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思忆
吉 源
秋意渐浓,树叶纷纷飘落,五彩斑斓。
夜深沉。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次第而过,圆圆的月亮如玉壶般挂在夜空,挥洒着清辉,像一层氤氲着淡淡轻纱的薄雾,引人遐思绵绵。东盟10+1领导人峰会刚过,中国总理李强风尘仆仆刚刚回国,我等便步其后尘,乘飞机抵达云南西双版纳,后转乘中老高铁从磨憨口岸进入老挝磨丁,开启了自己的“趣玩老挝,稻田时光”深度风情游之旅,按照团期安排,连续几天的早出晚归,旅途劳顿,虽身心俱疲,但客居老挝首都万象一隅的风笛广场酒店402室,韩兄鼾声此起彼伏,自己辗转反侧,睡意顿消,想想在这个深秋的季节,我的祖母、大伯、父亲好似生前商量好的,都是在秋天先后辞世,不由伤怀感念,慨叹人生草木一秋,一世苦短。回首如潮云烟之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无法自持。凌晨二时许,虽然双目酸涩,还是头脑清晰如初,无法入睡。读着网上《渭南宣传》刊登的文章《谍战英雄杨荫东》,使我不由想起了伯父杨荫东生前对我的叮嘱和关爱,想起了祖母杨爱儿对我慈恩般的谆谆教诲,想起了父亲在我学生时代训斥教育我的诸多行止,想起了伯父退休后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时,为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和倡导黄埔同学反“独”促统,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想起了解放前伯父身入虎穴,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战争年代,在“西安军事情报组”对敌斗争中机智勇敢的不凡岁月,想起了我在山东省济南市任职时,专程去京探望大伯和他深夜屈膝长谈的情景。此夜的次日清晨,他便离京去海南越冬,谁能想到这一去竟是我们的永诀,也是人生中我与他相见的最后一夜。回想在他患病的日子,以及大伯走完人生83个春秋的岁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先后去医院和家里看望逝者,安慰亲人,肃穆庄重。及至去八宝山和他作最后告别时,在送别伯父的路上,我泣不成声,泪雨滂沱,红了眼眶,湿了衣衫。此去几年后,我的小女儿苗苗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后经遴选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每每工余和借着探亲的机会,我都会抽出时间去八宝山墓地拜谒大伯。初始去时笔者一人实在找不到墓地方位,只好电询二哥京京,在他的电话引导后很快便掌握了地点。实际上大伯的墓地离革命先辈任弼时墓很近,以任弼时墓为基点向东南方向延伸二百余米即是,这样后来就易于识别找寻。伫立墓前,手捧鲜花,斟上家乡的西凤酒,凝神静思默哀,深深的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看着不断在媒体上出现怀念伯父的文章,不但使我想起了电视剧《潜伏》、《风筝》、《解密》中机智英勇的地下党,也想起了大伯坎坷苦难的童年和他不凡的人生,更使我想起了《暗算》中的钱之江,想起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第一部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和假扮夫妻的何兰芬,八十年代初风靡全国的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江波等等。
巍峨华山,蜿蜒渭水,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几多浪花,淘尽英雄,真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作者与大哥(中国民航总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杨元元于北京万寿路家中
“秋风瑟瑟雁南翔,游子天涯思故乡”。大伯晚年时,心中萦满了乡情乡愁,和我见面问询最多的就是家乡的人和事,故土的变迁和群众生活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成就等等。高兴时谈笑风生,伤感时涕泪交流,念叨最多的话就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言谈中充满了深深的乡愁、对祖国的热爱和家乡的眷恋。如今,岁月如流,静默无声,物是人非,远去经年,亲爱的伯父已离我们远去20个春秋,伯父风范,如华岳苍苍,渭水泱泱,君子气度,山高水长,祖母和伯父的出生地同一屋子,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合阳县同家庄镇同家庄村的故居,也曾是我上初中时的借宿地,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宿舍,所有外村学生只能寄宿在亲朋好友或村民家里。几十年沧桑巨变,农村的土木结构的青砖瓦房逐渐被小洋房所替代,古朴传统的民居已愈来愈少,好在祖母和伯父出生时的祖屋还在。几年前,经当地党委和政府重视修缮后,伯父故居已被确定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广大青少年以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来人瞻仰、参观和学习。如今,每逢清明节或节假纪念日,回到老家合阳,走进当年自己曾跟随父母亲步入我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故地重访,睹物思人,都会徒留伤感、追忆和无限的缅怀以及绵绵不绝的思念……
“留得残荷听雨声”。伯父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曾对我说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人生心态值得效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言语间充满了思乡之情。他叮嘱我说,人到暮秋,不妨放慢脚步,安步当车,让我转告他的表弟,也就是我的父亲不敢再骑脚踏车。还说有机会了他也想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用心感受家乡的一草一木,不论是巷子里的鸡鸣狗吠,还是墙角晒太阳的老人,不论是村头老树下的闲聊,还是夕阳下的黄昏倒影,想想那充满了乡土气息的情境都是一种幸福。是啊,无论身在何方,只要是我们心中的家乡,就是最美的风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管住嘴,迈开腿,趁着秋高气爽,沐浴清风,登高望远,投入有益于身心的各种活动,调整心情勿要悲秋,正如人生,虽然短暂,但只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绽放,绚丽自己的色彩,其实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虽然说在人生的路上无疑还有风霜雨雪刺骨寒冷,但我依然会去追寻自己真正的热爱,去守护值得的诗和远方,去营造和踏访内心憧憬的风景。像往常一样,哪怕有阻遏、有冷眼、有讥讽、有遗憾、有挫折,我依旧可以迎风傲霜,凌寒独立,兀自生长,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欣欣向荣和更加沉稳完美。是呀,“只要对生活有期待,那么哪怕深秋日渐寥落,我们都可以是自己的好天气。”
深秋季节,寒食节要到了,我得抽时间回趟合阳老家,为祖父母、伯父和父亲等亲人们送去抵御冬寒的衣服和花销,也了却自己的心事,慰籍人生如秋草般的心灵。
2024年仲秋于渭园静思斋
【作者简介】 吉源,笔名季风,网名四季风铃。中共党员,陕西合阳人,高级政工师,作家,诗人。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先后在乡镇党委、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渭南市人大、渭南市委、市青联、渭南市科协、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渭南市政协任职。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连续十年担任中国文化出版社陕西特邀总编审,担纲编辑出版各类书刊二百余种类。从政之余,笔耕不辍,公开出版发行有散文集《擦亮生命》《季风吹过》;诗词集《千万次回眸》;报告文学通讯集《足迹》;个人综合文集《回望岁月的流光》上下册;《文萃》上下册等300多万字的作品集。作品50余次获奖,其各类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媒体及文学刊物,被国家图书馆及全国各大专院校图书馆收藏。1998年获评“全国百佳明星作者”殊荣,应邀赴京在人民大会堂参会领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欢迎积极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将与本文一起刊登在近期的《虹媒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