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扬洋按:本篇初推送于2017年12月,2020年6月、2021年11月、2022年3月分别作过修订。之后都产生了不少反馈,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颇深。这些年来,我明显地感到:自觉地关注国际物理教科书和物理教育史的物理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了。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本着为事实负责的态度,这次根据新获得的信息,再修订一下。感谢各位同行提供的宝贵信息和资料。以下是我汇集过所有信息之后的版本,更新如下。根据目前所知,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完整翻译出版的外国中学物理教材共有10套(种)。大致按照翻译出版的时间顺序为:
①美国U·哈伯-沙姆等著的《物理》(PSSC PHYSICS),
②《苏联中学课本 物理》
③美国霍尔顿《中学物理教程》(PPC)
④英国汤姆·邓肯《探索物理知识》
⑤德国W.库恩《物理学》(第二卷)
⑥日本近角聪信《物理》
⑦匈牙利《“外星人”学物理》
⑧美国《物理:原理与问题》
⑨英国《物理 Physics for You》
⑩《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
以下对这几套教材描述我的一些观感和所知的一些信息。
一、十种教材的介绍
第一套:美国U·哈伯-沙姆等著的《物理》(PSSC PHYSICS)
本套教材的翻译出版跨越了改革开放前后的一两年,该套教材也是一部非常著名的教材。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了解。以下内容来自周中权先生的《物理教学论》一书:
PSSC物理,全套5本,即3册课本+1册补充+1册实验,所谓的“第6本”,应该只是把实验那一册单独出版了。相关书影如下:
以下是内页中的介绍:
第二套:《苏联中学课本 物理》
本套教材是上世纪80年代初翻译的,北京师范大学阎金铎先生主译,共有五册四本。以下是部分书影和内页的介绍:
第三套:美国霍尔顿《中学物理教程》(PPC)
同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还翻译出版了一套著名教材:哈佛物理改革教程的高中版,中译名《中学物理教程》。本套教材分“课本和手册”(6册)和“学生读物”(6册)。
这套译本系哈佛大学物理系主任杰拉尔德·霍尔顿主编,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翻译组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1986年版,六册的主题分别是:(1)运动的概念;(2)天空中的运动;(3)力学的成就;(4)光学和电磁学;(5)原子的模型;(6)原子核。
以下是这套教材的一篇介绍,文末有一份英文版的下载方式:【书籍推荐】从霍尔顿、爱因斯坦到乔治·梅里埃,也许可以这么读物理
以下是这套书的部分书影、全套目录和内页介绍:
同一系列另有两种大学教程,其中一本也翻译出版了,名为《物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导论》(上、下),杰拉尔德·霍尔顿著,戴念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第四套:英国汤姆·邓肯《探索物理知识》
还是在八十年代初,我国翻译出版了英国汤姆·邓肯(Tom Duncan)主编的一套中学物理教材。据了解,作者至今仍在为英国的中学生编写教材,最新的一本是2021年版的 Cambridge IGCSE Physics 第4版。以下为《探索物理知识》的书影及内页介绍:
本套教材系德国W.库恩教授所著,共有3卷。相关评价很高,据说至今仍在德国使用。目前只查到上世纪80年代初,由南开大学战元龄教授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卷。其它两卷未见到翻译出版。以下是书影和内页介绍:
这本书另外两卷尚未找到中译版本,稍感遗憾。
第六套:日本近角聪信《物理》
这套书注明为日本高中物理教材,共分两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主编近角聪信,网上查得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理学博士,至今仍有主编的中学物理教材发行。以下是当年我国的翻译版书影及内页。
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还发你出版过近角聪信等翻译出版的《图解实验观察大全 物理》一书:
第七套:匈牙利《“外星人”学物理》
作为进入新世纪前夕我国翻译出版的一套国外物理教材,它特色鲜明,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外星人”学物理》新书早已买不到了。然而我近来查得,疑似有人大附中的学生还在读这套教材的复印版(求证)。并且二手书一套已经高达900元,且不好买。期待再出新版。
第八套:美国《物理:原理与问题》
以下是书影,是我在做博士论文期间参考和研究的版本之一:
这套教材很多老师都很熟悉了。《物理:原理与问题》翻译出版十多年了,至今还有教师受到这本书的滋养。据说,最新版本又有了很多更新。很多老师从教后不断阅读这套教材,进而进行研究,还有了自己的相关论文和立项。当然,也有赖于这套书一直在重印和再版,还能买到。
第九套:英国《物理 Physics for You》
本套教材是2015年由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组织翻译的,英国Keith Johnson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出版。据介绍说,本书是一本英国GCSE测试主流教材。该测试即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简称为GCSE,中文译为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是英国学生完成第一阶段中等教育会考所颁发的证书。以下是书影:
第十套:《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
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简称KPK。曾在我国出版过多个版本。2024年12月翻译出版的这套是最新版本,也是最为完善的一个版本。涵盖了初中三册、高中五册,汉英双语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目前这套KPK教材由几十年来关注、研究这套教材的陈敏华老师亲自操刀,翻译出版了原版的完整翻译版,汉英双语对照,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套教科书的翻译出版将被记录在我国物理教育的历史上。
详见陈敏华老师的文章:F. 赫尔曼 著,陈敏华 译,《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初高中教材》8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以下是书影(均来自陈敏华老师)。
这套教材在我国被反复研究、翻译出版、广泛阅读、引起反响……历经二十余年至今不息,目前为止,在我国所有翻译出版的中学物理教材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我国物理教育史上一个特别的案例。以下是译者陈敏华博士、校长的公众号:
二、关于另外三种“教材”的说明
1.关于美国《科学探索者》
还有一套很著名的初中科学教材,美国的《科学探索者》,大家都很熟悉。《物理:原理与问题》属于高中系列教材“科学发现者”之一,初中系列即“科学探索者”,虽然里面也有几册物理。但是毕竟不是专门的物理教材/教科书,且我国目前的初中科学教育仍然是分科的,美国初中开的是综合的“科学”课,所以本次梳理之所以没有将其纳入“十种”之中。
说来也巧,也是在2017年时候,在北京东城区一间传统的教辅书店里面,我竟然在一堆教辅资料、习题集里面看到有卖《科学探索者》这套教科书,与“题海”很不协调。
我忍不住问老板:这套书是学校要求买吗?
答曰:不;
又问:是老师会买吗?
又答:貌似也不是;
再问:是学生买吗?
答曰:是,学生会买。
我感到,如今在学生方面,对多种教科书、教材的阅读和接受可能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2.关于日本《新科学》
1978年12月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吉林人民出版社以“内部读物”的形式翻译出版了日本《新科学》,属于科学教材,有物理分册。与《科学探索者》一样属于科学教材,因而也未列入“十种”之中。以下为相关书影: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还有同批翻译出版的日本《新数学》。
3.关于日本《川胜教授的中学物理教案》
这套书我在读研期间,我的导师邢红军教授就拿出他收藏的全套上下册《川胜教授的中学物理教案》向我推荐过。后来又专门撰写了一篇论文推荐这部书。论文如下:
引用格式: [1]邢红军,关艳丽,童大振.论日本中学物理教材的编写特色及其启示 ——以《川胜教授的中学物理教案》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0,(01).
虽然本书译者在前言中说这本书是一套“教科书”,但是我感到与常规的物理教科书体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本次梳理也没有纳入“十种”之中。但是这并不妨碍这是一部有营养的好书。以下是本书的封面和译者前言:
三、研习、比较不同教材的意义
每一套国外教材的翻译出版,都是对我国物理教育产生新的、重要影响的方式。
现在中学普遍都要求老师开选修课。我想,这些教材资源,可供开设相应的选修课。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关于物理学的好的教科书、系统的且高质量的物理课程资源,应该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当然,我们教师的课程能力也需要相应的提升。
其实对于一位年轻的物理教师,不断阅读一套有新意、有营养的教材,会个人成长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能带来内在、外在的双重收获。
我个人大约在2011年读研开始,也重视收集与研读各种版本的物理教科书。这个过程也给了我很多滋养和启发。我的博士论文则也与物理教科书相关。(参见:关于博士论文《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的一些聊天(2.0版))其实在做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我对当前一线教师研读使用教科书的现状已经有了新的观感和认识。毕业后,我已经在多个场合向物理教育工作者介绍过。大家都表示很有启发。
记得2017年下半年,我在北京一所中学给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做访谈。他告诉我:自己日常备课常规参照五种左右的教材,其中包括北京地区使用的两套高中物理教材,外加自己收藏的英文教材三四种。他说,虽然自己所在的城区使用的教材版本是确定的,但是其它还有一些城区使用了另一种版本;此外,教材还是平时教学和考试的依据,所以本地区使用的两套教材他都要参考对比;如今,学生的信息来源也非常多,思想异常活跃,参考其它几种英文教材也是为了在比较中丰富自己的授课。我想,一线当中这样的教师应该是越来越多的。
我想,去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比较教材、应该仍然是推进物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也期待能有更多的国外优秀物理教科书被系统地翻译出版。
值得再次说明的是,本次梳理可能仍然是不完全或有偏颇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指正。我会不断更新这个文档,作为一份资料保存和分享。感谢各位老师!
延伸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11种“普通物理专题研究”书籍:观察与思考(2.0版)
个人授权CNKI收录学位论文的步骤(以我的博士论文《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为例)
F. 赫尔曼 著,陈敏华 译,《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初高中教材》8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
陈敏华丨A Brief History of Introducing the KPK to China:1989-2019
陈敏华丨Understanding Physics Learning in Perspective of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