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以南,巴东县城南部的茶店子镇,宛如一颗隐匿着独特韵味的明珠。这里,东临归平河与秭归县隔河对视,西接龙头河同重庆市巫山县划界相交,南与绿葱坡镇亲密毗邻,北和信陵镇无缝接壤。而在这方土地上,千百年来孕育出的独特土家族方言文化,更是如同一幅神秘而生动的画卷,外人乍一听,往往是一头雾水,难解其中真意。
你瞧,在茶店子镇的方言里,日常事物都有着别样的叫法。那穿梭于大街小巷的三轮摩托车,被大家亲切地称作“麻木”,仿佛这个称呼里带着它特有的那份晃晃悠悠的劲儿。要是听到有人说“淡话”,可别以为是在聊什么清淡的话语,其实是指那些没什么根据的谣言呢。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在这里叫做“粉白”,简单两个字,却透着一股质朴的生活气息。
说起生活场景中的表达,那更是有趣。当人们想要感慨一番生活中的繁杂琐碎或是遇到的烦心事时,就会来一句“喀杂”,这其中包含的情感,或许只有土生土长的茶店子镇人才能深刻体会。到了饭点,说“拜饭”那就是要吃饭啦,这独特的说法,让吃饭这件日常事都多了几分地域特色。要是遇到有人起了争执,去“改交”那就是去劝架,劝着双方消消气,和和美美。
形容人的词汇也颇具特色。说一个男人是“儿娃子”,叫一个女性“媳夫子”,简单直白又带着浓浓的乡土味。要是有人做事不地道、阴险狡诈,那可就会被斥为“拐家伙”。而一个人要是做了什么丢人的事儿,就会被说“罗耸”,这词儿一说出口,那当事人估计得羞红了脸。
再看看对各种状态、事物的描述吧。形容一个人漂亮,就说“航市”,这词儿念起来都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容光焕发的俊俏模样。娱乐活动被叫做“打颇”,有一种别样的欢乐氛围蕴含其中。方位上的“高头”,让人一下子能明白大概是在上方的某个位置。要是得到了表扬,那就是“来四”,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还有那些对具体物件的称呼,像“打杵子”这种工具,在人们的劳作生活中发挥着作用,也在方言里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缺巴齿”形象地描绘了掉牙后的样子,“指嗄子”准确地指代了手指。茶店子镇的土家族方言,就是这样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着,它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生动写照,每一个词汇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一份情感,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即便外人难懂,却也是这里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闪耀在巴东的南部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