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渐柔和,渡轮缓缓靠近码头。远处维多利亚灯塔映照于海面,那孤独坚定光芒令我感到慰藉。矗立大洋深处,它似无声诉说守护使命。
每当我来到温哥华,总会抽空前往维多利亚。这座位于温哥华岛上的独特城市不仅是省会,更是我加拿大旅程的起点。1990年圣诞节,我第一次踏足加国,这个既新鲜又陌生的小城就是我的落脚地。如今,每次乘坐渡轮横渡乔治亚海峡,那段关于此地的回忆便纷纷涌现。从移民初期的安顿、女儿们在百年女校的求学经历,到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所有这些都与这片海峡息息相关。
随着渡轮缓缓离岸,我站在甲板上,感受着夹杂着海水气息的寒风。远处,波涛拍击船身,发出如大海低语般的声响。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翻腾的浪花上,为冰冷的大海披上一层柔和金纱。我看着逐渐远去的大地,思绪却飘向更遥远的过去。
昨天在温哥华,我与一位UBC学生家长聊到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在这两小时的渡轮旅途中,那些讨论再次浮现在脑海。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总是很关注人生起跑线。然而,这不仅关乎资源平等,更强调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找准自己的方向。在国内,起跑线竞争强调资源及捷径;而加拿大更重视学生兴趣和潜力的发展。尽管起跑线重要,但赛后坚持学习、持续成长才是真正关键。
船舱内广播提醒即将到达观景点,我端起一杯热茶返回座位。透过舷窗,可以看到孤独矗立于海面的灯塔,它就像是一位沉默守护者,不仅引导航路,也让我想到教育——为年轻人指引方向,而非替他们选择路径。
多样化赛道决定一个人的学习轨迹,同时影响未来职业及人生方向。大学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帮助学生探索兴趣、建立能力。不论学术型或技能型赛道,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为重要。
以自身经历为例:本科阶段对学术仅浅尝辄止,而到了研究生阶段深入历史研究才确定领域。这让我明白教育赛道并非固定不变,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行。
收到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李自满主编的信息:“博士兄,你的新书《轻松留学加拿大:AI时代的教育与职业规划》今天印好了。我安排快速几本过来吧!” 感谢过李主编之后,我关闭手机继续思索。这本书是我十年来针对留学家庭写作关于加拿大教育的第八本著作,因为AI和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教育形式和内容。智能辅导工具、在线学习平台及个性化计划正在革新学习方式,使其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然而,AI普及虽提供更多资源,却也带来数字鸿沟——技术资源不均衡可能加剧教育不平等。
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以及与AI协作成为未来能力新目标。在这个由AI推动的新时期,无论学生还是家长,我们都需要重新审视教育意义。
渡轮继续前行,远处维多利亚已隐约出现。大学不仅是学术训练场,更是人生探索机会。在加拿大,大课堂强调师生平等自由讨论,与国内教师中心课堂不同。英语能达到一定水平者,可以自由选课、跨学科旁听甚至参与课堂辩论。这种自由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
本科后期旁听中文系、法律系甚至物理课程虽未直接影响学术方向,却拓宽视野激发对其他领域兴趣。这让我了解到教育不仅限于读教科书,还包括读同伴和社会。在大学,与志同道合者探讨问题、倾听他人观点,与来自不同背景同学交流能够打破认知局限。思想碰撞、课堂讨论辩论及跨文化交流,是大学宝贵体验的一部分。
借鉴前人智慧,并非盲从权威,而应通过阅读讨论思考找到适合自己价值观及人生方向。不论哲学经典还是历史案例,大教育意义在于提供静心思考机会。
海风渐柔和,渡轮缓缓靠近码头。远处维多利亚灯塔映照于海面,那孤独坚定光芒令我感到慰藉。矗立大洋深处,它似无声诉说守护使命。如同灯塔光芒般,本质并非替人导航,而为迷航者指明方向。每次瞥见此光,我仿佛听闻教育召唤:去探索去思考去照亮他人亦照亮自己。而每次回返此地,总感觉像归返某个起点同时也是某种未来召唤所在。这场漫长旅程没有明确终点,但正因这种探索与思考过程成就其最大意义。
1
END
1
服务咨询请扫码
关于朱凡博士
加拿大森林山教育(Forest Hill Education Inc.)创办人,留学加拿大教育系列专著作者。
购书渠道
国内:京东、淘宝、当当、新华书店和中国商务出版社等网站;
加拿大:中文书城和网站(https://chinesebookcity.com/),以及大统华连锁超市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