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有收压岁钱的习俗,孩子们能够享受一段时间的财务自由,所以都非常期待。因为大人需要给小孩送红包,自己的孩子收了多少就需要给对方的孩子送回去,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人情往来。自己只有一个孩子,对方给了500元的红包,而对方有两个孩子,我该如何回这个红包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红包代表一种祝福,250不仅听着不吉利,还会显得过于斤斤计较。对于这个问题,一个宝妈给出了答案,堪称教科书式回应。给两个小朋友一人300元的红包。这一方案兼顾平衡性与礼节性。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它的起源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盼,希望孩子新的一年不受“邪祟”的影响和侵害。古时候压岁钱是一种吉祥物,当时压岁钱的形式不只是钱币,更多的可能是特制的铜钱或者是红绳。它不只是一种期盼的意象和指代,变成了一种金钱的攀比。钱币本身的含义超越了过年祝福的期盼,虽然它也代表的是一种吉利祝福,但随着压岁钱的金额变化,压岁钱的意义逐渐走向了另一条路。尤其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有一些地区,家里人为了面子,增加了许多经济负担。因为人总不愿意欠别人的,这是人的平衡心理和基本自尊人格。心理学家海德,在1958年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也被称为“P-O-X理论”。P是认知主体,O是与P人际关系建联的另一个人,X是事件或另一个对象。
海德认为,人类普遍的有一种平衡和谐的需要,一旦人们在认识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谐性,就会在心里产生焦虑,从而促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向平衡和谐的方向转化。
代入到我们的压岁钱案例中,就是一旦收到的金额与自己给出的金额不对等,人就会发生心理焦虑。压岁钱这两年的转变过程中,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含义,还影响了孩子对于压岁钱的正确看法。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金钱观逐渐发生了改变,甚至会出现“今年收到的不如去年的多,心里不平衡”这种得失心理。红包作为新年的美好期盼,背后已经不再是祝福,而是人际关系的人情世故。压岁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身含义,变成了人们追求极致平等的形式之一。如今互联网十分发达,人们在过年时发的红包可以通过微信转账。越来越多的成人思考加入了美好祝愿中,各式各样的问题,为的就是追求极致的平等。这是成年人的平衡,也是成年人不愿意相互亏欠的人际交往本质。压岁钱背后的人情世故,在提及钱的各个场合都有体现。朋友出去吃饭,以前的人都喜欢请客,抢着买单,而现在的人一定要求AA。很多老一辈的人就会疑惑,这样丝毫不亏欠,算是朋友吗?恰恰相反,越是算的清,两人相处的越舒服,因为两个人都达到了一种平等的地位,两人的友谊就更长久。所以不只是压岁钱,在涉及到金钱的方方面面,背后的本质都是个人对于平等的极度追求。追求平等会让人产生互不相欠的心理,互不相欠就意味着尽力而为。只不过,每个人的平衡点不同,对于平等的概念也不同,就会产生追求平等的形式不同。不排除有部分这样的情况,但是也有的是因为越珍惜感情,所以会越对金钱而感到敏感。不愿意在金钱方面有差距,想要达成平衡,为的也是不愿意破坏关系。如果完全不在意情感关系,完全可以无限制的消费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根本不用考虑你的回馈是否平等。正是由于对于一段关系是否平稳的考虑,才会做出对于双方付出金钱的衡量。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不是追求情感关系的稳定,那就是不愿招致他人的非议。这是人们的天性,人会不由自主的对比身边人,也会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为了占便宜,或者是在金钱方面更少付出,可能就会遭到他人或者是社会的争议。不用否认,这样的情况一定存在,有的人就是会相对看重他人的付出。不过,这种争议并不代表我们的行为是错误的,它仅代表是非主流思想的行为,是一种道德和思想层面的区别。需要情感和面包的爱情是、需要陪伴和付出的友情是、需要养育和回馈的亲情更是。没有一种感情能够逃脱金钱的考验,没有一段情感能够离开金钱的支撑。人际关系不仅是情感表达,更是需要金钱作为支持进行维系的。逢年过节送礼是、朋友生日惊喜是、过年送压岁钱尤是。但,无论是选择人情世故还是不受争议限制,都是个人选择,自己认为正确就可以。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