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扬洋按:2018年以来的聊天记录整理,供批评。
一、关于如何问一个学术问题
无论任何一个问题,还是得由你确切的表述出来。把你真正的疑问、你真正的困惑聚焦,然后表达你那个困惑。不要拘泥于这些言辞上。不要急着去用言语来表达。你先要好好琢磨清楚你思路或者思想当中的那个困惑的点到底在哪儿?也就是说,你到底想问什么?然后再尝试着用语言来表达你想问的东西。应该是这样,我觉得可能会更能方便与别人对话,更方便通过别人的话来解决你真正的疑惑或者疑问。
也就是说,你刚才说了半天,我还是不太懂,或者说我从你字面的表述来说,还是不太能了解你究竟困惑在哪儿?
你到底想问什么?我理解的,好像你这个问题,就带着一点情绪。带着一点价值判断,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表述,对不对?当然,你应该也不是试图客观。
你问……。你这是一个反问呢?还是一个理智的疑问呢?
如果是反问的话,你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东西不可能……,没有必要,是吧?或者说你认为讨论……是一个假问题,是吧?或者说没意义的问题,是这意思吗?我不太了解你是不是表达这种意思。
如果是的话,那么我就有点疑问了。你拿来反问我,好像有点不太适当。你觉得呢?因为这个东西,这个文章也不是我写的,或者说这种文章不是我写的,可能也就不是我所主张的。那么你就得去反问这个文章的作者,或者说主张这种观点的人。是吗?
那么即使是这样,我觉得你一上来就去这样反问人家,用这种口气,好像也有点建设性不够好。
了解了很多你的背景信息,一些背景想法,但是我还是不太懂你到底想问什么,你疑惑的点在哪里?你刚才陈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没有特别听出来,你疑问的点在哪儿?你对哪里有疑问?你的问题在哪里呢?我还是没有特别听出来……
那我再顺着我的思路来说。我觉得你要通过这么一件事儿,多学一点,也就是用学术性的话语。进入学术性话语的表达方式,才会更有建设性,更有助于聚焦。你刚才提那个问题,所谓的问题,有什么“问题”呢?你这个问题里面在贴标签儿了。你说人家是这个是……。那我觉得这需要论证,不能一上来就这样问。
二、充分地提出问题
我的思考也不多,不过我个人建议,不要掉进非此即彼的陷阱。
你可以有你的观点,但是论证清楚就行。也就是让别人信服,你的观点也就立住了。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我在学术方法论的意义上想提醒你一件事。你要写这个话题,有没有先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是否是一个足够有价值的问题?是否是一个物理教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或者对于他们来说是否是个有意义的问题?
如果有,并且足够,你再去解决它。否则就别钻牛角尖了。当然,也得你自己从牛角尖里面走出来。你得自己想明白为啥没价值。
一个好的研究也取决于你研究问题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内涵,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厚度够不够。如果是一个稍微simple一点的问题,那肯定一个比较simple的设计就可以解决。从而在整体上就比较限制这个文章的高度。如果说这个问题比较有魅力,比较有趣,层次比较好的话,那相应的研究设计也会比较妙一点。这可说的就更多了,这个文章质量可能也就更高了。
你的问题总是不够聚焦,不过还是要大胆提问!不要怕。
你还要再躲避一个思考的陷阱。就是,不要想着有那么多的定论。
你很想要很多定论吗?比如说,像一个物理定律一样,或者说像一个解题的二级结论一样?你很想要很多这样的东西吗?这些至少在教育里面没有。
你不要那么想去急着想抓住很多定论的东西。不要这样,这是一个思考的陷阱。这是我给你思考的一个小小的建议。
或者说,你这样来思考。也不能绝对的说没有定论,但是任何定论都是有条件的,对不对?即使在物理学中,在科学中,也是这样吧?每一条科学规律都有条件(范围)。那何况人文领域、关于人的事儿?所以我觉得,你把思考的重点不要放到可能的定论本身,你思考的重点要从那个定论本身转移到这个定论的条件。放到那儿,可能你的思考就活起来了。
不要贴标签,忘掉标签,直奔实质。
看书、看些文献是好的,但是你不要去寻章摘句。你要自己揣摩。难道你自己没有思考的经历吗?自己没有学习的经历吗?你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嘛?或者,你不能去想象吗?
也就是说,你要调动你的经验结构。你要用你的经验结构,去与这些文献上说的意思去对话。而不是去看一个东西,就感觉它说的对、它说的好……不是这个样子的。
三、强化问题意识
论述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要有问题意识。这个问题指的应该是现实问题。我们现实的物理教学中,现在尚存什么问题?我觉得说起来要更加切实一点。可能你说的跟我们长期以来对中学物理教学痼疾的概括有不一样的地方。
长期来我们的物理教学有一些什么问题呢?可能就是机械灌输,是不是还有题海战术?当然,是不是探究学习争议也很大?对吧?包括我们初二物理的分化现象,高一物理的台阶现象,男女生学习物理的差异现象……(参见乔际平,邢红军著《物理教育心理学》)这些是我们一般以来,对我们物理教学一些基本情况的概括。那么你现在又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我觉得当然提得很好。如果说要具体的再描述一下、阐述一下,真正说到老师们的心坎儿里去,就更好了。
因此,现在看来,论文的发表与否更取决于论文的选题价值以及干货水平。也就是说,应该奔着“把事说清楚”去写,奔着“说出点新东西”去写。
从文章内容上来说,可能我们搞理科出身的人,一般会这种思路,我们要搞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困难,我们怎么破解这些困难,这个困难的成因是什么。
怎么做到针对性强?就是你要写清楚你要做的这件事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困难的内核是什么?造成这些困难的成因是什么?针对着这些成因,我们能不能再提一些破解的策略,这样我觉得这个文章就会更实一些。
第二个方面,通过学术知识的学习,习得自己的一套学术话语体系,至少自己能够娴熟的运用一套学术话语体系。
第三方面要了解教情和学情,就是我们现在学生的状态是什么样子。我们一线物理教师对物理教学从历史上到现在,从以前到现在持有的一些说法,一些观念,一些做法,长期以来的一些提法,你要了解。
这样我觉得你再来论述,或者说做一些研究的话,就会更有针对性,更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这个也是做学术的很重要的。你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要让任何一个物理教师一看,确实是一个很棒的问题,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你的论证的过程是在抽丝剥茧的来澄清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让人非常信服,而不是说在这里写教材,平铺直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