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三千年:一位瑞典“考古专家”笔下的清河县

文摘   2024-12-25 08:30   北京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军阀们只顾抢夺地盘,不顾及国家一些宝贵文物。这种混乱给了一些外国人机会,使一些抱有不同目的的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盗取了很多中国文物,给我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中,瑞典所谓的“考古专家”尼尔斯 · 阿姆格林(瑞典东亚文物收藏馆的馆长),于1935年来到清河县,在清河县明城西门外南侧挖古陶瓷(据老城里的老人说,1934年至1936年期间,好多外国人在清河县老城挖掘古瓷)。尼尔斯 · 阿姆格林对清河县进行了调查研究,撰写了一篇题为《清河三千年》的文章。此文章为英文,在密歇根大学《远东陶瓷》刊物第五卷第一期发表,发表时间为1953年3月21日。《远东陶瓷》刊物主编为詹姆斯· 马歇尔· 普拉曼(此人1935年6月涉足研究中国芦花坪建窑遗址)。2011年,整理者有幸得到了这篇文章,并请李辉和孔雪宁两位英语专业人士对文章进行了翻译,查阅了有关清河的文史资料进行整理。此文章主要记录了清河县历史、清河唐宋时期在全国的地位、大水灾和疏浚河渠、修缮贝州城、明城以及当时的清河县的人居环境、生活资料等等。该文章对研究清河县历史和20世纪30年代的清河现状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尼尔斯· 阿姆格林在撰写这篇文章时,阅读研究了三本《清河县志》,用作者自己的话就是:“从三本书(《清河县志》)中,其中第一本于万历三十年开始写的(1580年),第二本写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第三本写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我们从中了解到这些洪水的日期和进展态势。这些书中最重要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第二本,这一本是由卢士杰在十位作家的帮助下写完的,本书共18卷”。      

由于英文叫法和汉语不同,在文章的翻译和整理中自然存在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以加括号形式进行了说明。

引言      

清河县的位置一直很危险,这座城市被一片有时是像沙漠一样的低地包围着,一位中国作家将它比作一个鱼缸,在这里人代替了里面的鱼,一片低地,在我们这个天气干燥的日子里,这片低地被结晶的盐染成了白色。在这片低地上,现在和过去一直有黄河的几条支流,由于这些河流的水流十分缓慢,它们在这里卸下了沉积物,由于河流沉积物(泥沙)的沉积,河床被抬高了很多,并且形成了新的河道。大雨期间,沿河的堤坝决堤,由于缺乏防洪措施,沿河的堤坝被冲垮,低地被淹没。有时这种洪水会持续很多年。在14世纪后半叶,嘉庆和万历皇帝在成千上万的男人和女人帮助下,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建造了防护墙、运河和水坝,这些措施似乎使得危险降到了最低,后来还阻止了更严重的洪水。

一、清河的简要历史      

由于水患与宋贝州城的毁灭和洪水沙中北宋陶器的位置有关,所以我不妨把当时相当复杂的情况略加说明。清河县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周朝(公元前一千年),这个城市的名字已经更改过很多次。在旧时代,它有一堵土墙,既可以防御敌人,也可以防御洪水。这堵墙周长9里,高20英尺,宽20英尺,周围被一条很深的护城河包围。      

据这些古籍记载,在宋朝,清河县被洪水淹没的次数不止七次,分别是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天禧三年(1019年)、熙宁元年至四年和熙宁十年(1068——1071年和1077年)、元祐二年(1087年)、大观徽宗元年(1107年)和金国兴定三年(1219年),根据相同的资料,巨鹿县也被毁了。     

 也许可以这样认为,9世纪下半叶和10世纪前十年的多次洪水,使这座城市的房屋和城墙都变成了废墟,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口的减少,使得他们逃离了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但也有可能这是该地区在宋朝期间的最后一次大洪水,导致了洪水对城市的最大冲击。

二、清河的古城墙概况     

在关于清河县最古老的书中记载,它说最早的城墙是在1091年由元祐(皇帝)这个人(安排)最后一次修复的,但从那时起就被允许破裂(疑有误)。在同一本书中,它说,城市人口急剧减少。在正德七年(1512年),集中到老城的东南角的一个较小的地方,被新的城墙包围着,同时又挖了一条更宽、更深的护城河,新的城墙在第29年得到了修复和巩固。1550年,嘉庆年间,当时周长5英里(疑有误),高20英尺,宽15英尺。根据第三本书,1718年,它的周长只有3里。在万历十八年,整座城市和三个城门被重建。西门、南门和东门被扩建、加固,变得更加美观。     

 在最后一本书中都提及到距离清河县最近的两座城市  —巨鹿县和临清县被洪水淹没但是后来没有重建。因此,他们正在等待考古学家的铲子。

三、清河的简要概况      

清河县现在是一个相对贫穷的地方—即使至少在1930年代中期,一个相当大的地区的民政和军事当局都驻扎在这里。直到比较近的时期,它也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甚至是远近闻名的市场。然而,人口数字的下降和通信的全面重组导致了市场的关闭。      

这座城镇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的前半部分或周代早期。在该城镇遗址的深层挖掘中,在其它地层下发现了未上釉的、通常是粗糙的陶瓷器皿,它们是最古老的类型。在不同的朝代,该城镇有不同的名字:在周朝,它被称为清水郡(存疑,未查到史书记载),在汉朝称为清河郡,这个名字在宋朝时已被改为贝州。后来,它有时被称为青阳。该城镇的一位编年史家到这个地方时说,尽管名称发生了变化,但它始终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属于不同的地区,其中包括巨鹿郡、大名路和广平府。      

该城镇位于直隶(河北)东部,非常接近山东的边界,靠近大运河,大运河是中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部分是在唐朝修建的,通过运河,最终将天津和它在黄海内部海岸的出口港口塘沽与遥远的长江岸边的杭州市连接起来。      

重要的是要记住清河县在北宋帝国的中心位置。河南的北部边界并不遥远(190里),与北宋帝国的皇城开封府的距离也相当近(470里)。与山西省的东部边界只有250里的距离,与该省的首都泰安府(存疑,或为太原府)的西北距离为515里。山西省的首府西安府离这里更近,东南方向240里(存疑,或为山东济南府),而我的另一件北宋出土的陶片材料的出土地——巨鹿县和顺德府也是邻近的城镇(距离分别为95里和160里)。

四、名瓷与清河      

同样重要的是,特别是对我们的目的而言,要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即北宋最有名的一些陶瓷窑场或多或少就在清河县附近。最重要的是,这适用于磁州和青州,它们在市场时期,可能长期销售陶瓷产品,也可能通过清河县的水路出口。距离最近的是磁州,它的航线只有罗里(存疑)。日本人小山在1940年代访问了青州,并在那里收集了大量重要的碎片,到青州的航空距离是220英里。开封府在北宋时期也有两个或几个陶瓷厂(北官和北青花瓷)。钦州(是否为青州)的距离要远一些(630里),莒州的距离几乎相同(560里)。也许还应该说说焦作与清河县和巨鹿县的关系。焦作比磁州离这两个发掘地更远(475里),这两个地方是北宋帝国许多最好的陶瓷产品的主要发现地。      

在焦作,发现了一座宋代的陶瓷窑,其产量变化很大,生产方式有很大不同。奥瓦尔 ·卡尔贝克先生后来在这里收集了一些碎片材料,但其中没有一个窑炉废料(我自己检查了所有的物品),这些材料现在在大英博物馆和瑞典的赫尔纳收藏中。这里的主要产品具有明显的磁州特征。这些巧夺天工的产品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传到清河县,正是因为人们可以从更短的距离内获得来自磁州的优秀原始产品。

五、清河的地理环境      

清河县的地理位置一直是非常暴露的,该城镇被一片低矮的平原所包围,在旱季时就像一片沙漠,植被较少,在旱季时还经常被结晶的盐分染成白色。该平原有几条属于黄河系统的河道,离该城镇很近(见直隶区地图)。由于蜿蜒的河道水流缓慢,这里的河流和中国北方的河流一样,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导致河床慢慢高出平原,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必须通过堤坝、城墙和护城河系统来防止这种情况。在大雨期间,当防洪措施被忽视时,这些墙壁就会冲垮,河流就会淹没平原和城镇。在早期,这些洪水相当有规律地淹没了中国北方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这样的洪水有时会持续多年,导致生命和房屋、财产和牲畜的巨大损失。对清河县来说,就像对靠近另一个河系的巨鹿县一样,这是一个与洪水不断斗争的问题——这种斗争持续了数千年,直到16世纪后半叶才完全结束,在嘉庆和万历皇帝的统治下,实现了大规模的排水系统规划,包括水坝、城墙和护城河,从而至少防止了所有的大灾难。      

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作者对清河县的城镇历史进行了相当透彻的研究。我所找到的最早的专著,始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成书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诗意的特点,事实是由过去汇编的,人们读到了该城镇附近的平原、土山丘和河流。人们抱怨说,由于土壤中含有盐分高,缺少好水,而且离最近的淡水源头也很远,离镇子有三里路。书中还明智地指出,在大雨前修缮城墙有很大的好处,而不是在平原和整个城镇或部分地区被淹没的 情况下尝试修缮。书中提到,该镇周围有一道城墙,外面有一条护城河。城墙周长9里,高20英尺,宽20英尺。我们进一步被告知在元祐六年(公元1091)修复了城墙。后来,这堵墙就这样慢慢地倒塌了。在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皇帝命令居民重建,并将城镇集中在旧城西南(存疑,可能方向有误)的一个新地区。新城的周长只有5英里(疑有误),城墙高20英尺,宽15英尺。护城河更宽更深。但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新的城墙就被一场非常强烈的秋日洪水所破坏。同年,也就是本书开始的前一年,它得到了修复。最后,书中提到,在清河县土壤中生长的水稻有一种特殊的形状使妇女们高兴:一端窄而薄,另一端厚。妇女们互相说:“龙用爪子打人,猪却很伤心 。” 

六、清河人的生活与卢士杰      

在从镇上的果树上采摘的水果中,人们注意到桃子、苹果、梨、枣、李子、樱桃和核桃。最常见的蔬菜有卷心菜、洋葱、西红柿和各种瓜类。百花中以莲花和玫瑰为美,树中以柳树和冷杉为美。人们养蚕养蜂。     

 更加详细的是第二本书(《清河县志》),在政府的倡议下,由一位有文学修养的官员卢士杰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在十名抄写员的帮助下编纂而成。他描述了城市的街道和房屋以及绘制的地图、边界和历史、管理、税收、旧习俗、教育等等。最后,他在一小卷中收集了之前标题下未涉及的各种内容,并通过谈论诸如清河县的私人财富和该镇的神灵等不同主题来结束他的工作。他是一个警觉、生动和聪明的叙述者,总的来说是相当挑剔。      

到卢士杰之时,人口数量已经下降了。当时只有大约几百户人家在那里安家。周围的环境像沙漠,有大片的沙地,但作者发现这个城镇非常漂亮。从最好的意义上说,这个城镇是和平的,它的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却努力工作。这时担任知县的卢士杰发现他们心地善良,勤奋好学。但他对他们任由寺庙破败并被风和雨摧毁感到不安。他承诺修复这些圣殿,亲自监督工作,并以自己的工资支付工人。一个姓孙的人从北京来帮助他规划这些建筑,同时也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大运河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水路,在这里有40英里(疑有误)长。官员们最困难的任务是保护该地区免受来自河流和运河 的水灾。每年夏秋两季,水位都会上涨,这时,所有的墙壁都必须得到适当的维护。

七、清河境内的河流     

 卢士杰列举了这些水道:1.鲧堤,来自顺德府的河流;2.古黄河,老黄河,也叫黄芦河,流向天津和大海;3.御河,有一个与2号河口即古黄河联合;4.疏水渠(官道沟),一条运河,从辛集流入河流2即古黄河。早期,它在河岸泛滥,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根据皇帝的命令,它被加宽到20英尺宽,加长到40里。但这条拓宽的河道被填满了,直到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才开始疏浚,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又进行了疏浚。      

作者开始介绍该地区洪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河流都会改变他们的路线,形成新的河道。有时,河流会回到以前废弃的旧河道。早在汉朝时期,就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洪水。后来,在汉朝统治下,邻近地区被洪水淹没,巨鹿县和大名府都遭到了蹂躏。      

汉朝的第三次洪水发生在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当时清河被毁。后来,河道被加深,但在章帝四年(公元79年)变得如此淤塞,另一场洪水到来,淹没了不少于31个地区。清河的水最深,在水下不下30英尺。所有的建筑,不管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都被摧毁了,河水直接穿过了小镇。

八、清河历史上的洪涝灾害      

在汉唐之间动荡的几个世纪里,由于对河流的防御被忽视,接连发生了洪水。唐朝最严重的洪水发生在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五代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整个地区被洪水淹没了三年。北宋时期的洪水比这座城市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具破坏性,这座城市的城墙已经完全腐烂。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天禧三年(公元1019)、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和熙宁四年都发生了水灾,整个地区被淹没数年。约有30个地 区被淹没,30万个农场不得不被放弃。      

下一次大灾难发生在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接着是另一个灾难性的年份,即徽宗作为大观年号的第一年(公元1107年)。然后是洪水历史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清河县在这一时期可能完全荒凉,一直延伸到南宋时代。卢士杰记述了金国兴定三年(1219年),有一位官员在信中向皇帝报告说,此时的洪水在清河县和巨鹿县深10尺、宽10里(存疑)。“如果做了足够的修复,它应该被征服”。因此,卢士杰编年史缓慢地向前发展。在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钦定(疑有误,或为辛集)的水坝破裂并得到修复,但当时全县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淹没。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对该地区的河流系统进行了广泛的治理。在弘治年间(1487—  1505),新的排水渠“疏水渠”诞生了,这对治理河流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幸的是,它逐渐被废弃。隆庆三十七年(公元1588年,疑有误,1588年是万历十四年),武城的居民修建了另一条运河,连接御河和黄河的一部分,当然,一道强大的防洪堤保护了武城,但却使清河县处于危险的境地。这两个地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引发了数年的战斗,在此期间,两个城镇的许多居民都被杀害。       

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武城城墙被毁,许多人被淹死,武城被水淹没了三年。直到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才制定了最终的河流管理条例,彻底结束了该地区的洪水威胁,这项工作需要征召成千上万的工人。

九、清河旧城的修复修缮     

 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写的第三本《清河县志》中,我们得到了一些补充资料: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重修了城墙。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修建了一座新城墙(我们现在看到的那座),高20英尺,宽15英尺,墙边的护城河比以前的要深很多。现在城里有六十二道排水沟,城墙上有三道门,分别是东门——拱极、西门——晚翠和南门——迎熏。      

万历五年(公元1577)桥和门都建在三个门里面。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用瓦片覆盖了城墙,加固了城墙。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整个城镇被重建,通过三个大门的入口被增加了牌楼。由于城镇当局的疏忽,部分砖墙已经腐烂,最后,它变得很狭窄和残缺,以至于镇上的守夜人不得不在夜间绕着墙巡逻,经常摔倒,或多或少受了重伤。这使得在康熙十四年(公元1672年)有必要对城墙进行新的修复。      

这里还可以补充一点,我在1935年访问这个城镇时,从远处看,那堵有城垛的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近距离观察,却发现了不少缺陷。有些城垛倒了,有些地方的墙砖也剥落了。当大雨降临时,必须非常小心,以避免进一步倒塌。镇子周围的护城河也很糟糕,镇子里的排水沟也很糟糕,经常像垃圾场或老厨房的垃圾堆。不幸的是,居民本身和当局似乎都不太关心这些情况,他们本可以很容易地使他们的城镇保持良好秩序,任由腐蚀继续,没有任何措施阻止破坏。

十、对清河洪涝灾害的一点认识      

如果我们现在试着总结一下,我们从有关清河县的古老历史作品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在这些作品中,细节往往掩盖了整体,显然,在不同的时代,我们发现一个省级城市从未达到一个大城市的规模,尽管它有公民和军事当局的驻扎,以及作为一个著名的市场中心的地位。也许这是由于2500年来不断发生的洪水灾害所造成的。唐朝末年,这个城市发展到了历史上最大的规模,人口数量也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同时,一个强大的政府也在几个世纪里维持着各省城镇的稳定秩序,并确保肥沃的北方平原及时得到保护,免受洪水的侵袭。      

在“五代”之称的纷争时期,这种防洪措施放松了。宋初洪水频发。如果我们再加上这个镇的口头传统,我在1935年访问那里时,讲述了徽宗统治后期的一场洪水,彻底摧毁了这个镇。从大观元年1107年到政和七年1117年之间(一般假定为1117),大约一百年内发生了不少于六到七次的洪灾。根据佩利奥特和霍布森的记载,巨鹿县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被灭),也就是清河县灾后的一年——1107,这可能是同一场洪水,大概持续了很多年。但对于巨鹿县来说,这件事可能比1108年的日期更复杂。可以更确切地说,这次大灾难,或者几年后的又一次洪水,填满了常受骚扰的清河县和巨鹿县市民的“杯子”。至于清河县,可以合理地假设,这些累积的灾害就像一场有系统的袭击,最终摧毁了城墙和房屋。最后一次洪水迫使居民,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放弃了他们的城镇,离开了他们的房屋,淹没了,倒塌了,隐藏在淤泥和沙子下面。后来,当一个新的人口可以定居下来,在更好的秩序的社会条件下(在伟大而辉煌的明朝),找到另一个清河县后,他们急于把小镇搬到更安全的地方,限制它的面积,使它更适合减少的人口。      

也许我们也应该记住,在这一点上,黄河沿岸的中国人在12世纪生活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本世纪初,来自强大的野蛮对城镇的袭击和掠夺变得越来越频繁。居民经常被俘虏或屠杀,城镇被一个接一个地烧毁。作为这些袭击的结果,高度精良但在政治和军事上软弱的宋朝摄政者也感到在他们的首都开封非常不安全。在靖康之乱中,宋钦宗(公元1126 —  1127年)统治下,整个宋国,以宋高宗为摄政者,迁往南方较安全的地方,即杭州。

尾声      

在我发现的四枚铜币中清河一号是宋朝的,除此之外就不能修复了,一个是崇宁(徽宗1102 —1106年)的,两个是大观(徽宗1107—1110年)的,这很符合清河县的传统。      

在浙江,南宋帝国的首都最终变得富裕和辉煌。著名的北方窑厂,在高雅的宋家保护下,曾经有过一个辉煌的时代,他们是辉煌和艺术的爱好者,现在失去了它的主要客户。新的统治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这些窑炉完全封闭或限制了它们的生产。熟练的专家和艺术家们跟随皇家来到南方,在那里他们建立了新的窑炉,或在那里已经存在的窑炉中申请就业。至此,整个北宋瓷器的发展,结束了宋代历史上最丰富、最重要的一章。即使某些传统和经验以及唐代和五代时期的环境决定了北宋时期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肥沃土壤和对陶瓷美的精致鉴赏促使了它的繁荣。北宋时期,在其热烈的关心和利益,甚至直接合作下(想想位于开封府故宫的官厂),一些最重要的技术必需品是为宋代战争创造的,还有许多丰富的形式和许多最好的釉料。我敢肯定,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世界上最美丽的陶瓷材料的整个精致、微妙的精神起源于北方,尤其是河南、直隶(河北)、山西和山东等省。    

  清河县所发现的宋体材料(如巨鹿县、顺德府),完全属于这些早期的宋陶瓷。在本世纪的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十年里,宋瓷的藏品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多得多,现在分散在博物馆里,分布在旧世界和新世界的收藏家中,它们都来自这些地方。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可以被认为是东方文明的赫库兰尼姆和庞贝。

来源|央广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美清河工作室

总编:张书文    

副总:张书文

编审:张书文

主编:张书文

审校:张书文

投稿邮箱:zhangbing0623@126.com

小编微信:zhangbing0623

最美清河
一个为宣传清河而奋斗终身的北漂青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