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蛋白质合成和胆汁分泌等,其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肝脏手术成为外科领域中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便于精确定位,做好肝脏手术,医生根据肝脏血管和胆管的分布,将肝脏划分为8个解剖段。
其中,第I段(S1)和第VIII段(S8)因其特殊位置和复杂性,被认为是外科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特殊肝段多发血管瘤,手术异常困难!
最近,上海新华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一位肝脏多发血管瘤患者。
患者肝脏发现多发血管瘤,其中一枚长在S8,直径超过12厘米;另一枚位于S1,大于5厘米;还有一枚约5厘米大小的在S3。施宝民教授团队选择采用腹腔镜进行这两个特殊肝段的同时切除,这是对技术和耐力的巨大考验。
术前,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影像学检查,评估血管的走向以及病变的具体位置,并据此制定了严密的手术计划。手术过程中,还全程通过影像实时导航,逐步分离周围组织,保护关键血管和胆管,最终实现病变的完整切除。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团队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处理突发的大出血和气体栓塞的潜在风险时,需要迅速反应协调。
根据血管和胆管的分布,肝脏可以分为8段。
参考Couinaud分类系统,肝脏可以分为八个解剖段,每一个肝段都有独立的血供和胆管引流。切除病变组织时,结合肝段进行手术,可以不影响其他健康部分的功能。
第一段(S1):即尾状叶,位于肝脏的中央靠后部分,与下腔静脉非常接近。
第二至第四段(S2-S4):组成左半肝,由于手术视野相对开阔,手术相对容易。
第五至第八段(S5-S8):构成右半肝,尤其是第七和第八段,由于位置深而手术难度增大。
这两个特殊肝段
曾被称为手术的“禁区”!
在肝脏的8段中,S1和S8因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和与关键血管、胆管的邻近,手术难度非常高,被称为手术的“禁区”。
S1,即尾状叶,位于肝脏的后方,紧邻下腔静脉和肝门部位。由于其隐蔽的位置和与大血管的亲密关系,手术时稍有不慎便可导致严重的出血风险。此外,尾状叶本身血供丰富,止血困难,加之位置深远,使得手术视野受到限制,从而增加了操作难度。在腹腔镜手术中,CO₂气体充盈腹腔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一旦出现血管损伤,气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引发致命的气体栓塞。
S8,位于右半肝的顶部,邻近膈肌,是另一个手术难点。此肝段的肿瘤常常因为位置深而难以触及,而且上方有大量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手术时需要极高的精确度来避免损伤这些主要血管,同样,若在腹腔镜下进行,还需特别控制术中的气压,以预防血管破裂和气体栓塞。
总而言之,肝脏的第I段和第VIII段的手术是肝脏外科中的重难点。随着影像导航技术、微创手术器械以及术中监测技术的发展,这类复杂手术的成功率已经逐步提高,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