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媒文艺】孟成祥 ▎军中无“戏言”

文摘   情感   2024-11-12 14:18   陕西  

军中无“戏言”

孟成祥

    

 军营里,向来把作战训练作为主旨任务。但在军人的日常行为中,思想政治工作却总是如影随形的被置于优先地位,特别是养成教育,往往贯穿于军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从而确保每一名军人,能够时时被提醒、天天被监督、处处被纠正,使其心无旁鹜地投身到军事训练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兵从戎的我,曾经遇到几位战友因相互称谓不规范,受到上级领导严厉批评的事情。时至今日,犹在眼前,深感部队养成教育之严格、要求之严厉。

 新兵下连时,小张因其机灵精干,被挑选为首长的通信员。班长对小张手把手地教、口对口地传、心对心的养。小张也学的认真,领会的透彻,很快便能独立完成职责任务了。不长时间,就得到了首长的表扬。班长便让小张在班务会上,介绍自己的工作感悟,并要求同时下连的另外几名新兵向小张学习。

 一个周末,首长的妻子从西宁来部队给首长送衣服,期间,小张称呼首长妻子为“阿姨”。若论年龄差距,称谓并无不妥。但在军营里,一律称年长军人的妻子为“嫂子”。小张的称呼,引来了班长对自身工作的深深苛责,班长反思到,在对小张的传帮带中,唯独没有将此项称谓交代清楚。

 为此,在周末的班务会上,班长先作了工作培训有漏洞的自我检查,小张对今后改进工作作了表态。随之,班里对当年下连的五位新兵,安排了三节课的“官兵一致”专题思想教育。

 志愿兵老杜的妻子从河北老家来部队探亲,老杜的高兴劲儿,就别提有多显眼了。

 按照规定,连队干部和志愿兵的妻子来部队探亲期间,可以在家属院单独起灶开火。依照连队惯例,老杜的妻子还要做上一桌子家乡菜,犒劳与老杜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平日对老杜工作的支持。吃饭时,通常只邀请结了婚的干部和志愿兵参加。此举也蕴含着慰藉单身军人思念之苦的用意。邀请吃饭时间一般选在周六的晚上。

 一个周六的下午,临近六点时,被邀吃饭的战友们络绎进了门。老杜便高声武气地招呼到:“连长和指导员坐到两把椅子上,其余人坐到两侧的方橙上。”大家刚刚坐定,与老杜同乡的李副连长便一脚跨进了门槛。老杜指着指导员旁边的一个方橙戏谑地喊到:“李连长的座位在这儿,快来入席。”老杜的话音未落,连长和指导员便“唰”地同时站了起来,以疑惑的眼神看着老杜。与此同时,李副连长也驻足在门槛上。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起来。

  目睹此情此景,老杜的妻子惊讶不已。

  老杜是入伍十多年的老兵,顷刻间便反应过来了。老杜立即作了自我检讨,保证今后再不乱喊。

 考虑到场合特殊,指导员只说了句:“老杜称呼错误,现在入座吃饭。”

 第二天,连长和指导员一起与老杜谈话,严肃批评老杜称谓的错误及危害,并要求老杜写出保证书,交给指导员,保证今后再不得出现“口头提拔干部”的行为。

  机关申科长的妻子是一位高中老师,寒假时,带着孩子来部队探亲。

 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日午后,申科长和妻子陪着孩子在家属楼前的草坪上玩耍,恰好政委从此经过。申科长便向政委介绍了妻子和孩子,妻子很有礼貌地引导孩子向政委问好,孩子随之称呼道:“爷爷好!”闻听此言,政委稍一愣怔,便点头摇手离去了。

 周一早晨的交接班会后,申科长便被参谋长叫到办公室,受到了严肃批评。军营里,不论年龄和职务,孩子一律称其为“叔叔”。若僭越界限,不但违反规定,还会给对方带来心理不适。

 称谓是个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军营里却被放大了来对待,目的就是要在官兵中培养平等意识、准确意识和职级意识。因为军队是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祖国安危系于一身的重任,在队伍建设上来不得丁点含糊。

 军营里的养成教育,皆自细微处入手,从点滴抓起。久久为之,方能塑造出一群合格的革命军人。

    



作者简介:  孟成祥,陕西合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者,《虹媒资讯》特邀作者,著有散文集《山禾》。

欢迎积极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将与本文一起刊登在近期的《虹媒资讯》。

合阳虹媒
合阳县虹媒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0913-55280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