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楼市   2025-01-02 18:29   湖北  

更多内容,请关注后查看历史消息!

《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文章来源:《求是》杂志  发布时间:2025-01-01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要坚决扛起推动改革落实的重大责任,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的新使命新定位,创造性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扎实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一、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持续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在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有力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方式深刻转变,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71.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17.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2012年的2.0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5万亿元,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新征程上,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始终把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完善党领导国资国企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更好发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改革胜势,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始终坚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目标要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事关党的执政地位,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改革不断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既坚定不移做大、更意志坚定做强做优,促进各类企业协同发展,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经济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1%,收入规模突破10万亿元。图为2024年10月22日下午,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组合体开始转运。 新华社发 汪江波/摄

始终锚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中心任务。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出发对国资国企工作思路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紧紧扭住这个中心任务,聚焦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五个价值”,内强质地、外塑功能,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战略支撑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始终坚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明导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量。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破除路径依赖,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引领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优化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二、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在钢铁、船舶、海运、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1%,收入规模突破10万亿元。但目前看,“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仍然存在,产业基础不牢、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决定》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作出重大部署。必须立足新使命新定位,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推动国资国企布局再聚焦、资源再集中、工作再协同,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排头兵。

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这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和主攻方向。要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立足比较优势,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促进存量资产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牢固树立战略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打造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投资机构,支持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加快产业结构跃迁升级。推动产业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骨干中坚,必须在产业升级中走在前、作表率,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坚持两端发力,深入实施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基础支撑作用大、正向外溢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深耕细作重点领域,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两重”、“两新”,加快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体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艺升级,深入实施“AI+”专项行动,加快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加快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产业大厦不能建立在别人的地基之上,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有企业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切实扛起维护产业安全责任,紧紧围绕解决我国产业体系中的卡点、堵点、断点问题,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要深入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生物技术等领域迫切需求,扎实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从源头和底层解决我国产业体系“缺基少核”问题。加大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投入,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重点矿种投产扩能,扩大我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纵深,更好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全面强化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国有企业科研投入持续加大,在载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但基础前沿研究偏弱、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决定》对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提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自觉担负起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使命,坚持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一体推进,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提升原创技术供给能力。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一旦取得突破,很可能重塑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对生产力质态带来根本性影响。国有企业作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必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要坚持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资源统筹,更加积极参与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努力产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加强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强化技术预见、多线布局,突破和掌握更多“根技术”,推动企业创新从跟踪模仿式向开创引领型转变。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在国家和产业急需但其他企业缺乏意愿或能力的领域坚定投入,加强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长期稳定支持,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提升成果转化带动能力。科技成果敲不开“市场的大门”,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阁”,是当前制约科技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痛点。国有企业处在国家创新链条的枢纽位置,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要切实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作用,着眼推动技术从发明到走向产业化,着力推进高效率创新协同、高水平创新合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一批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等能力,使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健全常态化产学研成果对接机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力度,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4年11月22日,由铁建重工、水电六局联合打造的“江汉新石器号”隧道掘进机在长沙下线,这是迄今中国最大直径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图为当日,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工人在调试“江汉新石器号”隧道掘进机。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提升创新生态塑造能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生态对于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要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各个环节,加大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人才高地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科研规律,对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包容支持,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保障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攻关。 

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同新征程国资国企战略使命更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科技和产业“硬实力”的竞争,一定程度也是制度“软实力”的比拼。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接续推进,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力破除,但还有不少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活力动力的顽瘴痼疾尚未完全解决,支撑国有企业履行新征程新使命的体制机制还有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决定》对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专门作出部署。国有企业要加快推进治理结构、监管体制、管理机制等改革,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从整体上提升制度竞争力引领力。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完善和发展。要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健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董事会,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形神兼备”。健全更加精准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推动企业薪酬结构更加合理合规。深入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着力去行政化、机关化,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健全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企业改革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不做好,国有企业其他改革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集中统一监管制度,打造专责专业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推进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完善出资人监督约束机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在“三重一大”等重点领域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强化实时监测,增强监督刚性,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该管的坚决管住、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充分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构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有效机制。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决策主体,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活力动力的重要源泉。要树立崇尚实干、实绩、实效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完善领导人员培养、选拔、考核、评价、任用制度,把敢抓改革、善抓改革的高素质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尽职合规免责机制,着力消除妨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强化正向激励,支持企业各级领导人员争做优秀企业家,以企业领导人员敢为带动企业敢干、员工敢首创。

【责任编辑:语谦】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及新《公司法》背景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主责主业管理、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健全原始创新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务研修班

课程内容

(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解读

1.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与政策解读;

2.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方向与目标;

(1)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2)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3)强化国有企业对重点领域保障,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4)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整合重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5)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

(6)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7)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二)35号文背景下的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

1.当前融资平台公司的现实问题及发展模式;

2.解读35号文精神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要求;

3.融资平台公司未来的转型方向及模式;

4.融资平台公司的业务模式重塑及市场化经营。

(三)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与集团管控

1.国资国企重组整合的政策要点;

2.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模式;

3.地方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的现状及困境;

4.国资国企重组的方向及主要模式;

5.集团管控的主要问题与典型模式解读;

6.集团总部的战略职能、要求及集团管控体系建设实务;

7.集团母子公司权责界面划分与权责清单设计。

(四)新《公司法》背景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完善优化

1.公司治理的概念、核心、典型模式及要点;

2.新《公司法》下的公司治理模式变革及治理结构的优化;

3.新《公司法》对股东权益的保护;

4.新《公司法》的治理主体定位及职权;

5.新《公司法》下董、高、监如何如何履职?

6.国有企业如何结合新《公司法》优化治理体系
(五)国资国企监管与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优化

1.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2.国资国企监管重点事项与权责清单;

3.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考核与分类核算;

4.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操作实务
(六)国有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2.组织岗位体系设计方法及要点;

3.人力资源的专业分工与功能模块;

4.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三支柱模型;

5.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要点解析。

(七)国有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操作实务

1.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操作实务;

2.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操作步骤及要点;

3.国有企业技能人才、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操作实务;

4.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模式及要点;

5.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典型工具及要点。

(八)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操作实务

1.国有企业的人才管理现状与人力资源规划;

2.国有企业人才盘点与人才梯队建设要点;

3.国有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4.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要点。

(九)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操作实务

1.中长期激励的模式与内容;

2.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的主要工具;

3.员工持股操作实务与要点;

4.超额利润分享操作实务与要点;

5.项目跟投操作实务与要点;

6.国有科技型企业中长期激励操作实务与要点。

主讲专家

拟邀请国务院国资委所属有关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以及现代企业管理领域实战专家授课。

参加人员

各级政府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央企、各级国企相关领导及人力资源、组织人事、投融资运营、战略规划、财务资产、董事会、市场经营、办公室、综合行政管理、法律事务、企业发展、劳动关系、纪检党务、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时间地点

2025年01月10日-13日(10日全天报到)厦门

线下培训费用

A:3880元/人(含培训、资料、课件、场地、中餐、结业证书、专家交流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B:5880元/人(含证书、培训、资料、课件、场地、中餐、专家交流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培训结束后颁发《高级人力资源经理》《高级企业管理师》《初级职业经理人》《高级行政管理师》证书。证书申报材料(电子版):2寸白底免冠彩照、身份证、学历证书。证书全国认可通用,网上可查询。

C:13880元/人(含中国投资协会会员证书铜牌【副会长价格另议】、培训、资料、课件、场地、中餐、结业证书、专家交流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注:组织其他单位或同一单位报名参加6人以上可减免1人培训费用(不含证书和会员)。

D:以上内容线上培训费用:25000元/账号/单位,线上同步直播,单位投屏播放,统一观看,不限人数,提供电子课件,支持在线提问。

E:40000元/天,根据实际需求,个性化定制课程内容,委派专家赴政府、企业进行内部培训(含课酬、专家与助教交通费、资料费等),不限人数,培训场地由受训单位提供。

线上培训费用

A:1500元/人(含培训、电子课件、资料、发票等费用)。
B:3500元/(含证书、培训、电子课件、资料、发票等费用)。培训结束后颁发《高级人力资源经理》《高级企业管理师》、《档案管理师》《高级行政管理师》证书。证书申报材料(电子版):2寸白底免冠彩照、身份证、学历证书。证书全国认可通用,网上可查询。
注:报名汇款后发送课程链接及课件,学员凭账号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可回放半年)。组织其他单位或同一单位报名参加6人以上可减免1人培训费用(不含证书)。

联系方式

联系人:谢老师              

电   话:13520889564(微信)

邮   箱:3353434671@qq.com

扫码下方二维码微信报名

来电或加微信索取正式文件通知、各主题课件及配套学习资料!



欢迎关注《国有资产》公众号

最新时政要闻、热点动态、政策法规等

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最新时政要闻、热点动态、政策法规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