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由世界颅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NFCND)、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临床诊治中心以及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30多位国外顶级教授,以及全国一千多名神经外科专家学者共同参会。
1
35岁男子面瘫不愈变“自闭”
35岁的厨师小胡,曾经开朗大方。两年前他被诊断出患有右侧听神经瘤,并在外院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不幸的是,术后他出现了严重的面瘫症状,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也导致了性格上的转变,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回避社交。
尽管经过长时间的激素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小胡的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面容的改变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解决方案,小胡遍访多地多家医院,但始终未能得到满意的诊疗方案。最终,他来到了新华医院寻求帮助。
在新华医院,在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对小胡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计划。经过周密准备,小胡接受了舌下神经-面神经-颈神经联合移植术。术后又针对性地制定了药物干预治疗方案。
令人欣喜的是,小胡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从术前的HB分级V级提升到了III级,静态面容下几乎看不出异样,让他重新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他说:“感谢神经外科专家的新技术,让我再次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2
发病年轻化 15-30%有后遗症
面神经损伤即可导致面瘫,发病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特发性面瘫、外伤、各类头颅面部五官肿瘤直接侵犯或在脑部肿瘤手术过程中损伤面神经造成(听神经瘤术后、胆脂瘤术后、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术后等),主要病因为面神经炎,其中约有16%患者会留有中重度面瘫。
“面瘫发病左右侧别、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老年人居多,但部分年轻人由于不良生活作息、生活习惯加之学习工作压力大,如夏日空调冷风直吹面部等,也导致面瘫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据李世亭教授介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后绝大多数都可以痊愈,但面瘫的15-30%会出现面瘫后遗症。
痉挛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以往通常有三种治疗方式,肉毒素注射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肉毒素治疗时间一长,效果就会减弱,物理治疗的周期太长,患者依从性差,而既往的手术治疗创伤大却效果不佳。近年来,新华医院李世亭教授团队创新性提出了面神经主干松解术治疗痉挛性面瘫后遗症,对面瘫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突破性进展。今年,李世亭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外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JCR 1区, 影响因子12.5分)上发表了题为《Epineurectomy of extracranial facial nerve trunk for non-flaccid sequelae following Bell’s palsy: a single-arm trial》的此新技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文章,为神经外科功能疾病的诊治指引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李世亭教授表示:“神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进程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疗效,现在已经进入智能AI创新时代,下一步我们希望智能AI能在包括面瘫治疗等功能神经外科领域起到更大的作用,改善重度面瘫和面瘫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在本次第十届东方神经外科高峰论坛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AI创新、神经肿瘤、脑血管疾病、功能神经疾病、脊髓脊柱、颅脑创伤与重症监测等涵盖神经外科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