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海通报“俄罗斯国家馆””被立案调查一事冲上热搜,该事件缘于近期国内多地涌现的所谓俄货店,被曝光销售国产或三无产品冒充正宗俄货,引发舆论广泛质疑。经过媒体与网友披露及监管部门介入,上海市市场监督局排查47家店铺并责令部分违规店铺停业整改。舆论观点批评商家误导消费,呼吁加强市场监管,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谨慎甄别商品真伪。与此同时,关于“智商税”“情怀税”的讨论也随之滋长,警惕舆论炒作“爱国情怀”“民族经济”滋生涉政风险。此事件引起关注无数,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俄货为何吸引消费者的心,归根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消费降级趋势下,“硬核俄货”满足大众消费期待。俄罗斯向来具有“战斗民族”“硬核”等标签,其商品也偶尔被视为“硬核通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和较高的性价比在市场中崭露头角,赢得了一定的口碑。在消费者愈发注重性价比,追求消费降级的浪潮中,俄货的鲜明标签精准地戳中了大众的需求痛点。二是“中俄友谊”加成下,爱国主义为主导的“情绪营销”,精准定位特定受众。消费决策本应是多方因素的综合考量,但在近年来“中俄友谊无上限”等宣传下,支持俄货成为一种“类政治正确”,受到爱国人士的欢迎。虽然该事件的结局是有关部门已经介入整治乱象,但是当前舆论场中针对“爱国小粉红”“智商税”“洗钱”等涉政维稳言论炒作更应引起警惕。当前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一方面,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家间经济壁垒本就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家之间的舆论流通速度空前加快,民间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若涉俄商品负面舆论倒灌至国际舆论场,或许会损害民间层面上的国际友情或滋生更多的涉政风险。舆情 | 四川一救护车开到地里摘柑橘 公车私用引争议
舆情 | 从“鸡窝头”女孩爆火看大众情绪的集体叛逆
舆情 | 专家称农村宅基地闲置应流转入市,民众忧虑的是什么?
声明:本文系原创,部分新闻图片来源网络,若需转载请联系我方授权。
您的专属网络空间治理服务商公司网址:
https://www.szkedu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