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寇智翔
美 编 | 李双徽
审 核 | 崔春良
为响应市中院号召,推进特色司法品牌矩阵建设,中山区法院积极打造“忠民调”特色司法品牌,将劳动人事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发挥司法指导、服务作用,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中山区法院于9月27日组织召开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推进会,着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建设,实现服务范围基本覆盖辖区内的街道、工地及商务楼宇。
11月6日,中山区法院联合中山区劳动监察大队依托“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平台,成功解决了13名农民工的烦“薪”事:2024年4月,李某等13名农民工在中山区某酒店从事刷大白、贴砖等装修工作,8月装修工作基本完成,但劳务分包公司迟迟未足额支付薪酬。11月,在经历过多次讨薪无果后,农民工们无奈将该劳务分包公司投诉至中山区劳动监察大队。
在协商过程中,13名农民工在施工工地聚众讨要劳务费,辖区民警到场维持秩序。了解到案件的紧迫性后,中山区劳动监察大队与我院取得联系并成立联调专班,我院劳动争议审判团队立即前往施工工地,将农民工代表、总包公司及分包公司代理人邀请至现场。通过核实农民工欠薪情况、公司履行能力、工程量结算进度等,联调专班成员认真核对、耐心调解,向各方当事人告知 “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的办事流程并对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进行规范性指导。
面对农民工急迫的心情,“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专班成员耐心释明,涉农民工工资必须本人领取,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分包公司当场一一核对每一名农民工的工种及金额,对于无法到达现场签字确认的3名农民工,采取了微信线上视频核验确认本人账户的形式,确保每一笔劳务费的分发落实到位,经过近两小时的核对,最终核算总计应发劳务费16.9万余元。分包公司在“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专班成员的见证下将案涉劳务费分别转账至每个农民工的账户中。13名农民工于当天下午收到钱款转账后,对此次我院与区劳动监察大队的联合调解工作表示感谢。
中山区法院参与打造的“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室”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将涉不同劳动者群体投诉至劳动监察部门的案件联合化解在诉前,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高效化解纠纷,充分实现了联调在前、司法托底的良好社会效果。
下一步,中山区法院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擦亮“忠民调”等司法品牌,助力社会综合治理,推动平安中山、法治中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