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消息称,六年来,经过十次集采,原研药逐渐退出公立医院已成为定局,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变化。1月20日,国家医保局表示,近日,上海市“两会”期间,部分政协委员和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决定联合多部门调查。网友普遍表示食品医药行业是民生福祉的基本保障,千万不能出问题,呼吁监管部门严格把控老百姓的生命底线。另有网友称,药品质量参差不齐,系低价竞争损害行业发展,最后影响的是消费者。▲微博#医保局牵头调查某些集采药质量风险问题#话题截图
“原研药逐渐退出公立医院已成定局”,这类与民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话题,激起民众的强烈共鸣,导致民众情绪也随之高涨。由此便出现了部分观点质疑医保局的“牵头调查”,实际上是在转移民众对集采政策的讨论焦点,试图为受争议的集采政策“挽尊”,而非真正回应争议核心——民众失去选择原研药的权利。要求官方回应决策出台前是否进行详细的调研,应该将决策依据进一步披露给大众知悉。从曾经的 “看病难”,到如今的 “买药难”“用药难”,话题的转变背后,映射出医药行业的深刻变革。在医疗资源分布上,如今偏远地区也能获得较多医疗资源的投入与使用,地区之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与此同时,时过境迁,医药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蓝海吸引了众多参差不齐的供应商涌入,市场上药品质量良莠不齐,这就导致问题频发。以至于部分舆论声讨医药行业的企业利益熏心,认为某些药企做不出同等质量的东西,但是又要参与竞价,为了谋利失去底线。集采药物的药效问题备受关注,一方面,原研药价格往往较高,仿制药价格较低廉,能够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效避免 “看病难”问题的加剧;另一方面,集采政策本身能够避免企业对医药行业垄断,在 “医疗反腐”方面产生的效力可观。当下,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实际需求,病痛、养生等话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公共议题中的核心。药品的退市、换代是民众忧虑所在,对“无法自主选择药品和医疗方式”的担忧实际上也反映了民众对医疗体系的更高期待。当前,医保资金吃紧,国家通过政策引导,促使老药退出公立医院,用价格更为亲民的仿制药取而代之,以节省医保资金,从而为创新药发展腾出更多空间,这一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切实保障老百姓拥有更多的用药选择权?怎样确保仿制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又该如何保障集采仿制药企业获得合理利润?这些还需要政策维度上细细打磨。舆情 | 经济与政治博弈下的赴台游:两岸民间交流能否顺利重启?
舆情 | 小红书迎来“泼天富贵”,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舆情 | 梅见新年酒广告语涉嫌歧视女性 “辱女”营销注定会翻车
声明:本文系原创,部分新闻图片来源网络,若需转载请联系我方授权。
您的专属网络空间治理服务商公司网址:
https://www.szkedu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