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张子锷老师的心得与展望——聊天整理

文摘   教育培训   2025-01-03 08:25   天津  

胡扬洋按:去年12月,《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发表了我们一篇拙文上善若水的物理教学境界--写在一代名师张子锷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之后陆续与一些同仁谈及了一些体会和建议,如今做一整理,供批评。



我觉得张子鄂老师很了不起,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了以来,咱们物理教育界树立的第一个中学物理教师的标杆儿。我们做张子锷老师的研究,就是想把它树立起来。

让大家看一看,咱们新中国树立的第一个物理教师的标杆儿是什么样子,他的教学是什么样子。不是搞的天花乱坠,非常花哨。而是一种平实如水的,上善若水的,利万物而不争的,又非常熨帖,非常细致,非常具有专业精神,但不是张扬,不是浮夸的一种形态。我至少通过上一篇文章,我是想把这个给揭示出来

我之所以把张子锷老师物理教学的那种精气神儿,那种样态往道家的方向诠释的多了一点,我就是想针对物理教学往那个非常繁复、非常口号化、往虚头巴脑那个方向走,我是想针对那样的一种现实,更多的诠释张子锷老师的东西。来反拨一下,纠正一下某些现实。我是非常急切的想针对现实来一剂猛药,所以说我可能更多偏重于道家。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张子锷老师这句名言在新世纪之后其实争议颇多。我其实首先想为此反拨一下。

本篇不太想谈超越。因为二十多年来,谈超越“一杯水,一桶水”的太多了。

那时候的人讲话朴素,可能也没想那么多。所以对“一杯水一桶水”过度地批判,其实有必要反拨一下。

这句话可以作多元解读。我认为重要的是把这个话题开启起来,有人接着说,就有意义。

本文更应该说是我们的解读和诠释。对很多科学家生平著述对物理教育的启示来说,我感觉更多还得靠我们从他们的事迹(别人记述的)以及他们的著述来解读。

大部分科技人士都没有很多直接论述物理教育的。即使论述了,也大多显得经验化。未能跟已有的物理教育思想传统对接对话。我们能做的工作,可能就在于此。

科学家的最真实的精神世界,其实不见得可以在中学教育中被直接地张扬。

所以我觉得还是历史的看。总体的说,我觉得任何一个文明要持续不断的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一定还是要有一些有这种文化自觉的人,在文化上有比较深厚的定力,有比较深远的智慧。包括在道德啊,德性上有一定传承的,有一定坚守的,这样的一批人。且不说是不是知识分子,至少是有一批肯为这个文明操心的人,肯为这个文明孜孜不倦,奉献和操心的人。一定要有这么一批人,我觉得这个文明才能够传承下去,才能够很好的、不断的薪火相传下去。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延伸阅读:

上善若水的物理教学境界--写在一代名师张子锷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

随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教授访学的汇报

乔通丨硕士论文的致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回忆我的读书生活——非专业领域的阅读(2.0版)

寻求攻读教育学博士的说明与建议

阅读与研究聂影梅老师的心得与建议——聊天整理

研究姜水根老师的心得与展望——聊天整理

从事我国物理教学思想史研究的思考与倡议——聊天整理

胡扬洋物理教学论研究
物理教育、科学教育探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