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恒念物力维艰

教育   2025-01-03 23:05   上海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那时我不知情,后来知道母亲是在践行和传承朱柏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家训是我人生的启蒙,是母亲用无言的行动传授给我的。


一件穿了至少四十年的棉袄,一件同样年龄的线背心,还有一双前后已经开线的运动鞋,它们是我亲密的朋友,伴随我走过了艰难岁月。这些早过了服役期的物件,已经是残破不堪,不能用了,可是一旦要与之离别,总有不舍之情。我记得那件棉袄,那件背心,那双运动鞋来到我身边的日子。棉袄购自北大校园马路边,高领,带着可以活动的防寒帽,很是适用,但毕竟“年事已高”,不能再用了,只能隐忍替换。
家中杂物甚多,这里一堆,那里一堆,朋友送的,自己购的,有即时的,也有过期的,这里有友情,有温度,更多的是亲密的记忆,是感念,总是难舍难分。再加上崇尚节俭的我,因为来不及清理,占了本就不很宽裕房间的几乎所有空间,好心的朋友看不过去,都说要帮我整理,我都婉言谢绝。这就造成如今这个局面:书,报刊,更多的杂物,霸占了我那可怜巴巴的居室。回到我刚才说的旧衣物的话题来,一件衬衣,一条长裤,一穿就是十来年,旧了,破了,打补丁,而后,撕成条,自制拖把,做抹布,让它们继续“服役”。我这是“物尽其用”,是母亲教我的,是家传。
记得早年年关,福建习俗,大扫除,母亲跪着擦地,用的也是一用再用的旧衣残布。也是年关,福建人讲究过年穿新衣,家贫,子女多,不可能人人有新衣。辛苦的母亲,年夜灯下,把哥姐穿过的旧衣变戏法般地改成了弟弟们的“新衣”,这应了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时我不知情,后来知道母亲是在践行和传承朱柏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家训是我人生的启蒙,是母亲用无言的行动传授给我的。
母亲不识字,但是母亲很有“文化”。她的这些“文化”是祖训的留存,也许是一种永恒的记忆,是我家代代相传的“遗产”。很难想象,目不识丁的母亲,居然教导我们要“爱惜字纸”,不让我们踩踏字纸,甚至警吓我们,雷公雷婆要打!幼时日常进餐,母亲不让我们浪费粮食,遇有饭粒落地,必须捡起吃掉!否则,她便不悦。
从小养成的习惯延续至今,直到如今虽衣食无虞,但我依然简衣素食。知我者赞我节俭,不知者责我悭吝。记得因为我的这种节俭,一次庄严的集会,我一双舍不得扔的旧皮鞋,临到我将登台说话,皮鞋不知趣地脱胶!幸赖诸人“见义勇为”,临时为我换鞋救急,避免了一番尴尬。虽经历“劫难”,而我冥顽不悟,依然如此这般。其实,这“顽症”并非我所独有,过往的一代人莫不如此。记得国门开放初期,北大中文系首先出国讲学的林焘和陆俭明先生访美归来,系里安排他们谈见闻,他们说美国太“浪费”,举例,办公室内外“用的精美卷纸随手扯扔”,他们作为来客,不解,询之,说是为了“促进消费”。当日闻之,大不解,此是浪费,谈何促进?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生产”是善的,“消费”有原罪之嫌,是恶的。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拼命生产,鲜谈消费,以为是正道。因此,人们自然地远离消费观念,以为此乃进步。直到某一日,报载华北某地出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家,他“发明”将原先成捆出售的卷纸裁成小片出售,赚钱了,时论视为先进,这才使国人初步接受了消费的观念。但我等“冥顽”已久,跟不上时代步伐,依然秉承祖训,勤俭持家,杜绝浪费,一派老旧作风。闲时思之,愧怍莫名。
但我不想彻底否定自己的坚持,“恒念物力维艰”。想起这些我们日常享用的物件,衣帽、裙衫、被褥、鞋袜,等等,哪件不是劳动者辛苦劳作换来的,他们流汗了,我们享用虽然是有偿的,我们付出了,但是我们依然是享用劳者的辛苦。我们不可轻慢他们,轻慢不仅意味着无知,而且意味着无礼!每思及此,辄会想起童蒙时分诵读的诗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张俞《蚕妇》
幼时诵读,至今不忘,常念此中深意。这里不仅是“悯农”,也不仅是哀叹不公,而且自然地展示了旧时代朴素的平等观念。诗句平实,坦白,如说家常,但我依然被诗人的“泪满巾”所感动!时代进步,城市发达,物产日丰,生活改善。但是,我们依然感谢这些默默的、辛勤的劳动者、生产者。我们期待着他们如同我们那样,共享精美的劳动成果。“遍身罗绮者”中有我们,应该也有他们,而我们依然日夕不忘古训:恒念物力维艰!

       2024年12月末 于北京大学  




本文转载自:“文汇笔会”微信公众号。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新读写
《新读写》是上海报业集团主办、文汇报社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管的人气语文杂志,指导中高考和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权威辅导读物,致力于让所有人爱上阅读、轻松写作。《新读写》杂志欢迎投稿,稿件一经录用即致稿酬,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归《新读写》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