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真藏|年度文物展┤中国古代文人宝藏- 散意不涣|展览现场

文化   文化   2022-06-16 21:33   中国台湾  



应真藏今年首次以文人雅趣为展览主轴,推出全新系列展览 "中国古代文人宝藏──散意不涣",展品纳集文人书画、高古玉器、金铜器,随形木器,文房清玩、居室庭园陈设、案上赏石等。"藏雅集念,散意不涣"恰恰说明了本次展览旨趣,应真藏主人经年的收藏准式乃随心而运,依于仁、游于艺,淡然求之亦能成风。随意随缘,无需缀饰,便生清雅。一盏、一罐、 一印,内藏细美,一木、一石、一器,自成气韵。




此次展品共计58组,除文人雅翫,应真藏经年展览品项佛教造像今次也未缺席,多件精美造像罗列,形美神完,更丰富了此次展览的审美意趣。这些品项是收藏的历程,是初见时的心动,是错被遗漏的珍宝,这随意的心意亦是应真藏经年沉淀酝酿的集选,今集雅示人,散意成韵,闲韵悠悠,邀您品茗博古,翫画赏石 。






藏雅集念 散意不涣
Beyond Aesthetics: Art as a Form of Life

                   


应真藏主人许志平"在漫长的收藏历程中,无意间积累了不少有意思的品项,但所收藏的品项仍会聚焦在某些板块,不会因收藏的东西多了而导致模糊或涣散了焦点;另外,这次的展件都已我留在身边许久,但有时因为时间久了,就渐渐淡忘,所以这次才特别推出与以往不同的展览。"




除了焦点落在展品上,应真藏也借着本次展览主题大不相同之下,重新装修空间呈设,展现与以往只能远观展件截然不同的风貌。最大的改变是在B1空间设置了如唐宋时期"炕上风"的展示区,让与会来宾能脱鞋入席与会者能随意的席坐于炕上,而展件则会展示于在炕上的大几及墙面上,整体风格将与展品相互辉映。由于原本地下室展示空间采光不足,我们特别在炕上的天花板,置入如阳光映入般的自然采光效果。






每过完一年,应真藏就会认真审视过去这年的收获,并将之梳理,再精心推出展览,而图录中每件展品的文字,都由许志平亲自撰写,他提到,这次图录大约收录了3万个字,耗时近1个月的时间书写、研究与爬梳。 "花时间撰写图录不只是汇整,更是赋予展件另一种温度。其实早在前两年闲暇之时,应真藏已编撰了一本小书,名为《散意集》,但当初因为这本收录的东西并未展出,而辗转成了这次的展件。"





馬拉王朝:造像艺术的黄金年代
Malla Period: The Golden Age of 
Sculpture and Art

                   


展品中有件出自巴黎苏富比的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木雕加彩佛坐像,总高80公分。此展件于专门研究尼泊尔木雕的学术网站中曾专题探讨,于此专题的马拉时期木雕造像群中,举近百件的菩萨造像,却仅有一件佛像,十分难能可贵。 "木雕加彩佛坐像由学者们公认为实属马拉王朝,一般尼泊尔造像都是马拉时期以后或是马拉风格,而这件确定是到代的品项,实为难得。"




木雕加彩佛坐像

尼泊尔 马拉王朝时期

十三至十四世纪

H. 80 cm


尼泊尔佛教深深地影响着西藏,尤从马拉王朝开始,从佛教造像的金铜造像或木雕及唐卡皆可看出尼泊尔风格与艺术养份深注藏传佛教。十三世纪,忽必烈即位,拜八思巴为帝师,并请其于吐蕃建造黄金塔,为此自尼泊尔征召了八十位工匠前来完成工程,而其中一位便是年轻的阿尼哥,他的出众才华受到瞩目,受命督役,不负众望,次年塔成。八思巴惜其才收为弟子,并向朝廷举荐。



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敕令建塔,下令由阿尼哥设计及主持建成,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完工。佛塔总高50.9米,砖石结构,工艺精妙,通体以白灰粉涂饰,又称白塔。洁白庄严,雄浑壮丽,众人莫不愧服,叹其天巧。阿尼哥入元大都后就未再返尼泊尔,直至逝去。期间建造多件佛教建筑,佛塔、寺庙、道观和祀祠等,以及令人惊叹的雕像与绘画不可计数,并培养非大量杰出的人才,对后世影响极深,远甚至明代早期。



本件尼泊尔马拉时期佛造像由整木雕成,无拼接,属软木,因年代久远,干燥的表面有些裂断或磨损及风化,尤其双盘坐姿的膝部,有明显干裂及风化。表面仍残有部分红彩,头部与发髻处有蓝矿物彩,双耳通肩,鼻高尖挺,阔胸单肩露臂,双盘姿,一手捥起,一手扶膝触地,开相喜悦。嘴角微扬,高凸额骨, 属早期马拉特点,可供细观。十三世纪迄今七百多年,保存不易,极为难得的一件马拉木造释迦牟尼坐像。



淡然求之 自成气韵
Treasures from Chinese Literati

                   


这次展品中,约有10张没有款的书画作品,都是老画片,其中一件〈博古图〉特别之处于画作有一压角章"许氏珍藏","看来这件作品昔时也由一位姓许藏家收藏,巧妙机缘让人会心一笑。" 这件作品中,描绘长桌上展示主人的收藏,而小书童正在打理着桌面,主人在前方惬意吃茶,另外还有一棵呈分岔姿态的松树。世人热衷赏古、鉴古、藏古、玩古,当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描述时,便开始以描绘方式临摹器物,博古画应运而生。


明代 十五/十六世纪

吴门风格 博古图

设色绢本 镜框

25.5x59 cm


中国人对老物件的眷念,深植于骨子里。收藏古董文物之癖好,从历代君王到士大夫,崇“古”情怀始 于宋代,世人热衷赏古、鉴古、藏古、玩古,达到前所未有的繁盛。鉴识、钻研,汇集著成众家“集古录”、“考古图”等。不再满足单纯的文字描述时,便开始以描绘方式临摹器物,于是“博古画”应运而生。宋明以后器物绘制多用于人物画配景,构图多以文士聚会于庭园中,谈天观赏古物 ; 独立成静物画始见于晚明清初,后有研学碑拓者,不拘于物品之形似而归写意。


明代 十六/十七世纪  

漳州窑观音立像

高 51 公分


福建漳州,位福建南方近厦门,属内陆城市,四面环山,民风纯朴,漳州窑乃盛于明代,主要特色米黄釉,细开片,大都是器具,如瓶,碗,杯等,其中瓷塑也是一特色,分别与德化相抗礼,各有特色,风格特异 。但是以目前传世的瓷塑来讲,数量明显少于德化许多,展品漳州窑观音立像一手持如意,一手长袖,双脚踏于莲叶上,通体黄白釉色,表面细开片,开相端正喜悦,这样的方圆脸,微笑型态,属漳州窑独有,应真藏喜藏之。


明晚期 十七世纪 浙江工艺

木雕漆金自在观音像

高 34 cm


展品是一件木胎为底外表施予多层朱漆之观音坐像,自在坐姿,风帽覆顶,胸前璎珞满布,法相庄严悲悯,头部比例略大,为明代时佛造像的时代风格,按照工艺制作风格,可能为华中地区江浙一代风格的自在观音。



唐代 七至十世纪

铜鎏金席镇一对

直径 4.5 cm / 高 3 cm


席镇为压席角之用镇。古人席地而坐, 为防起身时席子移动,因此席镇应运而生,为压物之器,各种材质的席镇如金铜、玉石、陶瓷因各朝代的审美取向而有了各种样式。展品席镇铜胎有鎏金,底部中空灌铅,但因时间久远已经泛白铅化,席镇形扁圆形,状如瓜,外表有回纹绕,顶部有突起,穿洞,能结绳,铸工精细,鎏金厚实,外表有绿铜斑,应有四件,今仅存一对 。


唐代 七至十世纪

白大理石獅子蹲坐像

高 10 cm


展品大理石狮子镇高仅10公分,以狮镇来说体量算小,正常约15-20公分高,石狮造型刻绘生动,前足上下交叉盘放,与狮王悠闲的盘踞高处,闲散自怡的姿态极为相似。唐代小白石狮镇品项中,此类造型较为少见,小巧可爱。


清代 十七世纪

奇竹双头如意

长 41 cm


中国自古微型雕刻工艺精湛,诸如竹、木、牙、角、石、玉甚至果核等,同为雕镂巧技,多为文具或案头清供,成为文人日常亲傍的赏玩之物。展品如意详解为满意或跟期望一样,符合心意的意思,也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器,常见由竹木玉骨金银铜等材料,单一或复合材料制成,最高由皇帝下至一班凡夫也都能手握如意,唐代张祜题画僧二首,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如意功能是吉祥物,是生活品,亦有铁如意可作为兵器,击之能碎物。展品是以竹为材,顺势自然生身而成,后人切一取良材时,略有小刀雕刻成如意,外皮润黑,包浆陈旧 。




中国古代文人宝藏─散意不涣


Beyond Aesthetics: Art as a Form of Life

展期 2022.06.09 ~ 07.10








延伸阅读
FURTHER READING


├ 秦艾:当代工笔谱写的魔幻诗剧┤


├ 郭辉|演绎最潮的罗汉艺术┤


├应真藏 年度文物展┤散意不涣:亮点展品抢先赏析




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帐号”关注我们


PING ART SPACE

当代艺术部门

平艺术空间

骨董文物部门

应真藏

  

微信号:ping_art

website: www.artping.com.tw

tel: +886-2-2738-3317

mail: pingartspace@foxmail.com


平藝術空間
平藝術空間創立於1994年,代理優秀當代油畫、雕塑及水墨藝術家,致力推廣亞洲當代藝術,強調兼容學術性與市場潛力,為藏家提供專業資訊,更用心創造出一個更精彩的人文風景,讓藝術所帶來的不只是瞬間的視覺饗宴,還能在生活中醞釀出細緻卻深刻的感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