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4年西安博物文化年度总结

文摘   教育   2024-12-31 17:09   陕西  

▲ 点击蓝字关注,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今天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

回望2024,一路走来的故事里,藏着我们细碎感动和难忘回忆。与你们同行,我们幸福满满。‍‍‍‍‍‍

面向2025,我们将美好深藏于心,知行合一,精益求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重塑大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向大脑填充知识。

在博物馆学习活动中,我们团队关注的是同学们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学习的途径,最重要的功课莫过于了解文物和遗址基础的背景资料,包括:历史、文化、文物特点,文物细节、文物来源等。

我们指导同学们把博物馆里眼前的文物,历史遗址与生活中常见的知识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讲解文物和展品与成语、历史典故、诗词、历史人物、地理、英语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实物传递知识,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审美和艺术修养,点燃同学们的好奇心,感受博物馆的美好。

博物馆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场所,一定要以兴趣为主导。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没有兴趣,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孩子爱上博物馆源于那些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在同学们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产生了兴趣,回家之后就会开始大量翻阅书籍、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我们一直认为阅读是博物馆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和载体,鼓励同学们离开博物馆后要用阅读做知识拓展,比如在某个展览中同学们对丝绸之路感兴趣,那就去找相关书籍了解更多。

我们鼓励同学们对于历史的热爱,博物馆里充满了故事,故事往往是最受同学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些文物故事和背景,同学们可以百听不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会打开同学们的思绪大门,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感染和教育。

在故事的发生地学习历史,在博物馆里讲解文物,始终是我们的底层逻辑。因为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其他任何学习形式都无可替代的。

博物馆里的文物,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含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鼓励同学们去思考,去理解文物背后的信息,去和千年以前的文物对话,和古人的灵魂做一个连接。

青少年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从一件文物兴趣点延伸开来,通过联想法、比较法和思维导图,扩展孩子们的知识面,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博物馆学习活动中的广度,不仅仅拘泥于课本上的课文,而是要在课余的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包括文学类,历史地理,人物传记,自然科普,多多涉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同学们的认知,开阔同学们的思维。

博物馆学习活动中的深度,不仅仅拘泥于文物和展品的主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对同学们的精神世界,思维能力,生活态度的影响。去博物馆和读书不是为了炫耀什么,是为了让同学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是为了让同学们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等到问题或考验出现的时候,同学们才会像书中或历史上那些先贤一样 ,知道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做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的选择。

博物馆学习活动中的难度,其实博物馆文物很多都是专业性强,也很难理解,对一个不满十二岁的孩子,立刻爱上博物馆,能够去主动阅读相关的书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会通过一些历史人物和文物相关的浅显小故事深入浅出的表述,通过大语文的链接解锁,同学们就爱听了,从而进一步体会读书和参观博物馆的快乐。活动中也会有一些问答互动、答题和手工来完善对文史知识的理解和总结。

现在学校课本里很多的古诗文,基础的是背诵,默写和翻译。而对古诗文的理解,真真正正读懂了这篇文章,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或者这首诗词背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考试中才能得到高分。

很多的文史知识,需要知道这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是哪个朝代,有哪些皇帝,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个时期有什么样的文物?而这件文物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什么特点?古诗文的作者的个人经历是什么样的?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阶段,在什么地方写的?如今这个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子?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华清宫、大小雁塔、大唐西市、碑林、汉阳陵、茂陵、乾陵………课本里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在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现场找到答案,我们带着同学们,身临其境,跟着课本去旅行,去游学。

现在小学低年级考的都是基础,考的都是课本上的内容,考的都是简单的字词句。可是一旦上了小学高年级,考试卷上出现大量的文学常识,古诗和古文,很多和课本的关系并不大,很多更关注于理解和赏析。这就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作为铺垫,其实在我们陕西,很多博物馆都提供了这样的素材和资源。

而在今后的中考和高考中,更体现的是考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素养是通过积累来实现的。博物馆是一个可以反复去,持续积累,终身学习的地方。‍‍‍‍‍‍‍‍‍‍‍

博物馆中蕴藏着无限的知识、秘密以及惊喜,随着同学们的成长,每一次的参观都能带来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会有所收获。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传承了古代先贤的思想和智慧。我们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是可以继承这一切的。多读多看多思多想,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这就是智慧。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代的孩子,他(她)们肩上是有这个责任的。而我们的责任是教他(她)们,让他(她)们去领会,要先学会继承,才能发扬。这就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教育和传播作用,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们愿成为一束光,让自己发亮发热,尽可能的照到遥远的黑暗尽头;我们愿成为一粒盐,把自己行骸融散,慢慢地渗入同学们的心田,相伴同行。

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我们将扩展业务方向,面向全国更多的成人和家庭,开展“中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 中英双语博物馆学习活动”、“博物馆文化之旅”、“ 博物馆讲解定制(中文,英文)”、  “周末好去处”、“与书为伴”、 “云上直播”、 “跟着书本去游学”、“记录片里的博物馆”等相关主题的文化活动。

感谢大家长久以来的关注和支持,西安博物文化,相伴与您同行。

2024年中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日志:
‍‍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或收听)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2024年寒假博物馆教育活动圆满完成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西一路小学四三中队碑林博物馆学习活动记

👉西安博物文化|“ 我为熊猫种早餐”  2024年植树节+秦岭四宝特辑研学记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中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记

👉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2024年端午节假期中小学生博物馆学习活动记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高新二小2019级7班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学习活动记

👉读行盛世长安 探寻华夏文明|高新一小2020级6班大慈恩寺(大雁塔)“你好 暑假”学习活动记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  |高新一中2027届4班西安半坡博物馆学习活动记

西安博物文化
博物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