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有必要把存款告诉子女吗?一位65岁老人的回答很现实

文摘   2024-11-09 18:31   四川  

 

关于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利益纠纷,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让子女知道自己的存款
关于这个问题,有的人觉得,反正父母的存款后面也要转为遗产给第一顺位继承人的,什么时候告诉子女都行
也有人觉得要等老了安稳之后再把这件事告诉子女
还有人则觉得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人心在金钱面前不可测,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告诉他们

曾看到一个街头采访,采访对象是一个65岁的老人,对于“到底要不要让子女知道自己的存款?”这个问题,他似乎感悟颇深,说道:
“不到死的时候,你就不要撒手,过早安排你的财产,往往会让老人最后很狼狈,甚至被抛到一边去了,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是拿钱说话的。”

不少老年人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从人性角度来讲,在核心利益的关键纠纷上,老年人一定要留个心眼,

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一旦不注意,必然酿成大祸,就算是再亲近的人,也会因为钱,扭曲原本就和谐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说。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两种情况下,不要将存款情况告诉子女。
多子女的家庭
首先,第一种情况是多子女的家庭遗产之争,其实这个也是延续了中国几千年来古代帝王的皇位之争,这些争执,其实是一个逻辑。
在中国的传统多子女家庭当中,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平等的对待孩子,
但实际上,孩子生下来之后,父母也会根据孩子和自己的心性去选择偏爱某个子女。
这意味着,从孩子诞生那一刻起,偏见便产生了,所以父母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的。
在之前接过很多家庭咨询里,我发现,即使是没有儿子的家庭,也同样会因为财产和养老问题纷争不断

小则阿谀奉承,明争暗斗,大则会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因推让父母的养老问题,而产生激烈的争执,甚至大打出手。
我接过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父母一旦开始宣告遗产问题,孩子们的态度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
原本还和谐的家庭,只要一涉及到利益之争,都或多或少各怀鬼胎,很多父母原本以为平均财产可以化解矛盾,
结果没想到,平均划分财产的态度反而会加剧子女之间的矛盾,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比如,在我接到的一个来访当中,大儿子的意思是二儿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偏爱,年轻时获得更多资源,现在也算是年少有为,是家里资产最多的,
现在到了划分遗产的时刻,重心应该多弥补一下老大,小女儿也是有意无意的应和,总之来说就是大家都不满意。
其实,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口之家的金钱之争,再亲密的关系,在利益面前都经不起诱惑。

其实不仅是亲子关系,所有关系,只要涉及到金钱利益之争,就一定会展现最真实的样子
金钱与幸福是等价的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相比于经济地位越低的人,有更多的医疗保障,更多的资源去抵抗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信大家看了王大爷的故事之后都有很多疑惑,钱是不是就能彻底决定一个人幸福呢?
但是我没那么多钱,我是不是就注定不能幸福?
不可否认的是,金钱必然一定能在程度上减少负面情绪增加积极情绪,但幸福绝对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比如,积极情绪有50%来自于事业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爱好,也有50%来自于爱情
有足够的金钱等同于可以解决50%的烦恼,虽然他不一定能买来爱情,可是穷人连这50%的烦恼都解决不了,
所以,为什么穷人大多一生凄苦,普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得抑郁症,焦虑症最多的也是工薪阶层和赤贫阶层,
正如古话所说“钱必不可少,但钱不是万能的”。

独生子女

按理来说,如果说这个年纪子女还要向父母要钱,那只能说他们的独立生存能力相对欠缺,
中国式父母常常溺爱子女而不自知,这样的父母往往损人不利己,最后的因果还要自己来承担。

所以为了锻炼子女独立生存的能力,至少要让他学会自己有祖孙的时候,如何去维持经济生存呢?如何做规划呢?
依赖父母的本质,就是啃老
当今社会的“隐形废物”并不少见,这样的人心智如同几岁的孩子,你让他去独立,他根本就做不到,
要么就是闹得要自杀,要么就是没有独立生存能力,是这些都是父母早年过度负责给孩子造成了溺爱的创伤。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过度负责”,这最常见于溺爱孩子的父母。
往往要纠结给不给孩子存款的父母,终其一生都活在一种过度负责的模式,他们往往做的过多,而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这样的心理需求往往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满足父母自己的自恋。父母的过度负责,导致孩子无法为自己负责,
孩子年龄越大,越需要通过归咎父母自己的人生挫败找出口
通常到了中后期,会将这种攻击性转向给父母,形成一轮完整的报复。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子女不孝顺父母的新闻,把父母仅有的存款拿到手后,就把对方丢到养老院,不闻不顾,对方生病,还嫌弃对方乱花钱。
我们常常同情父母,常常会感慨父母自己的可怜,但其实要真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就是有因必有果,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
因为,从你选择自私的剥夺了他的成长机会,剥夺了他整个人生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他终将选择在无形之中再把前半生的怨恨报复给你。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情况,父母都要减少这种过度自责的心态,手里有把寸款,不妨为自己活一回,让孩子去独立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成长。
-The End -
作者-月瑶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猫里奥心理

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90%家庭都一样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我是谷雨妈妈,期待你的关注~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谷雨妈妈
hi,我是谷雨,211硕士,非典型宝妈一枚,多年亲子育儿经验,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