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抹书香 遇见最美的自己
——前黄坝头中心小学连桂梅语文名师工作室
“阅读悦美”读书沙龙活动
为了鼓励全体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努力打造学习型教师,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依托于前黄坝头中心小学连桂梅语文名师工作室“基于任务驱动的有效语文对话课堂”,“阅读悦美 共沐书香”教师读书沙龙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老师们立足教育教学工作推荐阅读书目,大家共读赵晓霞教授的专著《语文对话教学论》畅谈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交流中启迪智慧、悦见书香。教师们在交流中意犹未尽,收获颇丰。让我们一睹老师们风采吧!
本书主要从近代西方几大对话理论流派的分析出发,以一线教育的实践案例为依托,对语文对话教学的概念、要素、特征、策略、实施途径与方法、评价与反思等方面进行论述。
读者感悟
陈艺玲老师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教学著作。有以下几点感悟:
1.对话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对话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
2.课堂不能只有一种声音,而应该展开多声道的交流,平等对话,寻求共识,产生视界融合,方能达到共生状态。
3.只有当我们聚精会神,内心一片宁静,才能听和学习。只有当所有的噪音都消失,交流对可能发生。只有当周围一片寂静,真正的交流才会来临。
郑燕娥老师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关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就是一种对话实践,而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种对话能力,阅读就是倾听文本的声音。
从书中了解到阅读倾听的是作者用笔说的话,是文本的声音。诵读时读者倾听自己或另一种读者以物化的语音形态表现文本言语。默读,读者倾听的是非物化的文本声音。但,倾听必定是耳朵、眼睛和心灵共同参与的。诵读则表现文本之声。“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
蔡绮萍老师
读了这本书,我对“对话型教学”有以下的认识:
对话型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对话型教学”是指“教学中对话活跃、借助同伙伴的交谈,分享新的发现与价值,在此过程中提升相互信赖与共创意识的教学类型”。这是一种从获得、积累知识的竞争学习中摆脱出来,指向相互表达、分享知识与技能、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协同学习”的类型。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尽管热衷于对话教学,但在多年来灌输式教学的土壤中,难以结出成熟的果实。要实现对话型教学,教师应当具备培育“对话力”的基本认识:
黄霞清老师
教师在上课前要反复阅读课文,细心揣摩课文,调动自己的经验、学识和才情,与课文展开充分的对话,形成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意义阐释。这是课堂上师生对话的重要前提。
其次,教师在课前还要对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进行必要的预设。教师要通过对各种对话资源的开发、筛选和整合来预设大体的对话教学路线。对话资源有外部资源,比如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人生处境,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教师要全面开发对话资源,合理整合、利用对话资源,设计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对话路线,以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
朱柏宇老师
阅读本书,结合实际,以下三方面学习体会:
1.对话在传统教学中存在有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1)一些老师把对话教学理解为简单的一对一的说话行为;
(2) 对话教学脱离文本、独白专制、放羊式、互不碰撞、掩盖意图、霸权式、游离于主题之外,没有实质效果对话普遍存在。
2.问题是源头,核心是理解
对话教学主要包含五大要素:问题、倾听、表达、共享、理解。其中问题是源头,因为没有一个好的问题,一切的对话都将无从谈起。对话的真正的目的是促进对问题的理解,而这种理解的过程需要:倾听、表达与共享。因此,这五大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对话教学的组织讲究策略
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对话的对象也有很多,但对话本身并不是一种辩护、对抗与说服活动,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关注学生、吸收和补充,其结果是一种双赢活动。
活动最后,连副校长对本次读书沙龙进行了点评: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此次教师读书活动,老师们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进一步点燃了学校教师读书的热情,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念。
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表示,通过此次分享会,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经验。今后,他们将把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愿每一位教师在每一个氤氲着浓浓书香的日子里,都能与书携手,用阅读的温度撑起成长的高度,做一个有厚度、有高度的教师!
前黄坝头中心小学
校训:立志笃学 正己达人
校风:求真 和谐 文明 向上
教风:爱生 敬业 博学 求新
学风:乐学 勤思 善问 践行
图 文:符冠彬 蔡琦萍
编 辑:连庆祥
审 核:连桂梅
签 发:吴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