1、【D、对陪同家属无要求】
解析:陪护家属不可以携带金属物品。
2、【B、对比剂集中分布在脑实质内时称实质期】
解析:脑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性检查方法,通过经动脉(通常是股动脉等)注入对比剂,然后利用 X 射线设备观察对比剂在脑血管中的流动和分布情况,从而对脑血管的形态和病变进行诊断。
当对比剂主要分布在动脉内使动脉显影时称动脉期,用于评估动脉是否狭窄、扩张或有畸形等情况。
对比剂弥漫分布在脑实质内时称实质期,有助于观察脑实质的灌注情况,了解脑组织的血供是否正常,同时对于发现一些小的血管病变或脑实质病变在血供方面的异常有重要意义。
对比剂集中在静脉内使静脉显影时称静脉期,用于判断静脉系统是否存在血栓、狭窄等病变。
3、【B、被照体所处的空间位置】
解析:摄影体位的正确定义是被照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这包括身体各个部分在空间中的排列,如正位(前后位或后前位)是指身体正面朝向胶片,中心线垂直于胶片通过身体中心;侧位是身体一侧靠近胶片等。通过准确地描述被照体的空间位置,能够确定合适的 X 射线投射方向和角度,从而获得准确的影像用于诊断。
4、【C、听眶线】
解析:耳部CT扫描时,颞骨0°轴位扫描的扫描基线是听眶线。0°轴位扫描时,头稍上仰,听眶线与床面垂直。扫描基线为听眶线,对鼓窦入口、锤骨和砧骨的关系、舌下神经管、耳蜗、前庭、半规管、咽鼓管、颈动脉管和颈静脉孔等重要结构显示较好。
5、【C、创伤小】
解析:创伤小是介入治疗相比外科手术容易被接受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通常需要较大的切口来暴露病变组织,这会导致较大的组织损伤、较多的出血,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介入治疗一般只需要在皮肤上做一个小穿刺口,如股动脉穿刺,通过导管等器械进入血管或其他组织内进行操作,对身体的创伤极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小。
6、【E、迭代法是目前CT图像重建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解析:目前CT图像重建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反投影法以及近些年被重新开发使用的迭代重建法。迭代法重建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反复迭代处理后可减少图像伪影和降低辖射剂量,即可以用较少的辐射剂量达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主要缺点是:迭代法重建计算量大,受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影响。与迭代法重建比较,滤过反投影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快速、实用,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低;主要缺点是图像重建过程中忽略了噪声的影响,它是将辖射线假设为一个点源,即在图像重建过程中不考虑焦点面积、探测器面积、采样体素的形态等等;其次是不能处理采样数据不足的扫描(如金属物质、肥胖患者等)。
7、【B、肺动脉】
解析:肺有两种血管,即功能性血管和营养性血管。功能性血管:主要是指肺动脉和肺静脉。肺动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静脉血从右心室输送到肺,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进入血液,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送回左心房。这个过程实现了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肺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所以肺动脉是肺的功能性血管。营养性血管:主要是支气管动脉。支气管动脉为支气管壁、肺血管壁等肺的非呼吸性组织提供营养,维持这些组织的正常代谢和结构完整,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过程。
8、【C、“C”形和“O”形】
解析:内侧半月板:在 CT 扫描图像中,正常内侧半月板呈现 “C” 形。它较大且较宽,其边缘较厚,附着在胫骨平台的内侧缘。外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在 CT 扫描中呈 “O” 形。它相对内侧半月板较小,但覆盖面积仍较大。
9、【D、腰骶椎】
解析:先天性脊柱裂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椎管闭合不全引起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脊柱是由两侧的中胚层组织向中线生长融合形成椎管,如果这个过程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脊柱裂。腰骶椎:是先天性脊柱裂最常发生的部位。这是因为腰骶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最后闭合的区域,且承受的压力和应力相对较大。
10、【B、1.5-2.0ml/kg】
解析:对比剂的用量一般按1.5~2.0ml/kg 计算,儿童用量酌减。CT血管造影用量为100~120ml,流速3.0~5.0ml/s。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团注法,即以2.0~5.0ml/s的流速将80~100ml的对比剂快速注人,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完后开始行增强扫描,其特点是血管增强效果明显,常用于螺旋CT的多期扫描;另一种是静脉快速滴注法,即以1.5~2.0ml/s的流速将100~120ml的对比剂快速滴注,当注人一半左右时开始扫描。它的特点是血管对比剂浓度维持时间长,但强化效果差,不利于时相的选择和微小病变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