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为一点小事,大怒之后忽然晕厥,一般常用的救急方法是掐人中,人中能够接续锤绝之阳,是人能够很快苏醒过来。
但是点掐人中对有些人可能不管用,这就用到了医家的一个救急方法,简单实用,一学就会,经常使用能起到瞬间回阳的效果。
一、生气不仅伤肝,也伤心脏。
平时我们所说的“气急攻心”实际上是肝火滞留于两腋,阻碍了心经气血运行,人就会产生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严重的还会危及自身生命,生气不仅伤肝,也伤心脏。
1、伤肝脏
生气会导致慢性丙肝病人病情加重。
爱生气、充满敌意和轻中度抑郁人群体内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
2、伤心脏
生气会导致心梗(MI)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增加4.74倍。
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善于控制情绪的人相比,爱发脾气者罹患心脏病而死亡的几率高出19%,爱生气的心脏病病人死亡率更是增加24%。
二、如果肝不好、心脏也不好,拍打一个地方,一箭双雕。
中医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回阳救命之法,就是在人因气急攻心产生昏厥时可以拍打极泉穴。在心经的穴位当中,极泉穴位置最高,又是心经的首穴,是心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穴位。
我们平时在哄小孩儿时,用手一挠胳肢窝,孩子就会笑个不停。其实这正好刺激到了他有痒痒肉的极泉穴,动了心气,而心气主喜,所以孩子会开心地笑起来。
极泉穴的位置: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腋窝最深处)。
拍打方法:拍打两腋的敲门时,右手拍打左腋的时候,左手向后弯曲,放在后脑勺部,这样左腋即可完全暴露在外,方便拍打按摩。那么左手拍打右腋时,方向颠倒即可。
功效:拍打两腋下,可以疏肝理气、通筋活络、快速回阳,引血上行,使头脑快速清醒;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发病时,第一时间还是用急救药物,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不能干等着,用起来)
生气不仅伤肝、也伤心脏!拍打极泉穴,一箭双雕!
三味药泡茶喝,“眼袋”去无踪!
眼袋和皱纹是人衰老的最早标志。恼人的眼袋常常令爱美女性苦恼不已。它不仅让原本清泉般的眼神变得黯淡无光,影响容貌,更会在无形中泄露你隐藏的年龄秘密。试想,如果每天顶着两个臃肿的眼袋,容颜即使再俏丽,也终会黯然失色,给人一种老态龙钟的感觉。所以去眼袋便成了爱美女性格外关心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祛眼袋呢?
为了摆脱眼袋的困扰,许多人毅然选择了手术刀,本以为一刀下去便可以彻底去除眼袋,殊不知,许多眼袋并非源自遗传,而是后天所致。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即使动了手术,眼袋还会去而复返。所以要想去眼袋,首先必须了解眼袋产生的原因。
中医有句话,叫“脾虚眼袋大,肾虚眼袋黑”。也就是说眼袋是由于脾肾虚弱而产生的。
脾主肌肉,脾气足,眼睑上的肌肉丰润、鲜活,脾气虚,眼睑上的肌肉就缺乏营养,变得松弛,甚至萎缩,时间一长,眼睑就因为无弹性而下垂。而且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就会在体内停留,而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正好是产生眼袋的地方,身体里有水湿,首先会堆积在眼部,眼睛部位的皮肤是最薄弱的,水液堆积后,下眼睑以下的地方就会因充水而浮肿,眼袋也就应运而生。
既然脾弱容易产生眼袋,那么要想彻底清除眼袋,首先要健脾利湿。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赤小豆、芡实、茯苓、莲子、薏米、豇豆等;还可以通过喝茶来调理,例如,丹皮茯苓茶。
丹皮茯苓茶主要有三种原料:丹皮、茯苓、何首乌。丹皮味苦、辛,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既能健脾,又能利湿;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具有补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且不寒不燥不腻,真可谓是滋补良药。三者配伍对于脾虚引起的眼睑下垂、眼袋有奇效。
取丹皮9克,茯苓9克、何首乌10克,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15分钟即可代茶饮用,每日1剂,便可健脾利湿,轻松去眼袋。
此外,常喝花茶也是祛除眼袋的不错选择,如茉莉花、菊花、白扁豆花等,这些花都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和胃的功效,特别是白扁豆花,既能健脾和胃,又能消暑化湿。工作之余,喝上一杯健脾茶,不仅脾胃健壮了,身体内的水湿也就能很快被运化出去,水湿减少,眼袋也就逐渐消失了。
下面在分享3个茶疗方,供网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辩证使用~
三杯茶帮你祛眼袋
菊花枸杞茶
原料:菊花2克,枸杞子3克,西洋参2克,炙黄芪3克,升麻2克。
制法:同置杯中,加沸水冲泡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西洋参和炙黄芪补气健脾,菊花、枸杞子祛风养肝明目。这款茶对于脾虚引起的上眼皮松弛、耷拉及眼泡浮肿有奇效。
车前子茶
原料:车前子3克,防己2克,黄芪皮4克。
制法:将二者放于杯中,开水浸泡。
用法:代茶饮。
功效:车前子利水消肿;防己消除面部水肿;黄芪皮补气利水。这款茶可以很好地消除下眼睑浮肿,收紧眼袋。
菊花决明子茶
原料:决明子15克,杭菊花6克。
制法:先将决明子加水煮沸15分钟,之后取滤液泡杭菊花饮用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清肝明目,消除眼睛疲劳,有助于视力恢复,常饮也能起到祛眼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