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中国独有。
在美国,19世纪前期,人们认为人寿保险是对人生命本质的亵渎(《道德与市场》);在法国,直到19世纪后半期,依旧有很多人认为人寿保险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非法的。在中国,人身保险也受到了很多指控,其中流传最广、最深的一个观念是“保险骗人”。
保险到底是不是骗人的,不必过多解释。如果它真是骗人的,国家根本就不会承认它,更不用说大力提倡,更不会把保险业的发展写到规划里。
那么,“保险骗人”这个说法是怎么出现的,并被广泛传播呢?
详细解释,恐怕至少需要一篇博士论文了。今天重点说两个方面,一个是保险行业自身的不足,二是客户和媒体有选择地传播。(吕征 谭啸)
毋庸置疑,保险是一个特殊商品,比如合同条款比较复杂、无形商品、合同履行具有滞后性、并且不是所有合同都会得到履行(不是所有客户都会出险),如果销售人员不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没办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卖保险的,更别提让客户知道自己买的是个什么东西了。
关于这一点,我遇到太多案例了。90年代初,我家里的长辈在亲戚那里买了一份保险,后来这位长辈生病住院,找亲戚理赔,亲戚说理赔不了。这事儿我是今年才知道(我1993年出生)。我问家里人,还记得当年买的是什么类型的保险吗?都摇头!如果不是健康类保险,那肯定是理赔不了。
上述案例,还能深入分析一下:你跟我说这个东西很有用,我出于情谊,“帮”你完成业绩,还让你挣到了钱,但到了我出险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却说我买的这个东西用不上!我的心里肯定非常不舒服、非常不甘心、非常委屈,心里盛不下这些情绪,就会逢人倒苦水。于是,“保险骗人”传遍大街小巷。同样的案例发生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可想而知,甚至会被添油加醋。听说了此事但并没有经历过的人,也热衷于参与到“保险骗人”的宣传中来。
其实,将心比心,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被拒赔,被拒赔的人心里都会不爽。如果ta在买保险时,被保险销售人员误导过(无论是否有意),ta都会有“被欺骗”的感觉。所以,这里也提醒客户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保险,同时提醒销售人员务必讲清楚你卖的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情况可以赔,什么情况不可以赔。
另一方面,那些获得理赔的人,难道就不会出来说句公道话吗?社会学家陈纯菁教授曾经针对保险市场做过田野调查,她发现那些获得理赔的客户普遍不愿意讲述自己和保险的故事(我:尤其是涉及到身故、伤残、重大疾病的大事故)。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要讲理赔就是要讲述自己过去的伤痛——这恰恰是人类潜意识里想要遗忘的记忆;二是不想让亲朋好友知道自己因为伤痛获得了保险理赔的一大笔钱;三是无所谓,没有人强烈要求我讲,我为什么要讲。这三个原因都在情理之中。
所以,虽然我们行业内部每天都在经历成功理赔,也会收到客户送来的感谢锦旗,但是允许我们大大方方做宣传的案例特别少,一般都是我们销售人员自身及其家属的理赔才会作为宣传案例。
保险行业的理赔成功率是98%,理赔失败率是2%。如你所见,2%的宣传效果完胜98%的宣传效果。
如果你问我:做保险难吗?
我的回答是:难,而且不是一般的难。
所以,能坚持做保险的人都不是一般人。专业能力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关,难的是坚持,难的是人心。
定制保障方案或对保险感兴趣,请联系晓梦(zxm1562102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