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流失海外的国宝》(1—6集)

文摘   2024-12-06 20:33   陕西  

‍‍

中国文物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安阳殷墟虽在,看甲骨文却要去日本;

敦煌石窟虽在,敦煌学却在欧美日。

西夏王陵虽在,了解它却要到俄罗斯。”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国人心上,激起了深深的反思与自省。然而,时代的浪潮不会因此停滞,反而在逆流中孕育出更加坚定的力量。

如今,当我们再次提及那句曾令人扼腕叹息的话语,它已不再是无奈与遗憾的代名词,而是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求卓越的号角。在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让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八国联军侵华起,列强通过烧杀抢掠、巧取豪夺、买办走私,偷走了我们无数珍贵的国宝文物。但大部分人对流失海外文物的数量有多庞大, 珍贵程度有多高,没有概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17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而现在,它们成为海外近200多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专家考察团曾对流失海外的文物做过一个统计:日本约藏中国文物360万件,法国260万件,美国230万件,英国130万件……数目之庞大、文物之精美、时间跨度之悠久,震惊世界

第1集:祖大寿墓园

上世纪二十年代兵荒马乱,盗窃古墓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将一座古墓的墓园完整盗走的并不多见。同时,将盗走的墓园文物万里迢迢地搬运到了加拿大,这样的奇案恐怕在百年来也是仅此一桩。而正是来自加拿大的英籍皮货商克莱夫茨,想尽办法盗走了祖大寿的古墓墓园。祖大寿的墓园文物跨越大洋彼岸漂泊在异国他乡,让祖大寿的传奇人生多了些许沧桑。

第2集:寻找易县罗汉像

1912年秋,帕金斯基来到易县,寻找深山里秘藏的三彩罗汉像。这次寻访起因于他在北京古董店里看到的一尊与真人等高的罗汉像,其艺术水平堪比他在欧洲见到的任何一尊佛像。帕金斯基千方百计搜罗到八尊罗汉像,它们辗转进入了世界各大博物馆。现如今,人们要想一睹这些珍贵的中国文物,只能遍访欧美各大博物馆。


第3集:探秘易县罗汉像

1986年的一天,河北省易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张洪印收到了来自加拿大留学生的照片,照片的内容是来自易县的国宝罗汉像。经过考察,张洪印找到了当年罗汉像的藏身之所——睒子洞。关于罗汉像被秘藏洞中的原因,专家提出了灭佛说、战乱说、面壁修行说等推测。然而真正的原因终究成为无法破解的历史谜案。

第4集:武士浮雕像

1994年,河北省曲阳县城王处直墓被盗,十块汉白玉浮雕被盗。此后,被盗文物被不法分子消亡海外。2000年,中国画家袁运生在美国一家拍卖行的拍卖图册上看到其中一件武士浮雕像。文物部门立即组织跨国追讨工作,成功追回了这件国宝。不久,另一件浮雕像也漂洋过海回到了故乡。

第5集:《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原本已失传,现存唐代摹本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英军军官购买,后转卖至大英博物馆。西晋文学家张华创作《女史箴》讽喻专权放荡的贾后,顾恺之感西晋灭亡之教训将其绘制成画。唐代摹本《女史箴图》入藏大英博物馆后,为适应西方人将绘画作品装入画框的习惯,被分段截开。

第6集:广胜寺壁画‍‍‍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着来自山西广胜寺的元代壁画《药师经变》,该画延续唐代画圣吴道子的佛像画法,佛像庄严而不失潇洒。军阀混战时期,两个美国不法商人来到广胜寺将壁画买走。由于运输路途过长,壁画到美国时已破损严重,因此部分壁画流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另一部分则流入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争议需要交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消息。

西安博物文化
博物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