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惦记的幸福
█于 楠(新疆榆树岭煤矿)
刚开完晨会,掏出手机一看,手机屏幕上几通未接来电格外显眼,都是母亲打来的。大清早连着好几个电话,莫非有什么急事?我连忙回拨过去。
电话刚接通,母亲那熟悉的大嗓门透出一丝急切:“丫头,电话打了好几遍都不接,有啥事?”母亲的声音带着她惯有的急性子。我忙解释,刚刚在开会呢,她“哦”了一声,似乎放下心来,才说:“没啥大事,我给你和娃娃们做的棉衣,你不是一直没时间来取吗?我就托人给带过去了。”
母亲年年入冬都会早早张罗全家人的棉衣,今年也不例外。新棉花一收,她就忙着把我和孩子们的棉衣缝好了,隔三岔五地催我去拿。这段时间,事情实在太多,虽然答应着要去,却一拖再拖。母亲显然等不下去了,索性托人帮忙送过来。其实刚立冬,天还不算冷,厚外套就足够应付早晚的微凉。可母亲那头还在唠叨:“娃娃们长高了,我特意把他们的棉衣做得宽松些,这样穿起来更舒服。要是觉得哪里不合适,你就打电话告诉妈……”我敷衍着答应着:“好好,知道了。”
挂了电话,我摇摇头跟同事说:“我妈啊,就是这样,啥事都要操心,别说我了,连我家孩子们,她也惦记个没完。”同事笑道:“这就是‘被惦记的幸福’。哪有母亲不惦记自家孩子的?你可知足吧!”
听着她的话,我一愣,心里突然涌起几分复杂的情绪,想起了楼下的张阿姨。
张阿姨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平日难得回来一次。前几天,张阿姨找我帮忙寄快递,满满一大箱子,都是给女儿和孙子们准备的吃食:风干的眉豆、腌制的萝卜干,还有亲手剥好的核桃仁。等我帮忙打包好,张阿姨一边掏出皱皱巴巴的钱包,一边小心翼翼地检查:“咱们包装的没问题吧,快递公司别把箱子弄漏了……”
这些东西不值钱,可连包装带运费,一通算下来,价格并不低。我有些疑惑问:“这些吃的,其实不是什么稀罕物,外地也买得到啊,您这么费劲,真的有必要吗?”张阿姨抚了抚鬓角的白发,叹了口气说:“自家做的才是个心意,孩子们在外头,能吃到家里的味儿,我这心里才踏实。”
此刻,听了同事的话,我忽然明白了,这些看似寻常的吃食,寄托的是一位母亲无法放下的挂念和温暖。我仿佛看见张阿姨在灶台前忙碌的背影,为了给孩子们送去家乡的味道,一点点清理、晾晒、装袋,每件食物里都浸透了她的爱意。
晚上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把母亲寄来的棉衣拿出来给孩子们试穿。孩子们套上新棉衣,欢呼雀跃着说:“真暖和!”我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发给母亲,几乎瞬间,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语气里是掩饰不住的自豪:“合适吧?妈给你们做的,最贴身了!”电话那头,母亲的笑声爽朗满足,我也忍不住笑了。
回想起来,母亲的这份“唠叨”和“操心”贯穿了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记得我上中学时,在学校住宿。有一冬天,天气骤冷,早晨霜寒得让人忍不住瑟缩着手。母亲担心我写字冻手,连夜赶制了一双棉手套,给我送到学校里,又嘱咐了一些要注意保暖之类的话。那时年少,总觉得母亲唠叨繁琐,甚至常常不耐烦,如今想起,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
“被惦记的幸福”,原来并不是任何轰轰烈烈的事,而是父母点滴之中的无微不至。张阿姨的牵挂化在食物里,母亲的关心融在棉衣中——这些寻常小事是她们独特的爱意,像冬日的阳光,虽不灼热却长久温暖,抵御风雪寒冷。
如果说世上有无所图的爱,那一定是母爱。母亲的每一分付出,都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都是她期盼我们安康、温暖的细微表达。在她们眼里,儿女长大了,飞得再高再远,也始终是她的牵挂。那一句简单的“穿暖了,吃好点”,饱含千言万语,是母亲最深的关怀,是无价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