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社会在不断发展,但仍有人被过时的观念所束缚,比如,偏好男性而轻视女性。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持续了数千年,尽管男尊女卑的时代已经结束,但这种观念仍然对一些人产生影响。至今仍有人认为,只有生男孩家庭才能幸福,认为只有男孩能继承家族血脉,为家族争光。他们认为女孩将来会嫁人,视为“外家的人”,因此生女孩等同于亏损。根据国家统计局《第7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男女性别比例虽然有下降趋势,但整体存在明显不平衡的现象。在2020年,中国男女性别比为105.07比100,其中男性比女性多出整整3490万人。再结合202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我们可以推测,这批次00后,性别比例面临明显失衡,而这些多出来的男性,到了适婚年龄时,结婚可能将变得极为困难。掐指算一下,年龄最大的00后现在已经24岁了,快结婚了,难题也来了。
当前,多数人认为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受到偏好男性的传统家庭观念影响,尽管现代社会提倡性别平等,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在致力于这方面努力,然而,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女性仍被视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甚至是男性的附属。延续后代实际上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种群延续的最终目的。不仅在我国,西方国家这种思想也是存在已久,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集体经验总结,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广泛拥有,并且,有些集体潜意识是一个人一生都难以察觉的。潜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目前人们能清楚意识到的集体潜意识之一是对处女的迷恋,我们经常好奇,为什么一些家庭非得生一个男孩才满意。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难道还分男女吗?但实际上,在很多偏好男性的家庭中,想要生男孩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外界影响,如:希望让婆婆和丈夫高兴;使家庭能够自豪;让那些闲言碎语的人闭嘴。
社交平台上曾出现过一个名为“雌竞”的热搜词,描述女性之间的不良竞争。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竞争甚至会发生在母亲与女儿之间。也有观点认为,一些女性想要生男孩是因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理由。俗称为性别刻板印象,男性被期待会展现出果断、坚韧和领导力特质,有时候人们甚至认为家庭的重担就应由男性承担。这样的性别预期不仅限制了我们对不同性别个体的认识,也忽略了个体之间的性别多样性和潜能。在考虑未来孩子的性别时,性别刻板印象可能导致人们偏向于要更多男孩或更多女孩,
进而影响到新生儿的性别比例。
此外,教育和就业机会上的性别不平等也是重要因素。
在某些地区或家庭,受到经济状况或其他因素的限制,女孩可能无法获得与男孩相等的教育机会。
这种不平等不仅会影响到女性的个人成长,也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就业前景和收入水平。
而个人的收入水平又会直接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投资和期望,进一步影响生育偏好和性别比。
另外,某些职业可能对男性更具吸引力,尤其是那些需要体力劳动、承受高风险和压力的岗位,往往更倾向于雇佣男性员工。
这不仅可能导致女性在就业市场上遭遇歧视和不平等待遇,也可能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育决策和偏好。
事实上,一项关于家庭幸福感的研究结果显示,与生男孩的家庭相比,在孩子出生至孩子30岁期间,生女儿的家庭,父母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生男孩的家庭。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研究对象是老年人群体。结果表明,大多数老年人希望拥有一个女儿,因为女儿在晚年照顾父母的可能性远高于儿子,因此,生女儿的家庭实际上更加幸福。
在古代,人们都认为养儿防老,但在现代,真正能在晚年照顾父母的往往是女儿。
无论是偏好男性还是养儿防老的观念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在这里的讨论,并不是给大家建议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因为性别从来不应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生儿子的家庭不见得就会幸福,生女儿的家庭也不见得就会不幸,我们追求的是性别平等。并且,性别平等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