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中生不愿意学习了?

教育   2024-10-25 17:49   广东  

叶修

学习策略师

一个研究 思维方法 与 学习策略 的人

新来的朋友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 学习策略师

即可免费获得深度思维、高效学习的方法


01


中考分流,不爱学习的人去了职高,能上高中的,且不论天赋如何,擅不擅长学习,其中大部分,学习动机上是不会很差的。

世上最苦最累的996,也没有高中生的学习累。996吹的凶,实际上只是少数企业(一般是互联网企业)的惯例,大部分企业没有这么惨。而高中生,确实扎扎实实的,晚上12点睡,早上6点多起,一周至少六天,全民普及。还有的更严苛的,1-2点睡都不少见。若是高中也执行996,对高中生真的是福报了——比现行的作息轻松多了。
而高中生居然几乎都能适应这种12-6-6的作息,总体上来说,这种学习动机之强,是举世罕见的。

然而高中生,学习动机真的很强吗?

首先,很多高中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对学习是有很多的抵触情绪的,是厌恶的,是烦躁的。他们的学习只是大势所逼迫,是跟随者班级、学校、社会的超级大流,而形成了一个超级羊群而已。

另外,从行为上来说,大部分高中生的学习都很呆板机械——跟着学校听课、写作业、考试、改错。除此外,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有效的学习动作,尤其是不会做出带有高强度用脑属性核心学习行为(关于高强度用脑的理念,我在《学习的逻辑》一书中有专门的讲解)。

这种高强度用脑行为的缺失,正是学生缺乏真正学习动机的体现。

一方面,他们跟随着大流学习,每天苦学12个小时以上;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内心深处厌恶抵触学习,所以高中生会呈现出一种缺乏动机的苦学的矛盾现象。 


02


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大多数普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状态变化。

在应试体系下,大部分小朋友是不会天然的长期认真学习的。他们的学习从一开始就是随大流而动,被家长、老师、学校催促着裹挟着而涌动。小学生们大部分在想着动画、玩具、零食和下课八卦、大脑等,然而因为家长和老师的管理而间歇性学习。如果老师和家长管理或施压的不到位,那么他们的间歇性学习也会有问题。

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观察到,小学生的基本学习动作都经常出现问题,比如上课发呆不听讲,闲聊等;课后不写作业,逃避作业;写作业时非常拖沓,一小时的作业能拖到3-4小时等。

这种状态,一般被统称为“孩子小,不懂事”。

不懂事,不知道要为自己负责,不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所以学习动机是缺失的,学习是被师长推动的,这是小学生的常态。而到了某个时刻——也许是小学高年级,也许是初中——部分孩子忽然“懂事了”,他突然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人要为自己负责了,他需要主动认真学习了。

在这种时刻,家长往往老怀甚慰,并且一段时间后,往往也能看到孩子的成绩确实是有所提升的,这更让家长喜极而泣。甚至学生自己也感到,自己变了长大了,多了很多的心事,似乎在学着担起责任——学习的责任。

然而又往后一段时间——或许是初中后期,或许是高中,学生又发现,不论自己再怎么逼迫自己认真学,说服自己要为自己学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但心里的烦躁、压抑、焦虑、厌恶,诸多负面情绪,越来越压不住了。自己的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差,想勤奋努力也勤奋不起来了。

高中生,尤其是高中后期,大量原本主动学习、刻苦努力的学生,都进入了这样的状态。心里对学习的坚定程度,反而比不上高一或者初中时期了。

有些人会简单的理解为,这是因为高中是在太累了,太辛苦了,疲劳反复累积造成了心灵的痛苦,以及对学习动机的减损。

然而真的如此简单吗?就是太累了而已?

若是真的如此,那么大学生的学习显然是不那么累的,为什么到了大学以后,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恢复?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在更早之前,在之前所谓觉醒、懂事的那个阶段,早就已经出问题了?只不过问题引而不发,直到高中最疲惫的时候,才随着外缘而爆发出来?


03


真正的原因是,从小学开始,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原本就是错的。

师长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大多数只有一条逻辑:生存焦虑链条的传递。

大致意思就是,现在社会压力非常大,竞争激烈,就业很难,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无法养活自己,想要过上体面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了以后能有好的收入,好的工作,你得考上一个好大学,好专业,最好是211/985的热门专业。进一步,为了考上好大学,你得上一个重点高中;为了考上重点高中,你得上重点初中;为了上一个重点初中,你小学就要打好基础(奥数、作文、英语、科学实践活动)……

总之,就是一条焦虑链条的传递:小学好基础——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研究生——好工作。

焦虑形成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动力驱使人学习,表面看起来没有问题。然而首先,这条焦虑压力链条的传递本身就不透彻,低年级的孩子对此是没有直接认识的,他所感知的焦虑和压力是抽象的,对他来说这只是来源于家长的一种说教。

有些家长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实体化、具象化的训练,比如让孩子去工地体验一下辛劳的苦力工作,去工厂流水线体验一下枯燥的机械化的工作。这样的方法有时候会起到一些作用,一个初三小姑娘厌学,喜欢在街上瞎混,叫嚣着读书没意思,要混社会。她的父母一狠心让她去一个熟人的纺织厂当了两个月女工,这种辛劳让一个初三小姑娘大为震惊,并升起了恐慌,意识到不读书未来会过的如此辛苦,于是主动请求回学校复读初三,并从此认真学习,考上了一个普通高中。

这样具象化的压力传递,就比空洞说教要有力得多。而一般家长连这样的具象化都无法做到,孩子接受到的压力只是一种抽象概念,在脑子里空转,然后形成迷茫、混淆和精神内耗。

然而,不论是焦虑的说教还是具象化的压力,都有强烈的副作用。这种方法会把高强度的社会压力,传给弱小的未成年人,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们不堪重压,产生严重的迷茫、压抑、焦虑、无力感,然后抑郁,躺平,或者烦躁、愤怒、对抗。

这是一种严重的压力错位,社会级的压力原本就不该高强度的传递给学生。你对一个小学或初中生说,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你怎么办?他不会想,我应该好好学习就能应对;他也不会想,我以后长大了就能应对;他会想,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无法应对未来的压力——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于是他开始迷茫。

长期的迷茫,就是后续无力、抑郁、躺平和自甘堕落的开端。

所以你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学生(包括大学生)里,有大量的抑郁症,大量的躺平族,这虽然是多因素造成的,但这种把社会压力和焦虑作为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方式,必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04


既然焦虑传递是不恰当的动机培养方式,那么什么又是恰当的呢?

这问题我以前讲过,公众号和小学课里都讲过,甚至几年前还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又在这个公众号绑定的视频号上重发了一次)。

一个人要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产生内部动机,其培养逻辑是,这个人先接触了解世界,了解这个世界里的人事物,与之产生互动,觉得这个世界十分的奇妙、有趣、美好,对世界产生兴趣,想要融入,与之产生更深的互动。于是他给了自己一个定位,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一个眼界开阔的优秀的人——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世界产生关系。

为了成为一个眼界开阔的优秀的人,他就会想,我需要考上某个985大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开自己的眼界。于是,他要考上一个985大学的真实动机就产生了,他就会开始认真努力的学习和应对高考。

所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家长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如何能够接触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并对这个世界更感兴趣,由此产生自己的身份定位。这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当然,在此之前可能还要补充一个步骤——家长自己是否对世界有深刻的了解和热爱?家长是否能真正看到世界的精彩和广博?很多学生学习动机问题来源,本质上就是家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家长的自我修炼。

而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则面临一个悖论,由于他们从小就是一路受应试训练上来的,根本没有时间去大量接触真实的世界,并产生相应的动机,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当下无解的。

不过作为策略师,我的能力就是在无解中找到解,所以我用《进击的学霸》这种书,以及《进击之心》这种课,换了一种更深的思路解决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个案咨询就更不用提了,直指人心最深处,只不过由于价格比较贵和我时间受限而无法大规模推广。

但是,之前的那个链条:了解世界——热爱世界——希望深度融入世界(产生自我定位)——产生学习动机,它的缺失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一环依然是不能少的,所以一般留到大学去补充。

如果大学没有补,那就只能进入社会后再补。

如果进入社会后还没有补好,比如被局限在公司和业务上,视野狭窄等,了解的世界只有公司这一小块,那么这个漏洞就会长久存在,然后变得迷茫,容易抑郁,焦虑,烦躁,困在上班赚钱中。接着用同样的焦虑逻辑教育下一代,再次循环。

这个链条,这一课,是S级的课,比你小初高12年上过的任何课,都重要。

几十年前,想上这一课,你得去大城市,北上广深,因为只有那里才能看到最大的世界。所以那时候考大学都往那些大城市考。包括我自己,虽然是个湖北人,但高考后坚决不留在湖北本地,任凭我父母怎么劝我“你报个武大或者华科算了吧”,我坚决不从,非要去读个北京的大学,就是这个原因。

但这个互联网时代环境更好些了,从网上就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了,让你接触世界的门槛降低了。当然也要注意,互联网上现在信息茧房也很严重,垃圾信息也很多,所以你别以为躺在床上刷手机也算了解世界,你实际上是被APP推送的特定信息流给困住了。

有效的信息,都是需要主动搜索、筛选的,然后主动参与其中被动给你的少有好东西。好东西,各种观察世界的窗口,各种有意义的兼职、社会实践等,要靠自己争取。

而在此之前,高中生,先通过进击之心、进击的学霸和个案渠道,解决内部心智的问题,从另一个维度净化内心、减少内耗、改善状态,这是自修。你至少得明确,那种生存、工作、大学的焦虑传导逻辑,不会构成有益的动机,只是空洞的热血鸡汤而已,三天消退,副作用长期保留。

其实这几年大环境变化非常大,迷茫焦虑动机衰退的不只是学生而已,成人也是一样。这是社会的整体性迷雾状态。不过不要因为社会迷雾就放弃了解世界的逻辑,迷雾一样是值得观察和热爱的。只不过当外部环境整体迷雾的时候,自修,暂时就变得更加重要。







购课请联系助理微信:yexiuzhuli001


进击之心

扫码学习



深度学习策略小学班

扫码学习


深度学习策略初中班

扫码学习


深度学习策略初升高班

扫码学习


深度学习策略高中班

扫码学习


中学生语文素养课

扫码学习


洞察课

扫码学习

洞察人性,推算利益,驱动世界,扭转乾坤

学习策略师
本公众号由神秘的策略师创建,介绍思维方法与学习策略。 职场人士、大学生、中学生和学生家长等,都可以在这里挖出宝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