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学术   2024-09-20 22:00   广东  





点击公众号 关注我们

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DOM和Cd形态影响研究

引用格式:谢杰, 陈院华, 徐昌旭, 杨涛, 李建国, 董爱琴, 2024. 紫云英长期还田对稻田土壤 DOM 和 Cd 形态影响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33(7): 1096-1106.

01




亮点

  1  

长期定位点相同深度土层中的DOM组分中,化肥处理类蛋白质组分是紫云英处理的1.26~1.92倍,翻压紫云英能增加DOM中类腐殖质组分的含量

  2  

与化肥处理相比,土壤中活性Cd形态的占比与DOM中类色氨酸和类富里酸含量分别呈现正相关(B=0.239)和负相关(B=-0.760)

02




摘要

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SOM)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含量,影响土壤颗粒对重金属镉(Cd)的吸附行为和 Cd 在土壤中的形态,了解该条件下 Cd 在不同土层中的特征对紫云英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以余江区(YJ)、南昌县(NC)、丰城市(FC)3 地长期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处理(F+M)和化肥处理(F)的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层次土壤中 SOM、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Cd 总量和形态、DOM 三维荧光,以期探明紫云英长期还田模式下不同土层中 DOM 成分的差异及其对 Cd 含量和形态影响。结果显示,NC 和 FC 试验点 F+M 处理耕作层土壤(0-20 cm)中 SOM 的含量显著高于 F 处理,分别提高 16.8%和 10.5%。同一土层中土壤 Cd 活性呈现 F+M 处理>F 处理的趋势。紫云英 DOM 主要在耕作层和中层(20-40 cm)土壤中迁移,YJ、NC、FC 试验点中,F+M 处理耕作层土壤中 DOC 含量比 F 处理分别提高 17.0%、58.1%和 33.7%,中层土壤中 DOC 含量分别提高 43.0%、36.7%和 11.2%。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降低了 DOM 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增加了类腐殖质组分的占比,耕作层、中层和深层土壤(40-60 cm)中,3 个试验点 F 处理 DOM 中类蛋白质的平均占比分别为 7.34%、16.7%、23.9%,占比分别是 F+M 处理的 1.26、1.92 和1.54 倍。类蛋白质组分的深层迁移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组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生物活性的 Cd 形态占比与土壤 SOM、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系数分别为−2.170、−0.760 和 0.239。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 SOM 总量以及 DOM 组分对土壤 Cd 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03




数据图表

04




研究结论

(1)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增加了土壤中DOM 的总量,降低了土壤中类蛋白质组分的占比,使得类腐殖质组分的含量大幅上升。对 Cd 形态的分析表明,F+M 处理不同深度土层中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 Cd 形态占比均高于 F 处理。紫云英部分替代化肥处理所产生的 DOM 明显提高了生物有效性Cd 的占比。

(2)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的稻田土壤中,DOM主要包含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等四种组,其中,类色氨酸组分由于降解较少,带有一定的负电荷,不易被电负性的土壤颗粒所吸附,因而能够随水迁移到较深的土层中,因而其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

(3)模型拟合方程显示,有生物活性的 Cd 形态占比与土壤有机质、类色氨酸含量存在负相关,与类富里酸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质的系数最大、对 Cd 活性的影响大于其他自变量。DOM 各组分中,类色氨酸降解较少、分子量较大且芳香程度较高,类富里酸由于活性官能团数量较多,均促进了土壤 Cd 的活化。

(4)常年种植和翻压紫云英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总量以及 DOM 组分对土壤 Cd 表现出一定的活化潜力。

05




相关文章

[1] 刘晨, 白雪冬, 赵海超, 黄智鸿, 刘松涛, 卢海博, 刘子刚, 刘雪玲. 寒旱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DOM光谱特征的影响机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8): 1419-1432.    

[2] 梅闯, 蔡昆争, 黎紫珊, 徐美丽, 黄飞. 稻秆生物炭对稻田土壤Cd形态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31(2): 380-390.    

下载pdf版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往期精选 

【F5000领跑者论文】

●  近 50 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和主要威胁

●  宁东基地不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  轮作休耕问题探讨

● 北京地区PM2.5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的研究

● 不同品种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富集特征研究

● 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垂向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 基于MOD17A3的中国陆地植被NPP变化特征分析

● 近10年中国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 李世雄副研究员团队:植被重建对黑土滩草地植被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赵俊芳研究员: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农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

● 青海大学王玉琴: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

● 杨兴川研究团队:2016 年京津冀地区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2020年度高被引论文】

● top1 I 靳拓:国内外农用地膜使用政策、执行标准与回收状况

● top2 I 卢乔倩:中国不同植被覆盖类型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

● top3 I 雷金睿: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
● top4 I 葛应兰:马铃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 top5 I 张莎莎等:不同海拔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top6 I 王秦副教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 top7 I 张宇鹏:无机硅叶面肥及土壤调理剂对水稻铅、镉吸收的影响

● top8 I 刘红梅副研究员: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 top9 I 雷金睿等: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 top10 I 张子璇等:不同改良模式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2004—2023各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3—2016、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2017、2020年)、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等称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进入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区,即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位列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Q1区(4/77),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Q1区(34/141)。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证书、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2020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证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证书

......................................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您将“生态环境学报”列为星标,或每次阅读结束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以便在第一时间接收我们推送的内容噢~

点击“阅读原文”

生态环境学报
学术分享平台,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