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了两条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线,一是计划到2027年,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基础设施方面,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鼓励新建住宅与商业楼宇预留低空基础设施——即在2027年,工业级无人机可能实现大规模的应用;二是到2030年形成“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即在2030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可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由此可见,低空经济发展聚焦点是无人机而非传统通用航空领域。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无人机行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系统梳理了当前城投公司参与无人机行业的方式和案例,旨在为各地城投公司布局无人机产业提供参考。(推荐阅读:“低空经济”火热,城投公司能够切入赛道吗?)
无人机概念及产业链
(一)无人机概念及分类
无人机是指以空气动力为升力来源、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的空中飞行器,简称UAV。最初为军事应用而开发,后来扩展到商业、物流、娱乐和农业等领域。
根据用途,无人机可以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可分为工业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
图1 无人机按用途分类分类
军用无人机主要用于战场支援和情况收集,目前军用无人机研发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研制工作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主导,以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下属研究所和单位积极参与研发工作。我国军用无人机已经非常成熟,“翼龙”和“彩虹”系列无人机在国际市场上已获得广泛的认可。
图2 我国军用无人机主要研制机构
消费级无人机主要为小型无人机,搭载相机、摄像头等摄像设备,通常用于娱乐、航拍等日常用途;目前消费机无人机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其中大疆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工业级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能源、应急救援等领域,通过搭载不同的专业载荷,如热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光电吊舱等,满足不同行业应用需求。工业级无人机研发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高,涉及的技术产业链长,目前工业无人机市场行业进入者较多但较为分散,因此工业级无人机将是无人机产业未来重点发展的焦点。
(二)无人机产业链
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无人机研发和无人机的原材料;中游为无人机整机制造,下游为各类应用场景。
图3 无人机产业链
无人机行业政策及发展现状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2018年我国修订实施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将“无人机”写入条文,其中在第18章第2节对无人机的飞行活动进行了原则性规定。2022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提出实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无缝隙”融入国家空域体系,为新时期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逐步提升民用航空空域容量、效能,降低运行成本,形成先载货后载客、先通用后运输、先隔离后融合的发展路径。2023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了我国首个系统性无人机法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在设计生产、操控人员要求、飞行空域划设、飞行活动规范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规则,旨在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各省市也对无人机产业发展做了战略性规划与布署。在研发制造方面,如2023年10月,《成都市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提出推动成都市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培育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对围绕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开展的项目,政府将按项目技术研发投入的15%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同时还支持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2024年4月,安徽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明确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基金投资、降本减费等方式支持低空飞行服务系统,无人机、直升机和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及能源保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场景应用方面,2024年5月,《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加大无人机在城市管理、安防巡查、水务监测、电力巡检、道路巡检、生态治理、海洋巡检、应急救援及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工业无人机应用规模的不断拓展。
(二)我国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国,同时还在消费级和工业无人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10月26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在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发布了《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中国无人机产业的年增长率相较于传统通用航空高出10个百分点,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销量占据了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且是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国,2024年中国无人机运营企业数量超过23000家。其中,深圳作为中国无人机产业的中心,其无人机产业链企业数量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国内民用无人机应用需求旺盛,尤其是工业无人机。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民用用无人机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领域率先实现行业普及。《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国内工业级无人机产业规模占民用无人机产业总规模比重提升至65.3%,成为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工业无人机增速将明显超过消费无人机。
行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无人机制造位居行业领先地位,但仍旧存在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并且我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行业技术痛点
无人机制造产业链的制高点在于“中游制造”环节,尤其是对飞控系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地面系统以及任务载荷的卡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目前我们国内中游无人机制造企业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企业数量较少,同时中游制造环节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主要涉及续航和安全方面。一是电池技术,电池在无人机与航空器的设计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影响飞行持续时间及操作的可行性,目前无人机的主要动力来源为聚合物锂电池,尽管近年来锂电池等无人机零部件的价格持续下降,削减了无人机的整体成本,但无人机锂电池续航时间短,仍是限制无人机行业发展的一块短板,也是世界各国发展无人机亟待攻克的技术性难题。二是通信系统的技术难题,对于民用无人机,随着未来数量指数级增长,其通信系统干扰的问题将日渐突出,因此要在软件和硬件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成本来获得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三是避障技术,避障技术对确保公共安全至关重要,现有的避障解决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需要不断改进传感器、算法和无人机设计来确保效果。
(二)空域资源受限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低空空域的使用需求将不断增大,安全高效的空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规定,我国境内的飞行管制由人民解放军空军统一管制,无人机的飞行需要纳入现有的空域管理体系,目前各地对于空域使用存在限制。2023年5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根据需要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其中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及其他列出的如机场、边境线、军事禁区、军工设施保护区、发电站、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区等上方空域全部应划为管制空域。除管制空域以外的120米以下空域划为适飞空域。在适飞空域内飞行不需要向民航管理部门申请。2023年12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等7类,其中A、B、C、D、E类为管制空域,G、W类为非管制空域,尽管3000米以下为低空空域,但90%以上空域为不能自由飞行活动的区域,无人机空域范围则集中在距地面300米以内的范围,适飞空域范围更小。
图4 国家空域基础分类示意图
目前部分地区已在探索逐步开放更多无人机适飞空域。如,2024年8月2号深圳市发布《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提出构建城市级低空协同管理机制,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
(三)基础设施落后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低空飞行的基石。无人机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满足飞行器起降、充电需求的物理基础设施以及满足通信、导航、管理的信息和数字基础设施。其中物理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在城市建筑楼顶、停车场或依附建筑物单独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低空智联网建设是未来的重点。
低空智联网作为发展低空航空器行业应用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够实现起降场、空或、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情报等设施组网,提升空地信息一体化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低空综合治理效率和空域资源利用率。低空的信息基础设施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空通信需求,主要是面向广域超视距的无人机数据和图像传输需求;二是飞行导航需求,主要是面向广域高精度的无人机定位需求;三是空域监管需求,主要是面向广域全类型的无人机感知与管控需求。
作为唯一被列入无人机飞行试点的深圳,截至2024年11月已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249个,规模全国领先。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深圳以构建市域级“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全覆盖安全网络为目标,已建成5G基站8万个,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建成一批北斗卫星定位基准站,实现全市厘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全覆盖,为头部企业超10万架无人机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感知和定位服务。除像深圳一般的个别城市外,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无人机基础设施建设尚在探索起步阶段,无论是物理基础设施还是通信基础设施均尚未实现全面的部署和覆盖。
城投公司参与无人机产业的方式及案例
从全国各地城投公司的实践来看,无人机的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及管理系统研制等领域,尚无地方国资平台公司直接涉足。大部分城投公司是以产业基金投资相关研发制造企业或与行业内领先的企业携手合作在下游应用场景拓展“低空经济+”业态。
(一)低空(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运营
部分地区的城投公司依托通用机场,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积极吸引涉及低空经济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起以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链集群模式。如:昆明城投公司于2022年投资建设昆明低空经济产业园,着力培育和引进具有产业链号召力的无人机龙头企业,目前,已有广州亿航智能、杭州讯蚁、深圳大漠大智控、旭日蓝天、广东能飞等企业入驻。再如新沂市交通文旅集团依托新沂棋盘通用机场建设通航产业园,重点招引无人机培训、无人机制造等相关企业,目前乔海集团的“空中悍马”生产制造项目、啸龙飞行俱乐部的自转旋翼机组装制造项目以及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eVTOL研发项目等均已落户新沂棋盘机场。
(二)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无人机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无人机能够飞多高、飞多远。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对于无人机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多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城投公司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
表1 部分地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在物理基础设施方面,如小鹏汇天与广州城投集团下属的两家子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以探索低空产业链其他合作及产业发展机会,包括起降点建设研究、低空商业开发、低空新基建基金投资等。首期将会打造“1+10”低空飞行起降点,以广州塔为核心,在广州市11个行政区进行布局,先行先试,构建广州低空飞行试验网。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如成都成华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自筹资金400万元,在龙潭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先行先试建设低空智联网示范项目,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应用场景。项目于2024年3月启动,以空域管控服务中心为底座,完成12平方公里的北斗网格码空域图建设,截至目前为止,建成无线基站3个、巡检无人机3套、物流配送无人机2套、外卖配送无人机1套,实现了城市综合巡检、校园物流配送及外卖配送等示范场景的应用。
(三)应用场景拓展
工业级无人机应用范围广阔,涉及交通、农业、旅游、电力等多个领域,目前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航拍测绘等方面已展现出较大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于高效便捷服务的追求,相关产业链的下游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如无人机快递配送、空中观光旅游等新兴业务,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新方向。城投公司通过与行业内企业合作,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如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广东能飞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无人机产业战略合作项目,共同打造特色无人机产业基地、无人机公共服务管控平台和无人机培训机构,开拓物流、林业、农业等无人机应用市场。再如,龙岗城投集团、与联合飞机集团合作探索“低空+高层建筑消防”应用场景,利用安全、易用、低成本的无人机飞行平台与地面测控装备,执行复杂且特殊的高层建筑消防任务,极大地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四)无人机培训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无人机领域人才匮乏问题逐渐暴露,无人机相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人才供不应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针对无人机操控员明确规定操纵小、中、大型无人机人员必须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此外,维修保养、研发和设计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因此城投公司可拓展无人机培训业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广告素质无人机专业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为低空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如苏州城投集团下属唯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经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核准,成功获得中国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资质,成为苏州第一家获得该资质的国有企业。再如,石钟控股集团与中科云图合资成立的子公司——九江石钟无人机遥感科技有限公司,设立无人机培训基地,打造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无人机飞行、维修、应用等技能人才发展生态链。
(五)低空产业投资
多地城投公司通过单独或者联合设立产业基金方式整合低空经济产业链,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如成都科创投集团与成都濛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成都低空经济产业基金,主要围绕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等关键环节投资,支持彭州低空经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再如,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与广州产投旗下产投资本、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大力培育无人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持续延伸。
结 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工资总额管控下的薪酬绩效管理实务》高级研修班
时间:12月13-14日 地点:成都
新形势下《地方债务化解、政府投资基金运作、重大项目谋划及资金申报实务》高级研修班
时间:12月20-21日 地点:太原
详情咨询:杨老师13020065002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加入(非本圈子的就不要凑热闹了),入群流程:
1、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群管理员好友;
2、提交名片审核;
3、邀请入群,修改群名片「单位+姓名」,自觉遵守群规,营造良好交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