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一周"致力于提供"全球最重要的大健康产业新闻分析",深入挖掘行业动态,洞察市场趋势。
无论您是行业从业者还是对大健康产业感兴趣的读者,"氨基一周"都将是您了解行业脉动的得力助手。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大健康产业的无限可能。
本周,"氨基一周"带来的产业动态分析要点包括:
国产创新药引发海外内卷潮
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欧美高端市场取得新突破
国内biotech“自救”加速
美国新一任卫生部长敲定
艾伯维87亿美元并购踩坑
美国CAR-T不打价格战
/ 01 /
国产创新药反向输出内卷潮
国产创新药反向输出内卷潮。
11月14日,默沙东宣布,以5.88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款,买下来自中国的PD-1/VEGF双抗LM-299。
而在默沙东官宣重磅交易的前一天,BioNTech宣布,基于PD-L1 / VEGF双抗PM8002的潜力,8亿美元收购普米斯生物。
更早之前的8月份,宜明昂科与Instil Bio就PD-L1 / VEGF双抗IMM2510,及CTLA-4抗体IMM27M达成协议,交易总额超20.5亿美元。
当交易越发火热,入场的MNC越多,资产价格可能也会水涨船高。
典型如默沙东引进礼新医药的LM-299,处于临床1期的管线,首付款便高达5.88亿美元,甚至高于当年Summit引进AK112的首付款(5亿美元)。
这也侧面反应了一点,在康方生物的推动下,PD-1/VEGF双抗彻底被引爆了,甚至成为内卷赛道的海外样本。今年以来,多家海外biotech也是官宣全力押注PD-1/VEGF双抗,甚至以改进AK112为目标。
真是风水轮流转:以前都是我们抄国外的,现在是国外抄我们的。
更详细内容,可点击阅读《默沙东:质疑Summit,成为Summit》
/ 02 /
国产手术机器人在欧美市场取得新突破
在国产创新药取得积极突破的同时,国产医疗器械也在积极向上发展,例如手术机器人。
日前,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宣布,其旗下的图迈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意大利最大的公立医院成功实施了一例肾上腺肿瘤切除加胆囊切除手术。
这是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的首台商业化临床手术,标志着国内企业开始在欧美高端市场与达芬奇等国际巨头竞争。虽然结果如何还有待跟踪观察,但这一举措本身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过去几年,手术机器人领域在国内遭遇了生存考验,上文提及的微创医疗机器人本身也陷入了困境,不得不通过低价配股来筹集资金,引发市场热议;而被冠以手术机器人第一股的天智航,更是处于挣扎之中。
核心原因在于,入园难、使用率有限、医保覆盖范围等诸多因素导致手术机器人在国内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短期内难以扭转局势。这也要求更多头部企业需要另谋出路,如今微创医疗机器人进入欧洲市场,正是求生的一种体现。
期待未来更多国产手术机器人能够在技术层面赶上海外巨头,并且在商业化层面成功突围。
/ 03 /
国内biotech“自救”加速
手术机器人领域的进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国内的生物科技企业从未躺平,无论是创新药企还是医疗器械企业。
过去一周,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北京的生物科技企业面临融资困难,便另辟蹊径在小红书上尝试吸引市场关注。更详细内容,可点击阅读《融不到钱的Biotech,被逼上了小红书》
而高额的BD交易、企业被收购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自救”行为的结果。同时,也有生物技术公司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成功进入资本市场。
11月13日,睿跃生物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ulmatrix达成合并协议,旨在打造一家美股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靶向蛋白降解新药的开发。
合并后公司的执行管理层将由睿跃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楹博士领导。此次与Pulmatrix合并后,新公司将拥有约6500万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足以支持运营至2026年。
对于那些拥有竞争力的产品管线的BD交易,暂时还需要继续深耕的企业则选择抱团取暖。整个国产生物科技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这也预示着在资本市场回暖后将有更多的可能性。
/ 04 /
美国新一任卫生部长敲定
特朗普再度上台后,医药产业开始纷纷猜测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现在,特朗普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11月14日,特朗普提名小罗伯特·肯尼迪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部长,其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一位著名的“反疫苗活动家”。
几十年来,小罗伯特·肯尼迪一直在传播反疫苗言论和阴谋论,包括已被揭穿的错误说法——疫苗会导致自闭症。在他的领导下,反疫苗组织Children's Health Defense声名鹊起,并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参与了疫苗错误信息的传播,导致该组织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被暂停。
尽管如此,特朗普对小罗伯特·肯尼迪寄予厚望,认为在其领导下,HHS将在保护公众免受“导致这个国家压倒性健康危机”的物品侵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小罗伯特·肯尼迪最终成为HHS部长,他将监督FDA和CDC,这显然对疫苗产业会有潜在的不利影响。毕竟,一旦某些疫苗的适用范围和群体的调整,都将面临商业前景的重估。
在这一担忧下,美股疫苗企业上周股价出现大幅波动。上一个任期,特朗普对于医药产业的想法较多,核心思路是控费。后续,“特朗普效应”还将如何影响医药产业,这是我们值得继续跟踪观察的。
/ 05 /
艾伯维87亿美元并购踩坑
并购是门玄学,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诱惑着一个个显赫的名字走进去。最新步入“地狱”的,是艾伯维。
11月11日,艾伯维宣布,去年底斥资87亿美元收购Cerevel得到的“王牌项目” emraclidine,未能在两项针对精神分裂症的II期研究中达到预期终点,这为其未来蒙上阴影。
消息一出,艾伯维股价暴跌12.57%,一夜之间市值蒸发400多亿美元。但如今,一切正在泡影。这背后,两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再次见识了医药研发的“变数”。
Emraclidine的表现,相比Cerevel公布的1b期试验差了不少:当时,emraclidine 30mg QD就实现了19.5分的PANSS评分改善,而在2期临床中30mg组改善分数只在16分左右。
但更重要的是,高安慰剂反应让艾伯维吃了哑巴亏。所谓高安慰剂反应,指的是在临床试验中,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后出现的显著症状改善或病情缓解现象。
可以看到,在1b期试验中,安慰剂组患者在6周后改善了6.8分,但在2期临床中,安慰剂组改善分别达到13.5分、16.1分,堪比治疗药物。这也让艾伯维翻了车。
一直以来,高安慰剂反应都是神经科学在研药物的“大杀器”,对此艾伯维也做了充分的尽调,认为1b期的临床数据分离度够高,因为确定性较大。很遗憾,变数与风险在2期临床中,不期而至。这,也进一步给希望在神经科学领域“狩猎”的MNC提了一个醒。
第二,医药产业没有捷径。曾经,这起并购是业界“楷模”。从第一次提出收购邀约,到最后拿下Cerevil,艾伯维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快、准、狠,预示了艾伯维应对专利悬崖的决心。
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艾伯维操之过急了。当时,Cerevil,还要约了其他药企参与并购,包括辉瑞等。但得到的反馈,都是需要等2期临床数据读出再做决定。事后来看,那些更谨慎的药企,反而躲过一劫。
更详细内容,可点击阅读《揭开艾伯维87亿美金教训的真相》
/ 06 /
美国CAR-T不打价格战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细胞疗法产业的最新动态。
11月中旬,英国生物科技公司Autolus的靶向CD19抗原的自体CAR-T疗法Aucartzy(Aucartis)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
Autolus为这款CAR-T疗法设定的价格为52.5万美元。这一价格低于诺华的Kymriah(同适应症价格为58万美元),但显著高于吉利德的Tecartus(46万美元)。
相对来说,这一定价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此前,海外分析师预测Autolus的定价会低于吉利德的Tecartus,毕竟后者的先发优势非常明显。
然而,Autolus认为,Aucartzy因其显著的安全性优势,理应获得价值溢价。尽管Aucartzy能否顺利商业化还有待观察,但这种定价策略显示出公司的勇气。
这对国内市场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CAR-T疗法要获得竞争力,必须考虑国际化。毕竟,国内CAR-T疗法的定价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第四款上市的纳基奥仑赛价格为99.9万元人民币,打破了CAR-T疗法百万元的定价门槛,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CAR-T疗法在国内的商业化挑战,但即便降价,其市场效果也有限。
其次,要实现乐观的市场前景,必须放弃内卷的竞争理念。海外CAR-T价格的坚挺固然与支付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biotech公司追求差异化创新的理念,这才是关键。内卷无法带来美好的未来,真正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