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优秀期刊文章的需求,本刊微信公众号择优推送当期文章,持续推送,敬请关注!
本刊2024年第10期刊发的《关于 mRNA 疫苗研发的解读》一文,介绍了疫苗的作用和类型、 mRNA 疫苗的研发流程,是对mRNA 疫苗及其研发的详细科普,本期荐读。
关于 mRNA 疫苗研发的解读
和渊 王一苇 鲁冰 杜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02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 mRNA 疫苗研发团队,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该研究团队将体外合成的 mRNA 中的假尿苷替换为尿苷注射到机体后, 不仅可以减少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而且还能极大增加 mRNA 的翻译效率,产生更多的蛋白质,这对 mRNA 疫苗的成功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mRNA疫苗 疫苗研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
mRNA 疫 苗 研 发 团 队 卡 塔 琳·考 里 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理由是
“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
得 针 对 COVID-19(新 型 冠 状 病 毒)感 染 的 有 效
mRNA 疫苗得以开发”。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
魏斯曼将体外合成的 mRNA 中的假尿苷替换为尿
苷注射到机体后,不仅可以减少机体自身的免疫
反应,而且还能极大增加 mRNA 的翻译效率。本文简单介绍 mRNA 疫苗的研发流程。
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即把减活或者灭活的病原体(或者活性成分)注射到身体内,使自身产生对抗病原体的能力。常用的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 mRNA 疫苗等。
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是最常见的疫苗,其研发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不断地培育、挑选、处理,在制作完成之后还要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确认安全且有效之后才能批准入市,这一整个过程可能需要 10 年之久,长周期的疫苗研发流程对于亟需防治的新冠病毒感染过于漫长。
mRNA 疫苗的设计和生产比传统疫苗的研发周期要缩短很多。一旦已知了目标病原体的遗传信息,就可以相对迅速地开始生产疫苗,而无须像传统方式一样培养和处理活病毒或蛋白质抗原。且由于不需要使用活病毒,减少了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感染风险。由此可见,mRNA 疫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疫苗类型。
利用 mRNA 研制疫苗的思路是:确定病原体关键蛋白(如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以此为依据推测其编码基因的序列并体外合成关键蛋白的 mRNA,把合成的mRNA注入人体,让mRNA指导人体 细胞合成刺突蛋白,并引发人体的免疫应答。
2.1 确定病原体关键蛋白,并以此为依据推测其编码基因的序列
推测其编码基因的序列 通过生物信息学比较不同物种或毒株的病原体,找出高度保守的蛋白质或序列;或者通过免疫筛查找出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病原体蛋白质;通过共沉淀、酵母双杂交、亲和纯化等经典的生化实验操作,找出在感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病原体蛋白。
找出病原体侵染的关键蛋白(抗原决定簇) 后,通过乙酸纤维电泳、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确定其氨基酸序列。然后,使用 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在 Gen Bank 或其他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中对蛋白质序列进行搜索,找出与蛋白质序列高度相似的已知序列,从而推测这些序列对应的病毒基因序列。
2.2 体外合成 mRNA
体外合成 mRNA 的技术,通常称为体外转录(in vitro transcription, IVT)。对于 RNA 病毒,先提取总 RNA,逆转录形 成 DNA,再使用 DNA 模板生成 mRNA,具体流程为:DNA 模板准备—转录反应—在 mRNA 上加帽和加尾—RNA 纯化。
1)DNA 模板准备。DNA 模板通常为线性化的质粒,含有所需的 mRNA 序列及一个能被 RNA 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将 DNA模板准备好,为下一步的转录反应奠定基础。
2)转录反应 。将 DNA 模板、三磷酸核苷 (NTPs)、RNA 聚合酶(如 T7、T3 或 SP6 RNA 聚合酶,取决于启动子的类型)、缓冲液及其他必要的因子等混合,利用 RNA 聚合酶进行体外转录,得到 mRNA 分子。
3)在 mRNA 上加帽和加尾。在转录完成后或与转录同时,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加帽酶(capping enzyme)和适当的供体分子(如 GTP 或甲基化的 GTP),形成 5′端的帽子结构;同时,使用多聚 A 聚合酶添加 poly(A)尾,形成 3′端的多聚腺苷酸尾, 即可获得成熟的 mRNA。
4)RNA 纯化。转录后,由于新合成的 mRNA 含有未掺入的 NTPs、DNA 模板和其他杂质,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去除,从而得到纯化的 mRNA。
2.3 将外源合成的 mRNA 注入人体,激发人体免疫应答
外源合成的 mRNA 被注射到体内后,会通过体液运输,进入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APCs)。之后,mRNA 在抗原呈递细胞内部表达出相应的病原体蛋白,并呈递到细胞表面,激活辅助性 T 细胞,进而激活 T 细胞和 B 细胞,使得 B 细胞产生相关抗体,细胞毒性 T 细胞裂解被抗原侵染的细胞。mRNA 疫苗的工作机制如图 1 所示。
此过程中面临 3 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外源 mRNA 进入细胞中能否指导蛋白质的翻译?外源 mRNA 诱发人体先天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严重的细胞炎症反应怎么解决?mRNA 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被降解怎么解决?下文分别对这 3 个问题进行阐述。
2.3.1 外源 mRNA 进入细胞后能否作为模板指导翻译
经由细胞核转录形成的内源 mRNA 可以翻译形成蛋白质,外源 mRNA 进到人体细胞中后,能否指导细胞内形成蛋白质?1990 年,威斯康星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将 mRNA 注射到小鼠体 内,并检测到了相应的蛋白表达。1992 年,另 一个研究团队在大鼠中进一步证明,体外注入的 mRNA 表达出的蛋白质还具有生理活性。这意味着外源合成的 mRNA 进入细胞后仍旧可以指导细胞合成蛋白质(如刺突蛋白),因此,mRNA 可以作为抗原激发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起到疫苗的作用。
2.3.2 外源 mRNA 导致细胞炎症的解决方法
尽管外源 mRNA 可以指导细胞内蛋白质的形成,但是其本身作为一种外来物质,可以被机体识别,诱发细胞的先天免疫系统活化,从而使外源 mRNA 降解而无法翻译为抗原蛋白分子,也无法 引起有效的免疫保护。如何防止 mRNA 被人体识别?
考里科和魏斯曼发现,外源 RNA 会被 Toll like receptor(TLR)识别。而之所以会被识别,是因为外源 RNA 与哺乳动物内源 RNA 不同,缺乏某些修饰,这种修饰的区别体现为:哺乳动物中的 RNA 中具有假尿苷,被称为第 5 种核苷酸,但体外合成的外源 RNA 没有假尿苷的修饰。因此,外源 RNA 由于缺乏假尿苷的修饰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导致炎症反应。于是,考里科和魏斯曼把外源 mRNA 上的尿苷替换成了假尿苷,外源 mRNA不再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因此,解决了 mRNA 在人体内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考里科等还做了后续实验,去除了双链 RNA 对 mRNA 进行的纯化,不仅减少了细胞内炎症的发生,而且增加了翻译的效率,提高了 mRNA 的应用效率。
2.3.3 mRNA 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被降解的解决方法
mRNA 非常容易被降解,尚未被运输到相关细胞内作为模板指导翻译形成抗原蛋白分子之前,就有可能被降解。该如何解决?研究员构建出一个脂质纳米颗粒运载系统 LNP(lipid nanoparticles)(图 2),修饰后的 mRNA 由脂质纳米颗粒载体递送到人体细胞中,能避免 mRNA 被机体分解,并且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中和入侵的病毒,该方法比完全依赖免疫系统本身效果更好。
研发 LNP 并非易事。普通的脂质体(liposome) 能沿着肿瘤附近的破碎血管进入细胞,帮助运输癌症药物,但结构简单的普通脂质体为中性或略带负电荷,这使得其很难有效地与带负电的酸性 DNA 或 RNA 结合。科学家设想,给脂质体添加带 有正电荷的脂质,可以与带有负电荷的核酸形成稳定平衡。使用永久带有正电荷的人造脂质会带来巨大的毒性,因为这些脂质会破坏细胞膜结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的策略是使用可电离的脂质,让其在特定的条件下(如酸性环境),短暂携带正电荷,这样就能与核酸结合,将 RNA 包裹在其中,进行投递。
综上所述,考里科和魏斯曼的工作解决了 mRNA 作为疫苗的稳定性差(稳定性)、体内效率低下(有效性)和激发机体先天免疫系统(安全性)的问题,使人工合成的 mRNA 能够安全地注射到人类细胞内,为疫苗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mRNA 新冠病毒疫苗的成功,让科研人员开始寻求包括流感、诺如病毒、疟疾、肺结核、登革热、寨卡病毒、艾滋病等各种疾病的 mRNA 疗法。同时, mRNA 疗法的研究还扩大到了其他领域,例如,治疗一些癌症、食物和环境过敏以及自身免疫病,相信 mRNA 疫苗和 mRNA 疗法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次推送仅节选了文章部分内容,全文阅读详见本刊2024年第10期。欢迎订购!
好课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课程界面
▌合作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