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注意了!范建高教授最新解读:脂肪性肝病,诊疗有方!

健康   2024-12-12 16:35   上海  



说起脂肪肝,是让人咬牙切齿又有点无奈。有人完全吃素,结果居然脂肪肝的问题很严重。


胖人出现了脂肪肝可以理解;瘦人同样也会得脂肪肝吗?控制饮食了,也锻炼了,结果为什么居然还有脂肪肝?


脂肪肝已经超越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其患病率仍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低龄化。




下面要划重点了!


随着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我国流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逐步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以及健康查体肝酶异常和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这些高风险人群需

进行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筛查

探索脂肪肝的科学防治之道!


2024年5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正式发表《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其后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肥胖症学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临床管理实践指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范建高教授作为中国指南的主要执笔专家和通信作者之一,对中欧两部指南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解读。



什么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一项或多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且无过量酒精摄入的脂肪性肝病。


范建高教授指出,能量密集型饮食、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及其所导致的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主要的且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致病作用几乎等同于病因。


因此,建议对肥胖者、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人群以及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者等高风险群体进行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筛查。


诊断: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三个标准

针对疑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系统评估,范建高教授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总结。


范建高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要兼顾排他性+肯定性诊断标准。


中国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欧洲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相同,都是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标准:



一是通过影像学诊断出脂肪肝,或肝活检显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占比≥5%;


二是存在至少一项代谢综合征的组分;


三是排除了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其他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原因。


而对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诊断,两个指南都认为,要符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并且肝活检显示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占比≥5%,并同时伴有气球样变和小叶内炎症或门管区炎症。


与欧洲指南不同的是,中国指南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可以与其他原因的脂肪性肝病合并存在,合并肥胖或2型糖尿病、酒精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脂肪肝患者需考虑并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也就是两种及以上病因共同导致的脂肪性肝病。


欧洲指南则沿用2023年脂肪性肝病更名的多学会声明,仅在满足酒精性肝病诊断的饮酒阈值但并非大量饮酒时才根据是否合并1项及以上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分为单纯的酒精性肝病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酒精性肝病。


此外,中国指南在国际上率先将“代谢相关肝纤维化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纤维化”作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重要临床类型,认为可以通过非侵入性试验无创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并且淡化了需要借助肝活检才能区分的代谢相关单纯性脂肪性肝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现有药物或手术治疗

中国指南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需依托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要从两大方面展开:一是生活方式干预,二是现有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合理选用。



治疗策略聚焦于减轻体重和腰围、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并控制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缓解脂肪性肝炎及逆转肝纤维化。


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同时存在的代谢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优先考虑使用那些对心血管、肾脏和肝脏均有益的药物来治疗肥胖症、血脂异常、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


在治疗方面,新版指南更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重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炎症、纤维化的治疗与管理。


欧洲指南建议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同样应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包括减轻体重、提升饮食质量、增加体育活动,并避免吸烟和饮酒,同时明确了这些干预措施的长期目标。


此外,欧洲指南还指出,应积极处理患者的合并症以及肝脏相关并发症,比如在治疗2型糖尿病或肥胖时,可考虑使用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例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对于处于非肝硬化阶段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患者,指南有条件地推荐采用新药治疗。


而欧洲指南则关注肝硬化、肝移植等复杂病症及新型药物治疗上,依然强调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诊断。


范建高指出,我国指南的可操作性更强。与欧洲新版指南相比,我国新版指南融合了现有亚太指南与欧美指南的优点且去除了其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定,更加简明实用。然而,基于中国的循证依据仍有待加强临床试验和前瞻性队列随访而不断提高。


审核: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科 范建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