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达拉宫建筑群,伫立于世界屋脊的红山之巅,宛如一座宏伟的古老宫堡,凝视着历史的波澜和时光的变迁。
布达拉宫作为中国西藏自治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是藏地文化和信仰的集大成者。
公元631年,吐蕃王松赞干布定都西藏拉萨,为了巩固与唐朝的联姻,建造了这座神奇的宫殿,距今已有超过1300年的历史。
从此,布达拉宫见证了西藏历史的沧桑巨变,宗教的传承,以及达赖喇嘛的日常起居和政治活动。
布达拉宫呈曼陀罗式依山而建,地理优势为其增添了壮丽之美,也为其增加了一份庄严肃穆。
布达拉宫的建筑群布局宏大,由主体建筑红宫和白宫以及一系列附属建筑组成。
其中,红宫以其宏伟的外观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布达拉宫的核心。
红宫外墙红色的色彩使其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红宫楼高达115米,共有十三层。红宫的核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总计有五座,分别为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喇嘛。
其中,最宏大的是五世达赖灵塔殿(藏林静吉),高达三层,由十六根粗大的方柱支撑,中央供奉着五世达赖的灵塔,两侧则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的灵塔。
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作为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一部分,是红宫中最宏伟的大殿之一,高达6米多,占地约725.7平方米。
殿内悬挂着唐玄宗亲笔题写的“涌莲初地”匾额,而达赖喇嘛的宝座则庄严地摆放在下面。
整个殿堂内部雕梁画栋,壁上绘有698幅壁画,内容多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生平事迹为题材。
在红宫的西侧,则是十三世达赖喇嘛格来顿觉的灵塔殿,1936年建造,是布达拉宫群中最晚兴建的一座,其规模和雄伟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
殿内不仅供奉着十三世达赖的灵塔,还有一尊银像,以及一座由20万颗珍珠和珊瑚串制成的法物“曼扎”。
红宫以其历史沉淀的灵塔殿闻名于世,是布达拉宫的核心之一。
而白宫则以其精致的建筑风格和富有历史感的氛围,为布达拉宫增添了一份宁静和温馨。
白宫建于1645年,是以松赞干布时的圣观音殿为中心,向东西延伸,总高度七层,因其两翼刷白粉而得名。白宫内最重要的是东大殿,它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之一,历代达赖喇嘛在此举行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
第六层则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第七层是达赖喇嘛的冬宫。
金顶群是布达拉宫独特的景观,位于主楼红宫之巅。
金顶群共有7座金顶,每一座都是由铜鎏金制成,七座金顶,从东至西依次为九世、八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金顶,布达拉宫主供佛殿金顶,以及七世、十世、五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金顶。
每个金顶的顶部均镶嵌着宝瓶、共命鸟、鳌头等精致的佛教饰物。
其中的圣观音殿和上师殿的六角式金顶,点缀着火焰宝、摩尼等华丽的装饰元素。每一座金顶的顶端都配有独特的三眼火焰状铁叉。
金顶群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金碧辉煌的金顶在高原的阳光下闪烁生辉,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壮美。
站在拉萨河南岸的山岗上隔河远眺布达拉宫,是众多游客亲近这座云中宫殿的新方式。与山下平缓洁净的拉萨河流过的岁月记忆一样,布达拉宫浓缩着西藏千年风云变幻,也承载着古往今来所有人对它的神往。这座恢宏博大、内涵丰富,具有神秘色彩的云中宫殿,足以令人心生震撼和敬畏。
特别声明:以上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争议需要交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