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命题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024年10月至12月,成都高新新科学校举办了以“提升试题命制能力,引领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小学、初中各学科命题大赛,旨在通过专家指导、同伴评议与教师反思,提升教师命题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命题大赛中,各年级组教师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命题成果,呈现出富有创意且紧扣教学目标的试卷设计。小语组老师们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命题形式。三年级命题设计如“金秋时节”和“公园游玩”,成功融入了单元人文主题与生活情境。四年级的试题则通过口语交际任务“我是环境倡导官”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激发了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五年级试题聚焦于“阅读中发现美”的主题,结合民间故事集,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巩固基础知识。六年级的试题则强调情境化任务,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小数三年级组白容美老师、熊兰老师、叶玉苹老师所命制的试卷的题目表述合理,设计简洁明了,整体结构井然有序,标准得当;五年级吴颖、雷江涛、康义霞等老师的试题,不仅能够引导考生提升人文素养,还关注社会时事新闻;其他年级的试题紧扣学生所学内容,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及试题的时代性,具有地方特色。然而,本次比赛也暴露出一些可改进之处:一是知识点分布不均、试卷结构不够合理,难度和区分度把握不精准,试题描述偶有不清;二是试卷题型缺乏创新,原创题目较少,题目设计拼凑感较强,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显示出老师们在命题研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小学英语组教师们重点关注新课标的要求,采取“改编+原创”的命题方式,确保试题能够覆盖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试题设计规范,情境创设合理,主题鲜明,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
初中各学科的命题大赛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初中语文组通过紧密结合中考题型,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三套符合大纲要求的高质量试卷。专家组对八年级组的试卷给与了高度评价,并授予其一等奖。七年级和九年级组则荣获二等奖。这些试题不仅在评测学生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色,还在引导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和文化理解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初中数学组则通过高标准的命题,展示了教师们在数学知识的全面覆盖、难度区分及题目结构安排上的专业能力。此次命题大赛中的试卷结构清晰,难度适中,评委专家对数学组试卷的选题和知识点的平衡给予了高度肯定。
初中英语组的教师们积极参与,围绕各类命题策略展开了深入的研讨。王芳教师分享了在听力命题中设置真实情境的经验,旨在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谭静老师与大家探讨,阅读命题应注重选材的多样性与时代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英语组本次命题创意新颖的题型设计和巧妙的考点分布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坦诚地剖析了各自命题中的不足之处,如个别题目表述不够清晰、选项设置存在歧义等问题,并共同探讨了改进方案。在专家点评环节,老师们围绕听力命题、阅读命题以及题目设置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研讨。通过分享创新题型和设计经验,教师们不仅分析了各自命题中的优点,还真诚地指出了不足,并通过集体讨论不断优化改进,力求在未来的命题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八年级物理组、九年级物理组和九年级化学组的教师们提交了高度规范且具有创意的试卷。各年级备课组的老师们在试题设计上紧扣学科知识点的同时,也兼顾了考试的实用性和时代性,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九年级物理组的命题,因其科学性、难度梯度及对知识点的精准把握,最终荣获一等奖。
专家组在大赛后对所有试题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反馈,指出了命题中的优点和不足。专家特别强调,命题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真实需求,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同时,命题应避免过度依赖模板化题型,增强创新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思维深度。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分析各自命题中的优缺点,并分享了改进意见。通过此次大赛,教师们不仅提升了命题能力,也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和学科要求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次命题大赛,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命题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参赛教师们在专家点评和同伴交流中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将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改进命题技巧,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都高新新科学校将继续以此类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供稿:教务处
初审:谢 红
校对:李梦也
批准:周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