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率分析、书稿修改、申报书撰写、青年教师申报建议

文摘   2024-11-23 20:38   内蒙古  
强 烈 建 议 大 家 星 标 我 们
茫 茫 文 海 ☆ 不 离 不 弃
文 | 刘溪 夏登山
编辑 | 月如洗




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率分析、书稿修改、申报书撰写、青年教师申报建议

作者:刘溪,夏登山,原载《传播与版权》2023(05),原标题《出版社深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策略研究》。

注:本文从出版社角度撰写如何深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但其中不乏对申报书稿修改、申报辅文(正文之外的辅助性文字,包括内容简介、前言、目录、结论、参考文献等)设计、申报书核心部分“申报成果介绍”的撰写建议等干货内容。无论您是否已确定出版社,本文对于您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两份成功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范本

深度分析 |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重要参考

“手把手”教你撰写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

选题必读:2016-2024年国社科立项题目高频词词云图

一、从三方面深入宣传,提升作者的申报意愿和信心
1.后期资助项目更适合有潜力的青年学者

(1)申报不限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是限项申报的,各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每年上报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申报名额有限制,有些省份要刷掉超过三分之一的申报材料,有些省份会把名额下放给高校,让高校进行初筛。这样一来,同一研究方向的两个研究项目很可能只能上报一个。而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不限项,全部项目申报人的材料都会上交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入选率高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后期资助项目在2016-2021年的入选比例分别为32.9%、29.3%、28.0%、27.4%、24.7%、27.2%。表2则显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青年项目入选比例常年保持在15%左右,三类项目差距不大,各个年度差距也不大。这里的入选比例指的是立项数除以报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申报数,没有算上因为限项被刷下来的数目,如果算上这部分申报项目,入选率会更低。

表1 2016—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入选比例


年度

申报数

入选数

入选比例

2016

1209

398

32.9%

2017

1660

487

29.3%

2018

2187

613

28.0%

2019

3677

1008

27.4%

2020

4130

1021

24.7%

2021

4149

1129

27.2%


数据来源: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学习出版社出版的2016—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报告》(表2、表3来源同)

表2 2016—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青年项目入选比例


年份

重点项目

一般项目

青年项目

年度平均比例

2016

16.5%

13.4%

15.0%

14.0%

2017

16.4%

13.9%

15.9%

14.6%

2018

14.4%

14.7%

17.3%

15.2%

2019

12.0%

15.4%

18.7%

15.7%

2020

11.0%

14.5%

15.6%

14.4%

2021

10.5%

14.6%

14.8%

14.2%



(3)更注重书稿水平而不是研究计划和前期成果
后期资助项目要求成果完成80%以上(退休科研人员申报的成果完成比例不低于70%),评审专家主要依据书稿水平决定申报项目能否入选。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青年项目申报时是没有书稿的,评审专家主要从课题论证(课题论证相当于研究计划书)和前期成果来评估。这对青年学者来讲显然是不利的,他们的前期成果较少、撰写课题论证材料的经验不足。但是大多数青年学者的博士论文内容较为扎实,且当中有很多选题新颖、内容创新的论文,适于用来申报后期资助项目。

2.后期资助项目涵盖学科越来越广,申报限制越来越少

直到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重点支持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此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只支持基础性研究,不支持应用性研究,而且重点支持文史哲等学科。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依然只支持基础性研究,但开始重点支持交叉学科的基础性研究。2019年后,后期资助项目中社会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相关项目入选数量猛增,管理学、马列·科社相关项目的入选数量均有明显增加。2020年起,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公告删除了两项限制:第一,只支持基础研究的限制;第二,重点支持领域的限制。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一切领域一切类型的研究成果都有同等的申报机会。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逐步放开了上述限制,文史哲等传统学科的入选项目虽然仍占有较大比重,但是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

表3 2016—2021 年后期资助项目文史哲入选比例


年度

入选数

文史哲入选数量

文史哲所占比例

2016

398

203

51.0%

2017

487

291

59.8%

2018

615

287

46.7%

2019

1008

402

39.9%

2020

1021

412

40.4%

2021

1124

451

40.1%


注:表中的文史哲指的是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哲学、宗教学7 个学科。

此外,在2018年及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禁止申报人同一年以相同或相近主题同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其他国家级项目。自2019年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删除了这一规定。

3.立项与出版衔接,出版审读工作提前,降低成果无法出版的风险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申报时如果得到出版社推荐,一旦立项就可以在该出版社出版,如果在申报时未联系出版社推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也会在立项后,为申报人在指定出版社中分配一家作为项目成果的出版单位。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青年项目在申报时提交的是研究计划,立项后项目成员才开始撰写书稿,撰写完成后即申请结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鉴定结项后,该项目成果才能寻找出版社出版。但是,这些项目可能在鉴定结项后,出版社审核项目成果时才发现稿件有政治敏感性问题,导致一些项目成果无法出版。此外,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图书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很多出版社的书号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不少书稿难以出版。而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阶段,申报人可以提前联系出版社,出版社在审稿时就可以指出相关问题,甚至可以提出修改方案。由出版社推荐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在立项后出现上述问题的概率较小。

二、选题和项目规划方面的建议

1. 判断项目的研究对象、创新性、问题意识以及范围大小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中强调“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指向的申请不予受理和立项”。从2019年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对后期资助项目的“项目宗旨”做出修改,将2018年度申报公告中强调的“多出优秀成果”改为“努力推出具有学术传承创新价值的精品力作”,这说明项目成果的创新性成为项目评审的重点。项目成果的“创新性”即面对前人的局限有所突破,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研究结论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相比前人有所突破。

问题意识,即要明确你要解决什么问题,否则就是无的放矢。出版社可初步判断上文所述的项目研究对象、创新性和问题意识。同时,出版社的优势在于拥有众多作者资源,所以,出版社可邀请本社作者资源中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后期资助申报材料做预评审。上文所述的项目研究对象、创新性和问题意识决定了项目选题是否有意义,这是对后期资助项目做出质的判断;项目的选题范围大小则是对其做出量的判断。因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一般是一本学术专著,一般为20万至40万字,选题范围过宽或者过窄都会影响项目成果产出。范围过宽的题目,如“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研究”,作者必须撰写多卷本才能充分展开研究;范围过窄的题目,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否定辩证法研究”,该题目只针对一个文本进行研究,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思想是“异化劳动”,而非“否定辩证法”,“否定辩证法”部分篇幅较少,作者便难以做出几十万字的充实研究成果。

2. 为申报人申报项目提供建议

出版社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相关政策,为申报人申报项目提供建议。这样既能帮助更多学者成功申报后期资助项目,也可以提升出版社的知名度。

(1)从博士论文申报的成功案例中总结规律,为青年学者提供申报建议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规定,以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报告为基础申报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论文完成日期应为三年以上,并在原论文基础上进行实质性修改,且增删、修改内容篇幅达到原论文字数30%以上。出版社可以先对相关申报成功案例展开研究,再对申报人博士论文和申报书稿的题目、目录和内容等方面做对比,总结规律,并给申报人提供修改建议。

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条件要求“增删、修改内容篇幅达到原论文字数30%以上”, 目的是促使申报人完善自己的书稿,解决书稿本身在学术上存在的问题。因此,项目申报人不能单纯为了项目申报而修改论文,而要根据学术问题本身深入钻研。一般说来,博士论文字数在8万至15万字,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书稿的字数一般为20万至40万字。字数的拓展只是现象,本质上是研究的深入,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研究范围的拓展;第二,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对象转换。一般来说,这两种变化都会造成题目的改变。

比如,2020年入选的项目“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与超越”属于上述第一类情况。申报人的博士论文题目为“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研究”,论文题目仅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批判,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而申报人在申报书稿中才真正剖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存在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案。从博士论文到申报书稿,该项目的研究范围有所拓展,增加了两章内容。若项目中只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进行批判,不足以撑起一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书稿,研究和分析也不够完整。又如,2020年入选的项目“怀疑主义与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的起源与形成研究”(博士论文题目为《怀疑主义与辩证法:论黑格尔对怀疑主义的扬弃》)亦属于此类,其研究范围从黑格尔对怀疑主义的扬弃拓展到了黑格尔辩证法起源和形成。

2018年入选的项目“先秦气论哲学体系试构”(博士论文题目《先秦气论思想新探》)则属于第二类。博士论文是对先秦时期的哲学范畴“气”进行梳理,初步总结出先秦时期的气论思想,但是没有深入分析其中的逻辑。申报书稿则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从整理材料到总结思想,将研究对象转换为建构先秦气论哲学体系。2018年入选的后期资助项目“舆论伦理研究”(博士论文题目《社会舆论的伦理之维》)亦属于此类,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对象从“舆论的性质”转向“舆论伦理”本身。

可见,博士论文的研究范围一般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要窄,研究深度也有待加强。出版社应据此向申报人建议,适当拓展研究范围,增加理论深度。

(2)从有一定学术积淀的学者的成功申报案例中总结规律,为这类申报人撰写申报书稿提供建议

后期资助项目不仅适合年轻学者,还适合长期在一个领域钻研,撰写、发表过一些该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承担过省级及以下课题的学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规定,国家级项目和教育部项目成果不能用于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但是省级及省级以下项目的成果和期刊论文,可以在申报人撰写申报书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可以直接整合为完整的书稿。出版社应关注此类学者, 并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省级及省级以下项目,有不少是地域性、服务于地方建设的项目,研究范围比较窄,出版社则要提醒申报人拓展研究范围。第二,论文整合为书稿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创造,因为后期资助项目支持的是学术专著,而非论文集,出版社在审读申报人的申报材料时,要留意书稿是否有连贯的思路,并提醒申报人在整合已有学术论文时应以书稿为中心,而非以论文的利用率为中心, 应围绕专著目录去重构论文,而非想办法把论文凑成一本书稿。

三、设计申报辅文,让辅文“四两拨千斤”

如果说项目申报人重视的是项目思想本身,那么出版社重视的就是项目思想的有效传播。因此,出版社拿到申报人的书稿后,不仅要做好编校工作,更要让大部分的相关读者能够关注这本书,进而理解这本书。

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书的读者首先是评审专家。评审专家的评审任务繁重,所以他们很难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整个书稿。如何让评审专家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书稿的层次、书稿的创新点及项目申报人的水平,并给评审专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出版社需要着力为项目申报人考虑的问题。

书稿的辅文(正文之外的辅助性文字,包括内容简介、前言、目录、结论、参考文献等)是书稿的缩影,也是项目申报人实力、态度的集中体现。评审专家往往会以辅文为抓手,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书稿的脉络和亮点。所以,出版社应发挥自身优势,在辅文撰写方面给项目申报人提供建议,让辅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写好内容简介和前言

内容简介紧接在书名页之后,再之后是前言,然后才是目录。内容简介和前言可以让评审专家在了解项目书稿的框架之前,就能了解该项目的研究视角、思路和创新点。一般来说,内容简介大约有200字至400字,应简单陈述全书的研究思路(章节内容)和最重要的创新点,在高度概括内容的同时把项目最重要的亮点写出来,目的是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力,让其有动力往下读。

前言也是书稿必备的内容,放在内容简介之后、目录之前。很多申报人误认为书稿中有导论,写前言是没有必要的。导论一般在1万字以上,甚至数万字,其中包括详细的项目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和内容介绍,能体现申报人对文献的掌握程度和分析功底。而前言一般在1500字以下,几分钟即可看完。前言在目录之前,因为目录标题很多,信息量过大,评审专家往往很难一下子从目录标题中把握主线和思路,而前言中有对项目研究问题重要性、书稿创新点的论述,用一两句话说明思路,比目录更容易把握。前言应分为三个部分:(1)为什么必须要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很重要?(2)前人研究这个问题到什么程度,局限在哪?书稿的创新点、突破是什么?(3)书稿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章节结构怎么安排?前言的每个部分都应分条目介绍, 每一条目都应简练清晰。

2. 写好目录

目录是评审专家把握项目书稿各个章节思路和内容的关键。出版社应提醒申报人将目录设置为三级标题,即“章—节—目”三级,这样可以在目录中展现更多的信息,使框架更加细致,让评审专家对项目整体研究思路有更多了解,也会使得各节层次、思路更加清晰。

项目书稿的目录标题应尽量体现具体观点,切忌笼统。比如,“……意义”“……的特点”这样的标题,难以体现具体信息,就不如把意义和特点概括出来作为标题。有的申报书稿的章过多,比如超过8章,则不容易把握全书的思路;有的书稿章不多,但读者从章标题之间也很难看出各章之间连贯的思路。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可以建议申报人在书稿的章标题之上设“篇”标题,比如“上篇”“中篇”“下篇”,或“第一篇”“第二篇”……这样相当于将各章分类,可以更清晰地显示书稿的层次。如果书稿中的图和表非常多,出版社可以建议申报人在书稿的章节目录后设立“图目录”和“表目录”,这样可以清晰地列出所有图和表,有效、直观地展现书稿的内容。

3. 写好结论部分

很多项目书稿中缺少结论部分,出版社应建议申报人撰写这部分的内容。因为结论是对项目书稿整体观点的总结,能够成为评审专家评审整个项目的重要抓手。结论部分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的申报书中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论应重点介绍书稿中出现的新观点,并且分条目介绍,最好采取“总分”的形式,先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观点,再简单论述此观点。这样可以让评审专家快速地把握项目的整体观点,从而窥见其中的亮点、创新点。观点概括宜使用判断句,比如“‘气’是天人合一的中介”(选自2018 年入选的后期资助项目“先秦气论哲学体系试构”申报书)这样的表达。判断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直言命题:S 是P, S 不是P ;(2)联言命题:P 并且Q;(3)选言命题:P 或者Q;(4)假言命题:如果P,那么Q;(5)负命题:并非所有P 都是Q;(6)实然判断:断定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7)必然判断:断定事物必然有某种趋势;(8)或然判断:认为事物可能有某种趋势。

4. 编制参考文献

有的项目申报人认为有了导论中的文献综述和页下注,就不需要添加参考文献了。这种想法是不利于读者阅读和评审专家评审的。文献综述的重点是彰显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页下注则是注明引文出处,而参考文献能够直观且集中地体现申报人对前人文献的掌握程度。参考文献的质量也很可能会影响评审专家对整个项目书稿的第一印象,从而影响评审结果。

项目书稿的参考文献应与导论中的文献综述(学术史和研究动态)对应起来,并做到以下几点:(1)全面性:兼顾历史与当下,兼顾国内与国外;(2)实效性:无过时文献,有近三年最新文献;(3)权威性:要有权威学者和学界公认的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4)规范性:按照标准统一文献格式,不能缺少任何元素,建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5)便捷性:中文文献按照作者名称首字拼音排序,外文文献按照首字母排序,方便读者(评审专家)查询。

四、申报书核心部分—“申报成果介绍”的撰写建议

在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书中,核心部分即“申报成果介绍”,这是课题论证部分,是申报书的灵魂,也是评审专家了解整个申报书稿的窗口。所以,出版社应站在传播的角度,辅助申报人撰写好“申报成果介绍”这一部分的内容。

1. 理解“申报成果介绍”各部分含义,准确撰写“申报成果介绍”

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后期资助项目申请书中有段提示语:“本成果主要内容(详写),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术创新,学术价值;存在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未完成章节情况;下一步研究计划。(此栏目不超过 4500 字)”据此,项目申报书的“申报成果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1)主要内容(详写,重点写);(2)主要观点;(3)研究方法;(4)学术创新;(5)学术价值;(6)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之处、未完成章节情况和下一步研究计划。

很多申报人将“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合并在一起,其实这两个部分不同。“主要内容”是对书稿各章节内容的详细介绍,需要详写,申报人一般要将各个章节的内容阐释清晰,大约需要2000字至2500字;“主要观点”是书稿的结论,需要略写,申报人要将项目研究结论分条列出,每一条简练地用判断句表达(判断句类型见上文),之后可做简短解释,字数最多200字至300字,但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研究方法”则是解决项目研究问题的途径。项目研究的问题不同,其解决途径就不同。即便“方法”等同于“工具”,不同场景下,同一工具使用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文献解读法,项目申报人阅读的文献不同,其解读的“前见”、视角不同,后续的研究思路则大相径庭。所以,申报人不能从网上或别人的申报材料中粘贴方法,泛泛而谈,要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项目的特殊性撰写申报书。如2017年入选的后期资助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论”的研究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学、历史交叉的方法,并具体指出所借鉴的传播学方法,如格伯纳的“培养共识”理论、拉斯韦尔的“5W”理论等。

不少申报人搞不清“学术创新”和“学术价值”的区别,甚至认为二者含义相同。其实,“学术创新”一般指书稿本身的创新之处,谈的是书稿本身,申报人应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主要观点这几个方面来谈;“学术价值”指该研究对某领域研究和某学科建设的推进和贡献,谈的是对学科和研究领域的意义。如2018年入选的后期资助项目“正规多模态逻辑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提出四条学术价值,第一条谈该研究对模态逻辑研究领域的推进(本领域),第二条谈该研究在哲学领域中发挥的工具作用(一级学科),第三条谈该研究对认知科学的贡献(相关理论领域),第四条谈该研究对人工智能的作用(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拓展。

“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之处、未完成章节情况和下一步研究计划”之所以建议写在一起,是因为这几个方面联系紧密。存在问题、需要改进之处指项目研究中还需要完善和推进的学术问题、其中存在的难点,非学术问题(如语言表达、格式等)不可以写入项目申报书。未完成章节情况就是申报人根据上述需要推进、完善的学术问题,明确需要调整和修改的章节。下一步研究计划中的“计划”有两层含义:第一, 解决方案;第二,时间表。下一步研究计划应与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之处以及未完成章节情况紧密结合,即申报人应将时间节点(哪年哪月到哪年哪月)、使用的研究手段(阅读文献、调研、会议等)、修改哪些章节、这些章节的修改对应解决上述哪些学术问题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撰写,这样的下一步研究计划才是有效的。

2. 站在传播的角度,从五个方面润色课题论证内容

(1)形式上:要条分缕析,不要大段堆砌

所谓条分缕析,就是申报书要有各级标题,论述时要分条目,重点要加粗。这样可以让评审专家一目了然地看出项目的特点和思路。评审专家的评审时间比较紧张,如果申报书中只是大段的文字,没有各级标题,论述时不分条目,会给评审专家的审读工作带来困难,他们也很难把握项目研究的层次和重点。

(2)表达方式上:要注意“科普”,不可过于晦涩、自说自话

这里的“科普”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其含义并非将入门的识传播给完全无基础的初学者,而是要将项目研究领域的知识传播给研究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学科领域日益细分、跨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深入的今天,很少有专家能够做到精通所在学科的所有研究领域知识。所以,项目申报人在撰写申报书时,语言不能过于晦涩, 亦不能单一遵循自己所在领域的思维方式,如果研究的是一个小众领域,申报人则要着力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传播给大多数不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3)结构上:整体上和各部分采取“总分结构”

“总分结构”即先简练总述,再详细分述。评审专家可以通过申报书的总述内容了解该项目的总体思路和亮点,再以分述内容认识到该项目内容的丰富性和项目申报人的学术功底,从而有效提升评审的效率。

比如,申报人在撰写“申报成果介绍”时,不能着急撰写正文,可以先撰写一段两三百字的导语,解释一下题目,尤其是解释一下题目中的新概念,并对研究的重要性做出简短说明。申报人在撰写“主要内容”时,可以先总述项目的研究思路和各章逻辑,再详述各章内容。申报人在撰写“主要观点”时,可以先将观点概括为简短的判断句,再进行简短解释。申报人在撰写“学术价值”时,也要分条目概括,再逐一说明。

(4)内容上:提供具体信息

“申报成果介绍”的内容应让评审专家快速了解项目研究的具体观点。所以,申报人在申报书中阐述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尽量提供具体信息。比如,申报人在撰写“主要内容”时,通过某一章阐明“某理论对执政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解释“某理论对前人的传承”,但这并不能提供任何具体信息。评审专家如果要了解其中的具体观点,可能要花大量精力阅读项目书稿。因此,申报人应写明某理论对执政能力现代化具有哪些重要作用,某理论继承了前人的什么,超越了前人的什么,这样才能展示具体观点。

(5)核心要素:自己的独特和新意

撰写“申报成果介绍”的核心目的在于突出申报人对前人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之处。因此,申报人不仅要在“学术创新”“学术价值”这两部分直接写明具体观点,在撰写其他部分内容时,如“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研究方法”“下一步研究计划”等,都要尽量突出新意,阐明新内容、新观点、新方法以及下一步的创新研究计划。毕竟,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来讲,“学术传承创新价值”是决定申报项目能否入选的核心要素。

五、青年教师申报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的四点建议

(1)多写申报书、多参与申报

国家级的、省部级的和校级的都要积极申报。撰写申报书本身就是系统地梳理文献、尝试创新的过程,因此也是检验自己、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过程。认真打磨出一份精美的申报书与完成一篇论文一样,无论结果如何,你的写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青年教师应尽量申报所有有资格申报的项目。


(2)申报书要反复修改

写完申报书初稿之后你可能会自认为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但是隔一段时间你再回头去看,就有可能发现其中论证薄弱之处。所以我们一般需要提前3—6个月准备申报书,留有充足的时间反复修改,然后再请一些有经验的小同行和大同行专家来“挑刺”。小同行可以给你提出非常专业的意见,避免硬伤,但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不一定都是本领域的小同行专家,例如关于翻译史研究的选题可能会由口译研究专家来评审,社会语言学方向的选题可能会交给二语习得领域的专家来评审。所以申报书撰写要兼顾小同行和大同行的视角,让大同行也能清晰地了解你的选题意义和创新之处。


(3)科研项目层次和类别很多,不要只盯着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一度非常强调“实用”,要求申报者的选题突显“经世济民”的实用性,服务于国家战略、侧重短平快和实用项目的特点较为明显,因此,年度项目中基础理论研究较难立项。近几年管理部门逐渐意识到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情况有所好转。社科规划办专门设立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就是重点支持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不限项、不设会评环节,这对于前期成果较少、学界知名度不高的青年教师来说比较有利,后期资助项目中的“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更是专门为入职不满三年的青年博士设置的,这对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青年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此外,国家社科基金还有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课题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不同类别,这些都值得外语学科青年教师关注。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还可以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各省市的社科基金入手,一方面可以积累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另一方面打好申报更高级别项目的前期基础。


(4)第四,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中要摆正心态、目光长远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并不意味着你已跻身第一学术梯队。在近几年的国家社科结项成果中,我们也遇到过申报书论证精美,但项目完成质量不太令人满意的案例。获得立项只是学术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只追求立项而不重视研究过程和成果质量的研究者在学术道路上注定不会走得长远,在科研生涯中收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必定少于焦虑和挫败感。没有获得立项的青年教师也不要因为一时受挫而对自己的学术水平和道路选择产生怀疑,没有立项的原因可能是该选题与当年的国家发展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甚至可能是由评审专家对该选题不够了解等偶然或非学术因素所致。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应该把结果看淡一些,把申报过程作为锻炼提高的机会。如果你的选题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先开展研究,积累更多前期成果再次申报,或者等书稿基本完成之际再去申报后期资助项目,成功终究会属于你的。科研的道路需要坚持,失败的唯一原因就是没有坚持到底。


本文来源:
[1]《传播与版权》2023(05),原文标题《出版社深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策略研究》。作者刘溪(1983—),男,河北行唐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编辑,中级职称。
[2] 夏登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是语用学和翻译史。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在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部。

本文在转载时为方便读者阅读,对摘要、参考文献及部分正文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PS:本文转载自社科学术圈,如果转载请指明出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小编推荐


老踏主讲科研精进专栏微课《23讲,轻松把握国社后期资助项目基本盘》欢迎扫码了解,免费试听体验,也希望这门课程能助你早日拿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扫码了解课程详情

体验试听课



如果无法订阅,请添加老踏个人微信laota0606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小红书教育博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院创办人,个人微信laota0606。

青椒计划UP
帮百万高校青椒系统提升教师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