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月如洗
(本文节选自老踏
《教师力:教学、科研和终身成长》)
分享《教师力》里的一篇文章,想讲好课?巧了,这里有你需要的5项基本,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哈~另外当当网618满100减50年中大促中,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去凑单哈!
要想讲好课,除了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之外,还要把讲课看作是一门手艺那样去不断揣摩、反复练习。在我看来,如图所示,要想这课能讲得好,至少需要修炼如下五项基本功。
第一项基本功:口语表达能力的修炼。
一旦我们已经站在了讲台之上,这讲好课的首要前提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能“讲”,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目前市面上介绍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训练的书籍教材各种资料真的是五花八门,感兴趣的可以去翻开看看,我这里仅就和“讲好课”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做一个提示。
其一,口语化。
如果我们讲课所使用的语言是那种类似《MKS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的风格(没有嘲讽教材的意思),那么最多十分钟,你的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昏昏欲睡了。
所以讲课的时候最好能放低身段,放下对于“哇哦,这可是大学课堂呀,我得显得很有学问才行,我要巴拉巴拉……”的执念,使用口语进行讲课。
你正在读的这本书也一直是用口语化的方式来写作的,为什么?因为显得亲近、亲和,拉近心理距离。讲课就更要如此;
其二,控制好语速。
课堂授课是一对多的公开场合,想象(事实也是如此)自己正站在高台之上,面对面前的至少50个人在发表演讲。这样一来你的语速自然就能降下来了。这个语速一般要比平时聊天慢个20%-50%吧;
其三,尽量让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最好能让学生产生画面感。
如果实在做不到,但你会说几句东北话或天津话,那也可以在关键时刻里尝试一下,效果绝对感人。
第二项基本功:教态表现能力的修炼。
口语表达需要教态表现力的配合才能如虎添翼,更好地让语言发挥威力,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这里的教态表现力,至少包括表情管理、情绪管理和肢体表现力的管理三个方面。
其一,表情管理。
如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或者眼睛一直盯着天花板或者窗外,偶尔瞄一下班里的学生,这讲课的效果简直无力吐槽了。相信你一定在这样的课堂听过课,就此别过,不多说了;
其二,情绪管理。
好老师和好演员是相通的,至少在控制情绪方面是这样的。剧情……啊不,课程需要我们有怎样的情绪,我们就有怎样的情绪。弟弟被人打住院了没人照料,但只要你人在教室里就得保持微笑。刚得知自己中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但正在讲万恶的黑奴贸易的你就得悲伤加愤怒;
其三,肢体表现力管理。
比如身体前倾,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肩等高并且面向学生,没有手势的时候双手在下腹交叉,有手势的时候把小臂的幅度控制在腰部以上头部以下……等等。更多介绍可以参考演讲的仪态,百度知乎随手一搜就能查到很多内容。
对了,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电台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是有表情的,是带着情绪的,甚至是要手舞足蹈的。
为什么?虽然听众只能听到声音,但没有这些对于表情、情绪和肢体表现力的管理,就没有那么吸引你的声音。
第三项基本功:结构化思维能力的修炼。
“好课”的一个共性特征是结构化,这一特征也和好的演讲、好的故事甚至好的电影都如出一辙。因此,需要通过精心的课前设计与课中管理,把我们讲的课以结构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为了做到这一点,结构化思维能力就必不可少。
具体而言,比如我们要在每次课的开始用两分钟的时间复习旧课,提示重点。然后介绍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开始具体授课内容。在讲授内容结束之后或者中间穿插讨论与提问环节,最后在下课之前再做个简短总结,提示重点,布置课后需要思考和完成的任务。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确定性,让他们明确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怎么干以及课下需要干什么、为什么。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互动与答疑——布置课后任务,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会让课程教学井井有条、明明白白。
在讲解具体概念、知识点和理论的时候,也要记得给学生提供“就此问题,我要讲三点。第一,……;第二,……;第三,……。总之……”这类结构化的“抓手”,让学生能够跟得上节奏。
不要以为只有中小学教师才需要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越是复杂,教学面对的群体越是丰富多样,就越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具备结构化思维能力。
第四项基本功:运用教辅工具能力的修炼。
近年来,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与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青睐。最简单的例子,多媒体教室基本都是大学课堂的标配了,更不要说还有什么支持多屏互动的触屏液晶显示器、各类专业实训/模拟工作室、多中心头脑风暴创意室了。
对此,我的观点是我们一定要跟得上潮流,了解这些教学辅助工具与手段的应用场景,并且做到能够熟练运用。
试想,一个抱着玻璃保温杯,保温杯里泡着枸杞的油腻中年教授慢条斯理地走进教室,弄了五分钟也无法启动多媒体设备,然后坐在前排的学霸张三看不过去,五秒钟解决问题。想想看,如果你是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你会做何感想?
当然了,会用这些新鲜玩意并不等于我们就一定要用,每节课都用,这个要服从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我倒是觉得你要能写出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或记号笔字,有那种徒手画圆、徒手画地图、徒手画大饼(开玩笑)的能力,这强大的原生态“教辅能力”一定会让你的课大放异彩、精彩纷呈。
第五项基本功: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的修炼。
是的,你没看错,大学的课堂也是需要组织管理的,甚至更需要。想想看,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在课堂里摸爬滚打了至少12年的老油条,没点本事或者稍不留神,这课堂的主导权可就被学生们给抢走了。
这一点在那些多个专业、动辄百十人几百人的阶梯教室上的课程里,表现就更明显。这种时刻里,如果作为授课教师的我们刷不到存在感,被学生视为空气,这课也就别想讲好了,完全没效果。
因此,想要讲好课,还需要具备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强大的主场感,卓越的控场能力,再带上点“人来疯”的气质,都是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的表现。
拿我来讲,小到7个人坐在一起上课的博士生《公共政策前沿问题专题研究》课堂,大到能坐满整个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一千一百多个座位的本科生《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课堂,这么多年我也都见识过了,经历过了。
越是“大场面”,就越要具备“人来疯”气质,不成魔不得活,妥妥说的就是大场面中的我呀。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也是在这种实战之中逐渐总结经验,慢慢培养出来的。
讲好课真的很重要
当然我说了这么多,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不就是一个讲课吗,有必要下这么大的本儿吗?糊弄一下,达到及格线不是挺好的吗?
对此,我的观点还是和之前一脉相承,主动进攻比被动防守要好,是占优策略。其实我之前也提到过,师范类的本科底子,在实习实训环节能跟上,或者是自学教育、教学、教法相关教材再去个教育培训机构强化训练一周,这个及格线妥妥能够达到。
但问题在于,我们要留出冗余,要主动进攻,不是达标、及格就行的。
从比较功利和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现在很多高校对于晋升职称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学生和同行评教成绩得达到前二分之一或者要上85分,另外一旦出现教学事故就一票否决,三年之内不能评职称。
所以达到教学的及格线和晋升职称的标准线之间是有点距离的,单靠满足底线要求被动防守,这条线还是不容易达到的。我的前同事里就有科研很强大但学生评教成绩稀碎,五十多岁都无法晋升教授的主儿。
如果抛开功利主义考虑,我们还稍微有点情怀的话,那讲课环节就更不能差了。我听过太多让人昏昏欲睡的课,或者在阶梯教室里,台下都一锅粥了,老师还在前面淡定地慢条斯理地讲着课。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一直忍受下来的。
上课这件事,我们多少还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在你的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愿意坐在前排来听你讲课的,总有那么几次学生因你的幽默而哄堂大笑,也总有那么几次在你说下课的时候,学生们鼓起了零星的掌声……这些都是开在我们执教生涯这片偌大山坡上的美丽花朵,微风拂过,清香自来。
于是我们擦掉袖子上的粉笔灰,把考勤册、U盘、教案和水壶装进背包,假装满不在乎地走出教室,内心只有一个声音,值了。
好,让我总结一下。
讲课是一门手艺。要想讲好课,需要具备五种基本功:
1.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化,控制好语速,让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2.教态表现能力。包括表情管理、情绪管理和肢体表现力的管理;
3.结构化思维能力。包括对于课堂教学流程的结构化设计和课堂讲授内容的结构化处理;
4.运用教辅工具/手段能力。即要做到对于教辅工具/手段的熟练运用,更要懂得该在什么场景中运用它们;
5.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为主场感、控场能力,以及适当的“人来疯”气质。
如果这篇推文对你有所启发,欢迎你能把它分享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并且告诉他们:职业精进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本文节选自老踏新书
《教师力:教学、科研和终身成长》
扫码下单
欢迎关注青椒计划UP
与百万高校青年教师一起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