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上马石胡同”
众所周知,前孙庄村孙姓始祖名讳虎公负母携弟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望石乡(谱序中为“王实乡”字样)寨头社,自东徂西迁居于此,已有六百三十载,乃谓历史悠久。时至今日,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传统文化及民风民俗,举不胜举。且被岁月尘封的故事,也不在少数。就村里气派而使多少人羡慕不已的“上马石胡同”而言,要不是在一次有幸与老者闲聊时,偶尔间谈起,现时年轻人岂能晓得。
殊不知,这“上马石胡同”就在村的老大街北侧略为中间,便有两步阶台的石礅为证。实际原来村北面的胡同,不分长短或深浅,共为二九一十八条。从东往西数第十条,从西往东查第九条,紧靠大街的胡同口,竖立着一对上马石礅标记,便是远近有名誉的雅称为“上马石胡同”。
据传,古代的大户人家,在宅门前或胡同口常设置两块巨石,一块为上马石,一块为下马石。下马石因语言禁忌,故同称“上马石”,是为骑马人准备的。是一个具备有两步台阶的石头,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石质为青石或大理石,并经过精细雕刻。上马石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西汉的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下马,开始竖立上马石,以后成为风尚。相传在清代最为流行,则成为一道风景。
说起来,也有些蹊跷,在这十八条胡同中,有十七条或多或少基本两边都有宅户街门出进。唯有这一胡同一面有大门口,并且大都是坐西向东一溜排开。莫非是从风水学角度东为“震向”,俗有“紫气东来”之说,占卜为吉祥瑞气源源不断,生生不息之意!
这些居住的淳朴人家,从南往北数第一家为孙家宽,第二家为孙家棉。以次序为,孙謜、孙明道、孙殿声、孙金声、王凤章、王立东八户。不难想象,这“上马石胡同”的传说,也就与此居住某人家有关。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就房屋建筑结构并没有一户有特殊之处,跟其他人家也没有啥两样。很难发现闲情逸致青砖黛瓦的亭阁台榭,或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琼楼玉宇的遗址踪影。
从情理上讲,胡同口上设立“上马石礅”,并非小事。在那清代民国混战的年头,一般人家也养不起马,更没有这样的奢侈。可想而知,这一举措必然来自具有官吏之位,或显达富贵人家。且见于求实心切,寄于希望,带着责任,便查阅了乡村仅有的历史资料。最终也没弄明白,到底“上马石胡同”的由来,出自何府何人?
不过,经有资历的耄耋老者的回忆,倒有点儿耳闻且不便透露。据说,某富户人家有一爱女,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漂亮姑娘。在结婚出嫁那吉祥之日,着红装,抿朱红,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簪,那真是“花容月貌,倾得良婿爱不朽。”彩轿前,是极为显眼的四辆双套红鬃烈马花轱轳大轿车子。上有陪嫁的紫红大漆的化妆柜(妆匣)、化妆镜、嫁装橱、香樟木箱、子孙宝匣,还有珠宝首饰、金银细软及各类铜类摆件。更为使人费解的是,还陪送一对系红绸子的“上马石礅”,只求得是来回走娘家上下马方便。不难看出,这大家闺秀出身不一般,可谓其父母的掌上明珠,更显示出富贵人家的讲究与阔摆。此刻,也使得迎亲及看热闹的人赞叹不已,更给这一胡同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然而,这“上马石礅”,在热心人的管护下仍然收藏保存完好因历史久远,对于其时代背景,以及家庭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描述或很有参考价值的相关依据,恐怕如“沉海之针”再难以查找。反观忽略的这个是“谁家”、“谁人”顶着的璀璨光环,好像并不多重要。更有意义的还是作为居住在“上马石胡同”的人们是多么的荣耀,还有生活在本乡本土的乡亲也同样分享着这“上马石胡同”之衍生和存在的骄傲与自豪。更为有价值的还是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成为百世不磨的美丽传说,或是显现出人们对家乡热爱的一种情怀。
但是,当年风云一时“上马石胡同”的故事也不知传颂了多少代,反正至今还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这“上马石胡同”,历经风雨,改朝换代,毅然根深蒂固,牢不可摧地踞于前孙庄这片沃土之上。无疑给村里的文化增添了一种神秘,想要被挖掘的色彩。
这“上马石胡同”,似乎又像千古美谈,仍然绽放着无尽的奇光异彩。或是人们茶余饭后散闷开心的热门话题,并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着无限的正能量,或激励启发着人们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砥砺前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最美清河工作室
总编:张书文
副总:张书文
编审:张书文
主编:张书文
审校:张书文
投稿邮箱:zhangbing0623@126.com
小编微信:zhangbing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