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物欲很低,经常穿黑白灰三种颜色的衣服,不懂得该如何穿搭;吃饭总是选择量大管饱的食物,不管是什么菜都吃的很香,不挑食;面对同龄女性,总是不知道如何讨她们的欢心,平时更是一声不吭,安静的好像个透明人。回顾我们的社交圈子,这样的男生比比皆是,甚至非常符合我们对理工科男生的“刻板印象”。它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底比斯的国王得知了一个神谕,说他自己的儿子会杀父娶母。他于是让猎人带走孩子并杀死他。猎人动了恻隐之心,没有杀掉婴儿,婴儿被人发现并抚育长大。这个婴儿就是俄底浦斯,他多年后路上遇见自己的父亲,起了争执并杀死了他,后来,他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国王,娶了之前的王后伊俄卡斯忒,正好应合多年前的神谕。俄底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通俗来讲,这是一种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指男性恋母而嫉妒父亲,在长大后会依赖和服从母亲。心理学家荣格曾言:“母性就是指亲密无间和结合,父性则是偏向分离出来,偏向标准。”
一个孩子早期的性格形成与母亲有极大关系,而据心理学研究显示,男性的价值观与婚姻观同样与母亲有所联结。
例如:母爱带来的温柔和博爱,让男性为人善良,并且也喜欢有爱心的女生;母亲的一些优点或不经意的闪光点被儿子记了下来,一旦出现这样的女生,儿子就会去追求她;母亲经常做的一些小动作,如果男性喜欢的女生也有这样的动作,他会感觉非常有安全感,等等。然而一旦这样的联结过度,就会变成我们非常熟悉的“妈宝男”。一个男性在生活中没有主见,事事都要询问妈妈的意见,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我妈说……”,甚至在自己享受了妈妈的照顾后,理所当然地叫妻子去偿还这样的照顾。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不讲究吃穿,不会和女生聊天的男性,大多也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性格较为腼腆,不爱说话,甚至没有主意,随波逐流。大家似乎都有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懒妈妈教育出肯定是勤快孩子,而泼辣厉害的妈妈一定会有一个腼腆内敛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性格就像一块可以用来塑性的橡皮泥,对性格有较大影响的事,就好像是捏了一下这块橡皮泥;而慢慢变化的环境因素,则像是每隔一段时间给橡皮泥喷水,这样它就会变得柔软,一直放任不管,则会变得干硬。父亲和母亲共同作用于孩子的成长,母亲代表着亲密关系和安全感,父亲则代表着自由、秩序和规则。当母亲过于强势,父亲在家庭中显得弱势时,孩子作为和父亲的同一性别,会站在父亲这一边,并且将自己代入进父亲的人物角色之中。同时,这种“强势”或者别的性格特征,让孩子从心底里产生抵触,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意在避免使自己产生父母那样的性格。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性格通常和父母是“互补”的,强势的母亲,在普遍情况下,都会有一个懦弱的儿子。晚上放学,要求他十分钟之内必须到家,既不能和朋友们一起玩,也不可以去小卖部买点零食吃。作业必须在两小时内写完,然后阅读课外书,九点半上床睡觉。长大后,不论是选文理分科,还是考大学选志愿,母亲都要来横插一脚。他希望选择偏文科类的汉语言或者历史,但母亲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学医或学法。他痛苦地来到了根本不喜欢的专业,瞒着妈妈转专业,学了历史。在毕业之前,他根本不敢和妈妈提起这件事,而妈妈在得知儿子转专业之后,非常恼怒地从家乡来到儿子所在的城市,两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这些妈妈无法在别处使用自己的权力,只能在小小的家庭中成为主宰,将丈夫和儿子都置于自己的权力之下。这样的母亲其实有时候并不强势,相反她们看上去很温柔胆小,但正是这样性格的人,才会用无数种手段去控制别人。例如:无视别人的需求,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将自己的喜好加在别人的身上;只要被拒绝,就哭诉自己多么艰难辛苦,对待你多么的掏心掏肺,如果你不按照她的话去做,就是大逆不道;以退为进,摆出很低的姿态,把好东西只给丈夫和儿子,实际上想要享受被人宠着护着的感觉,需要三催四请,才会节俭地尝一点点。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非常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在恋爱关系中,又害怕遇见一个像自己母亲一样的女人,继续操控他。同时,这样的孩子还会渴望自由,渴望无人管束,但实际上会因为被管束太久,不太敢越雷池做一些过分的事。这类的母亲对于外部环境有很深的焦虑感,她们畏惧自己受到伤害,同时也把这种感情转嫁到了孩子身上。母亲们会吹嘘夸大危险,并且把孩子看做世界的中心,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围着她家转。她们同样也会干预孩子的生活,从方方面面都帮助孩子,照顾孩子,将其养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并且以此深感骄傲。这样长大的孩子,会对母亲有极深的依恋感,无论什么大事小情,都一定要问问母亲的意见,自己拿不定主意。或许我们能够想到,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并不单单是亲子问题,还有伴侣和家庭问题。假如父母的性格是健全的,或者母亲从伴侣那里获得了作为妻子的满足,那么她们就不会把自己的需求和控制欲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成长起来的男性,既有母性的善良和温柔,又有父性的勇敢和强大,自由而不越界,健谈而不冒犯。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