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究竟有没有风险?
ACKMAN在上周末先吓唬了一下全美:美联储要是不救助硅谷银行,就会带来金融崩溃。
结果周日紧急开会,美联储宣布救了。
然后一堆前前后后的经济学家,包括前财长萨默斯都出来说:美国银行很健康了,没有问题了。
另一堆数据则说:美国银行有类似硅谷银行同类问题的6200亿美元风险,会有问题了。
我去看了一下美国银行监管的原则,由于硅谷银行都游说国会,抬高了做压力测试的门口,从500亿美元升至2500亿美元。
硅谷银行2000亿,完美的躺在监管之下,且每一样操作都合规,然后水银泻地般的摔入大坑里。
硅谷银行家们的操作水平,跟我们去年进口大量牛肉和南美白虾的土豪们一样,这我就让我非常的放心,抬高了自己的心理自豪线:我特么还是水平比银行家高点的嘛。
这件事搞笑的地方在于硅谷银行家们,此地加个们的意思是2500亿美元规模以下的银行们,高于此标准的早被美国政府逼着做压力测试了。这些银行家每一样操作都合规。
监管部门说:不能做高风险衍生品,我们就不做。
监管部门说:你要有优质资产,你看我们买了一堆国债和抵押债券,AAA级别的。
监管部门说:你不能有超过500亿美元短期批发融资,你看我们都是企业存款。
监管部门说:你不能有750亿美元跨境支付,你看我们一笔都木有。
老实孩子,忠厚的一塌糊涂。
唯独不是作为一个老板和大股东的思维,哦,这批银行家是高管,管理的是别人的钱,拿工资和奖金,不用分红。
作为一个私有老板,我每日要考虑盈利和亏损。就像我一天花了1200元打车费,绕着广州乱窜,只不过为了找一个廉价靠谱的快递公司。而我商谈冷库的长短期租赁价格,也不过是为了平衡长期成本和短期风险。
我在教女儿计算进出口椰青时,不厌其烦的让她去计算中间汇率变动带来的运费波动,计算汇率波动在货物采购和销售价格上的波动区间。计算银行利率对贷款的影响,从而波及整个采购行业的变化。
那么,为什么一个规模2000亿美元,相当于我上数十万倍营业规模的银行家可以不重视利率的变化呢?
这就像我不能理解为何国有资本支持的私有生鲜企业,不注意汇率和利率的波动一样。国企不重视,是因为他们是放贷的,而你用它海量的钱上杠杆,为何不重视自己生意的生死呢?
然而这样大把的银行家,也有这样大把的企业家。
当我去年看到英国养老金基金因为利率波动破产时,我还只是惊讶于他们守着一个数学模型,盲目信任数学统计和会计原则。
到今天硅谷银行家守着小学数学可以算清楚的问题破产时,我就怀疑这压根不是数学的问题。
张五常是对的:经济学家总守着数学计算,那么距离真相就有点远了。
Chatgpt和CPT4用大数据指导人类时,我几乎肯定某一天人类系统会毁于一场超出数学模型的大灾难。
回到今天的问题,也就是在一个低利率时代向高利率时代急速转弯时,被甩下车的绝对不止英国养老金、瑞信、硅谷银行。
6200亿美元的风险敞口只不过是我们看到的一窝蟑螂,当年看到一只蟑螂在厨房里出没,那意味着一堆蟑螂在阴暗处。
银行家守着死板的监管条例购买优质国债和抵押债券,却不过加息会导致其价格暴跌。明明可以依靠保守的银行业存贷差,去赚取微薄的利润。跑步去国债,由优质资产带来的巨亏,居然没有对冲掉利率风险。
这样的银行风险当然跟雷曼倒闭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引发市场波动和流动性踩踏,国债与抵押债券市场是否流动性枯竭,仍旧会让美联储处于思考中。
债券的游戏是这样的,比如普吉岛房地产有惊人的租售比,laguna国际社区的租金往往有8-14%的高租售比,一个原因是俄罗斯人的浪涌带来的价格飙升;另一个是美国加息引发的美元资本回流,与资本涌入普吉岛购买豪宅,阐述的利率对冲,也会就是高收益率覆盖高利率差;长期的原因则是地产所有权的瑕疵,因而形成了所谓类似垃圾债的高风险与高收益。
同样的在于银行业,当高息时代来临,存贷差成为好生意,所谓优质资产的国债、抵押债券就成为糟糕的生意。
所谓优质,只不过是说长期。短期的风险足以淹没一切。长短期错配也会让流动性枯竭中的优质资产淹死。
如此高大上的财经讲完,我还是要卖椰青。
许多人评价不错,读读这一段:@Aa_yuan_ay:味道确实新鲜 比以前吃过的品质好
记得放冷藏//@简单的飞鸟_2005:已经收到椰子并且开了三个,椰汁非常清甜,太舒服了!剩下的准备周末招待朋友!感谢老王!
放桌子上也可以,垫个菜板//@BANKKHENG:开了一个喝,用菜刀放厨柜台上砍不行,要放在硬台上砍就很好开了 果子要比山姆买的大一些和更甜,椰子味浓一些,品质不错
不用讲了,我的椰青是在拉差汶里府精选的椰子,不过您收到了需要拆箱冷藏,国内天气慢慢热了,冷藏更好吃。
搜小程序橡谷果园,促销装199元,与江南市场批发价相似,不含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