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2 日,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干细胞院”)科技成果推介会(第二期)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干细胞院主办,北京京科栖柔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和北京醉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协办。活动旨在促进创新主体、产业界与资本界之间的深度交流,紧密对接科技成果、产业需求和社会资本,加速产学研合作进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落地。
会议现场
本次推介会展示了干细胞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七项科研成果,涵盖数字细胞大模型、临床级人胚干细胞技术、微载体、组织体外再造和创新诊断技术等多个方向。来自企业、投资机构及科研单位的 130 余名嘉宾参会,会上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
会议现场
干细胞院执行院长胡宝洋研究员致欢迎辞。他表示,希望干细胞院能够与企业、投资机构及科研单位携手并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共同努力,加速产学研合作,协力推动生命健康事业的发展。胡宝洋强调,干细胞院致力于打造一个协同创新的平台,实现各方紧密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共同推动发展生命健康事业新质生产力。
干细胞院执行院长胡宝洋研究员致辞
七位项目团队成员对各自成果的技术优势、应用前景、合作方式及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与会嘉宾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本次推介的科技成果亮点颇丰,为推动领域探索,疾病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案。
“基于图结构的数字细胞基础模型”项目,通过构建 CellGraphCompass 模型,成功模拟了细胞内基因间的调控关系。该模型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细胞命运和模拟实验结果方面性能卓越,可帮助研究人员实现更为精准和高效的分析。
“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癌症治疗靶点预测系统”项目,成功构建了 CancerCompass 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预测癌细胞分裂增殖和稳态维持的关键基因,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CancerCompass 系统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入分析癌细胞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网络,识别出对癌细胞生长至关重要的备选基因,显著提升癌症科研探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望为癌症的精准治疗开辟新路径。
李鑫研究员对“基于图结构的数字细胞基础模型”和“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癌症治疗靶点预测系统”项目进行介绍
“可用于新药研发的人胚干细胞共享及技术许可”项目,成功建立了符合伦理法规、经知情同意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胚干细胞系及相关技术。该项目的人胚干细胞系在分化后可用于临床医疗,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支撑十余项临床研究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 I/II 期药物临床试验,同时还支持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产品管线,推动了细胞药物的研发。该成果在人胚干细胞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为新药研发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中国解决方案。
王磊致一研究员对“可用于新药研发的人胚干细胞共享及技术许可”项目进行介绍
“安全高效的细胞扩增微载体”项目,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均质的 HAMC 和 cHAMC 微载体。利用这种微载体制备的细胞,具有更高的细胞活率、细胞密度及分化能力。此外,微载体可接受定制,适用于不同种类细胞的扩增需求。该技术显著提升了细胞扩增的效率和质量,不仅可用于干细胞的规模化扩增,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路径。
赵喜源博士对“安全高效的细胞扩增微载体”项目进行介绍
“超薄静电纺丝支架制造厘米级骨骼肌组织”项目,成功解决了超薄静电纺丝(UES)材料在生产、堆叠和卷轴等复杂操作中的技术难题,使 UES 支架能够应用于心肌补片和骨骼肌修复等再生医学领域。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实现大体积骨骼肌组织的体外再造外,还可用于人造肉产业,推动人造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项目团队成员王一帆对“超薄静电纺丝支架制造厘米级骨骼肌组织”项目进行介绍
“心肌炎早期诊断新方法——通过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心肌炎早期诊断”项目,发现了一种心脏源性心肌炎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该标志物能够实现心肌炎的早期诊断,通过单项血液检测即可将诊断准确度提升至超过 80%。该项技术成熟,检测速度快,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度,降低了疾病漏诊率。此外,这项技术还具备居家检测的潜力,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诊断手段,从而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项目团队成员高泽宇对“通过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心肌炎早期诊断”项目进行介绍
“博腾家计划——生殖健康先行:创新精子诊断和生殖干细胞治疗服务”项目,干细胞院郭靖涛研究员作为北京博腾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针对男性不育问题,开发了创新的精子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分子层面对精子质量进行精准判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提供丰富的分项指标。这些指标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为解决生育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北京博腾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 黄炎对“博腾家计划”进行介绍
商务法务平台的彭耀进主任介绍了干细胞院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面对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干细胞院探索了一种嵌入式知识产权协同创新模式:通过组建高度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团队,在科研项目的早期阶段即介入,与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高价值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营。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彭耀进主任强调,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能够克服转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还能为行业带来更多的高质量成果,推动整个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
彭耀进主任介绍干细胞院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转化孵育平台的王柳主任介绍了干细胞院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情况。干细胞院成果转化团队提供从研发早期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全环节“一站式”服务。在四年的实践中孵育出了一批高价值专利,大大提升了成果转化的速度与效率。借由几项重点成果转化案例,王柳主任展示了干细胞院在这一领域的成果,并希望通过创新模式的推广,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推动产业进步和技术突破。
王柳主任介绍干细胞院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院长助理林宇表示,本次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全面展示了干细胞院的最新科研成果,搭建了企业、投资机构及科研单位交流合作的平台,更期望干细胞院能与业界新老朋友长期合作、共同成长,期待这些创新成果能够早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支撑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干细胞院力量。
院长助理林宇发言
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干细胞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通过前瞻性布局和多学科交叉,产出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推动临床转化和产业发展。同时,干细胞院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优势,针对领域发展的瓶颈,大胆进行范式创新。搭建多要素会聚平台,积极推进与政策法规、监管审评、临床机构、创新企业、社会资本等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实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和共赢。
未来,干细胞院将继续在推进成果转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开拓,始终以建设科技强国和促进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持续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编辑: 刘智清
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