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是被自己最亲的人给慢性折磨死的,很多人的病都是长期与不舒服的人在一起得来的,这个让你不舒服的人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文摘   2024-11-14 18:07   四川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个视频爆火全网:
学校组织郊游,小男孩的父亲不让他去。小男孩拿着报纸,眼泪挂在圆圆的小脸蛋上,默默哭了一个小时,没吵没闹。
最后,父亲还是让男孩去了,因为觉得他哭得太伤心了。可是明明能开开心心地去,为什么要让孩子不痛快呢?

鲁迅曾在《朝花夕拾》中回忆起幼时一次经历,他想去五猖会玩,明明在出发前大家已经准备充足,将要坐船启程了,鲁迅的父亲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
他开始教迅哥儿读书,命令他把这一段背熟,不背熟就不准去看会
后来,鲁迅对于五猖会的盛况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仍然将父亲强硬而无理的要求记在心头
其实,这是大多数东亚孩子所共同经历过的事。
正如罗翔老师曾说:“原生家庭的爱里总是夹杂着钝感的痛,一边想逃离,一边又想把最好的给他们。
中国式父母
传统的中国式父母总是有着这样一些共性:
他们强调着自己的付出,无限制地贬低自己的孩子,把权力附着在自己“父母”的身份关系上,并且非常习惯性地用金钱来掐住孩子的命脉。
心理学家吉布森博士的研究认为,人们总是默认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会比孩子更成熟,
但其实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却表现的像个成年人,而父母则是情感不成熟的

特别是在上一代父母之中,在身体已经发育完全,但心智还未最终形成时,他们就已经匆匆忙忙有了孩子。
一辈子平庸的人骤然有了一个对自己命令需要绝对的服从的对象,当然要在孩子身上彻底体验权力的滋味。
吉布森博士在《不成熟的父母》一书中,列举出了四种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类型:
1.情绪型父母
这种类型的父母情绪极度不稳定,且严重者可能已经成为精神疾病患者。
他们歇斯底里,试图拖着身旁的人一起陷入情绪的漩涡之中,把自己身上的情绪同样施加给孩子,让孩子一起崩溃绝望
这类父母身边的孩子,会情绪极度敏感,小心翼翼讨好他人,照顾别人的情绪,忽视自己的感受。

2.驱动型父母
这类的父母有很远大的目标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但他们不会在自己身上追求,而是转嫁到孩子身上。
他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经常选择性夸赞孩子,只要孩子达不到目标,就会认为自己丢脸、付出得不到回报
他们很乐意掌控孩子的生活,而不去关心孩子真正想要什么。
这类父母养育的孩子无法从家庭中获取支持,压抑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认为父母爱成功胜于一切。

3.消极型父母
当事情脱离掌控时,消极型父母会收回自己的情感并逃避问题。
他们没办法变成孩子的依靠,替孩子解决那些超出能力的问题。他们缺失责任感,只顾自己,不顾孩子
当孩子遭遇霸凌,或是被人虐待,这类父母根本不会出手替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可能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并遭受持续的虐待。
4.拒绝型父母
他们回避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如果孩子坚持要获得情感慰藉,拒绝型的父母甚至会变得愤怒甚至有暴力举动
在这类父母身边的孩子会感到,没有自己父母会过得更好,自己仿佛变成了家里的累赘,没有人愿意接纳自己。
脱离阴影,悦纳自我
心理学认为,每一个性格上的缺陷、心灵上的阴影,都是童年或青少年时期的不同创伤导致的
追根溯源,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我们的胆小怕事、讨好型人格、缺乏安全感、抑郁焦虑、自卑敏感,通通都不是空穴来风。
网友们常说:“往往去看心理医生的,是整个家庭之中病的最轻那一个。

但是,亲爱的朋友们,假如你们看到了这篇文章,请记得,一定要千次万次,无限次的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因为现在,能救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
脱离原生家庭的第一步,是斩断自己的爱
为什么是斩断自己的爱,而不是双方的联系呢?社会环境使然,我们永远不可能和生身父母切断所有联系。
他们凭借的,是你仅有的,希望他们爱你的幻想。
当你打破这种幻想,真正认识到他们根本不爱你,或者用了错误的方法爱你,你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巢穴,将自己圈在安全领地之中。

第二步,令你痛苦的人和环境,要与他们划清边界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过一个叫做“课题分离”的概念,
它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学生应该学习,家长应该抚育孩子,警察应该维护治安,教师应该教书育人。

只有区分了自己的课题是什么,他人的课题是什么,才能守住本分,不去涉足他人的课题,也要划清边界,不让他人侵犯属于你自己的领

例如,探索并追求自己的梦想,是我们自己的课题。不论是谁都只有影响我们的能力,而没有替我们决定的权力。

第三步,寻求外部支持,建立情感联结
从压抑环境中缺失的情感已经无法再回头重新探求,那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替补。
我们可以在朋友、师长、伴侣处获得情感支持,互相交流,吐露自己的困扰。
让自己能够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人在背后默默鼓励,能够为我们建立起安全感和心灵屏障。

第四步,自我救赎
以前曾经看过一篇这样的帖子:博主有一个很爱吃的同事姐姐,经常买奶茶买零食,连买饭也是一买好几份,直到吃撑了才停下来
后来逐渐熟悉起来,博主这才知道,在同事姐姐小时候,家里重男轻女,只要买了肉菜,必然是给弟弟吃的。弟弟也并不懂事,常常嘲笑姐姐嘴巴馋。
连外面叔叔阿姨给姐姐买的好吃的,回家后也是由妈妈分配,然后把大头全给弟弟
姐姐时常憎恨自己,憎恨自己怎么就那么馋,连弟弟吃剩下的果冻皮和酸奶盖都想去舔一舔。
长大之后,她有了经济能力,就报复性补偿,把以前没吃过的好吃的,没玩过的好玩的通通体验个遍,幼年的自己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就长大后的自己来补偿

其实,小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一个新笔记本、一把漂亮的皮筋、一件新衣服、一个新玩具。
正是因为如今的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才不明白为什么当初的父母不愿意去做。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泥沼,旁人能做的只是给你指一条离开泥沼的路,而真正要迈开腿的是自己

能用多大力气,离开泥沼多远,也只能看你自己。
当我们慢慢长大,过去的伤害已经变成了不起眼的疤痕,假如你一直注视着它,那它就会一直存在。
而如果你用漂亮的纹身去覆盖它,那它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漂亮的纹身,而不是什么疤痕。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猫里奥心理

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90%家庭都一样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我是谷雨妈妈,期待你的关注~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谷雨妈妈
hi,我是谷雨,211硕士,非典型宝妈一枚,多年亲子育儿经验,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