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干细胞院)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优势,结合抢占科技制高点进一步支撑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主题,系统总结2023年进展,研讨2024年任务,引导全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干细胞院全体在职职工、博士后、研究生650余人参会,理事长周琪院士受邀参会。
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2024年度工作会议主会场
胡宝洋研究员做2024年度工作报告
执行院长胡宝洋研究员做工作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2023年度干细胞院着眼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催生范式变革,推动原创产出,形成转化高地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2023年,干细胞院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建制化攻关,重塑仪器共享平台,全面促进原创产出。围绕生命孕育、衰老调控、重大疾病干预等科技制高点,产出系列重大成果。其中1项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23年,干细胞院进一步促进与工程、信息、AI等领域交叉,打造“器官智造”交叉平台,系统布局“器官智造”核心技术,构建“器官智造”AI大模型,不断催生范式变革,有力支撑HOPE装置建设。
2023年,干细胞院持续加强细胞资源与制备、细胞产品研发等平台建设,打造“致一”基金平台体系、部署孵化项目,促进要素融通,提升服务水平和能级,专利产出进一步提升,高价值成果备受关注。加速成果在京转化落地,形成转化高地。发布中国首个人源干细胞国家标准,有力支撑了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第一个五年建设期的收官之年。面对科技发展加速、领域瓶颈凸显与创新潜力不足等挑战,干细胞院将继续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战略指导联席会议指示,按理事会要求,围绕机构建设与科技布局,重点开展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机构自身建设,围绕效能提升自觉性、主动性、协同性;二是配合国重重组工作进一步聚集前沿问题,产出重大原创成果;三是结合装置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引领生命领域变革;四是基于国际科创中心进一步强化要素融通,形成医药转化高地;五是依托ISCA、ISCF开拓国际合作新局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顾奇研究员做设施平台建设进展报告
会上,顾奇研究员结合HOPE装置建设,围绕装置能为大家提供哪些支撑,以及大家如何积极参与装置建设等问题介绍了设施平台建设进展,以及如何持续推进技术研发,打造HOPE论坛、HOPE青年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等计划。
杨秋潭研究员
张顺研究员
韩玉岭研究员
翟晶磊致一研究员
圆桌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凝练更前沿的科研方向,建制化攻关抢占领域科技制高点;用好用活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优势,提升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效能;持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好发挥国家智库作用”等主题深入交流研讨,为干细胞院更好发展建言献策。
周琪院士作总结发言
理事长周琪院士在发言中指出,一个研究院成功与否,体现在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上,体现在每位成员在领域内的影响力上,体现在对国家、社会和科学界贡献上。干细胞院连续多年有成果入选十大进展,体现了自身实力和行业认可。在科技发展深刻影响国家命运的时代,干细胞院还有更多面向前沿、实际应用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工作要做。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战略研究,优化调整规划,为攻坚克难、迎接挑战提供引领与支持。
周琪强调,干细胞院未来战略布局与建制化攻关方向,需要不断研讨、不断凝练、不断执行。干细胞院要做战略性、前瞻性的工作,从辨识度和队伍组建上体现差异化定位;从科研选题、项目组织、管理优化、科技评价等角度建立独特的创新文化和创新体系;从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快速的反应、合理的目标设定做好建制化科研。
周琪要求,干细胞院要充分发挥缓冲器作用,做好包容支撑,为优秀科学家提供经费、依托、平台,支持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型工作;要充分发挥反应器作用,促进各研究组合作交流,夯实发展“硬实力”;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一个有精神有文化的群体,塑造文化“软实力”。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要善于规划,善于学习,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投入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