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安排

财富   2024-11-05 10:57   北京  


编者按:2024年7月15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决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擘画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谋划了具有基础性和牵引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本刊特别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全面反映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践。

作者|高惺惟  范伟佳「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21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蓝图已经绘就,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将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融合起来,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起来,让市场和政府“两只手”配合起来,坚持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现代财政金融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需要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支撑。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企业为新中国建立完整和独立的工业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使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新中国;也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国有企业改革从初期的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三年改革脱困到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改革的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的,全面深化改革为民营企业构建了更好的营商环境,缩减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的领域可以自由进入,打破了“玻璃门”“弹簧门”等壁垒,保护了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让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倒逼政府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做到了让数据“多走路”、政府“多跑堂”、群众“少跑腿”,做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看似只是一项改革,背后却需要推进经济、社会、民主法制、反腐败等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例如,为了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就需要推动针对企业的商事制度改革,做到“多证合一”,推动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事实已经证明,政府审批部门通过“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就连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都能做到“最多跑一次”,甚至能够做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


建立现代财政金融体制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过度依赖于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这导致企业的杠杆率居高不下,金融风险不断增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举措在于发展和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将在调整产业结构并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一方面,要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资本市场的目的就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通过注册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和资源配置手段。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需要维护市场的公平与透明,需要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资本市场要更加注重保护投资者,让投资者通过长期投资获得收益。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举国体制,不同于计划经济下的举国体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注重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就要求发挥好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科技创新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还要发挥好企业家的作用和力量,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企业家是创新的组织者、推动者。企业家有十分敏锐的市场感觉,富于冒险精神。同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离不开市场机制。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就要培养世界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就要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政府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基础研究承担着“打地基”的功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通过合理的保障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坐住坐稳“冷板凳”。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就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通过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持续强化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要紧紧扭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全面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关键的抓手无非是两条,一是要让老百姓能挣到钱,二是要让老百姓敢花钱。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变量。内生的消费动能,主要源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提高居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消费能力,释放居民消费市场潜力,扩大总需求。为此,“保就业”“稳就业”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收入提高了,才能真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同时,要解决老百姓不敢消费的问题。只有消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挣到钱之后才会舍得花。财政资金要向养老和医疗大幅度倾斜,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增进民生福祉。

 (责任编辑 马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以“权威、专业、理性、前沿”为理念,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特色,以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为主旨,长期服务于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从业人员,是国内外了解中国金融的重要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