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击公众号关注我们
公共建筑出入口形式对室内气溶胶扩散的影响研究
引用格式:王薇, 伍君奇, 2024. 公共建筑入口形式对室内气溶胶扩散的影响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33(8): 1227-1235.
文章亮点
1
利用了CF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空气流场和气溶胶扩散分布模型。
2
明确了不同出入口形式对室内气溶胶扩散与分布的影响。
3
探讨了不同出入口形式下的室内空气质量。
导读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关于室内空气质量(IAQ,Indoor Air Quality)的研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人们超过约8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而IAQ对人类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大约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其中许多是由室内污染引起的。气溶胶作为主要的室内悬浮污染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建筑物与外部环境的过渡区域,其设计形式直接关系到IAQ。室外空气被认为是室内气溶胶的主要来源,而合理的建筑入口形式是改善室内风环境、降低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
因此,开展建筑入口形式对室内气溶胶扩散的影响研究,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公共建筑出入口典型形式的特征提取,结合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方法,深入探讨公共建筑出入口形式对室内气溶胶扩散的影响,旨在为改善IAQ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为公共建筑入口通风设计提供指导建议。
图表概要
研究结论
(1)室内气溶胶浓度与空气流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气流流动速率越大,气溶胶浓度越低;气流流动速率越小,气溶胶浓度越高。
(2)转角空间或狭小空间容易形成涡流。涡流会导致空气滞留,阻碍气溶胶扩散,进而导致局部区域的气溶胶浓度增加。
(3)有雨棚的平入口的气溶胶进入量略小于无雨棚平入口,占比无雨棚平入口的92.8%,但其室内气溶胶残留量为23.6%,高出无雨棚平入口7.3%。
(4)室内气溶胶残留量占比从高到低排列为:有雨棚的平入口 (23.6%)>平入口 (16.3%)>凹入口 (14.8%),凹入口在自然通风情况下气溶胶的扩散得到了有效抑制,室内气溶胶残留量最低。
相关文章
[1]王聪聪, 张小玲, 雷雨, 黄小娟, 王婧怡, 尹黎昊, 王传扬. 基于WRF-CMAQ模型的四川盆地春季持续臭氧污染过程中PM2.5组分解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8): 1214-1226.
[2] 卢睿霖, 曹芳, 林煜棋, 吴长流, 章炎麟. 南京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和来源解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7): 1079-1088.
[3] 温丽容, 林勃机, 李婷婷, 张子洋, 张正恩, 江明, 周炎, 张涛, 李军, 张干. 基于多同位素的珠三角PM2.5中二次无机气溶胶来源解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9): 1654-1662.
[4] 王薇, 代萌萌. 基于颗粒物时空分布的街道峡谷空间形态研究——以合肥市同安街道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9): 1632-1643.
[5] 闫菊平, 王小萍, 龚平, 高少鹏. 尼泊尔一次源含碳气溶胶的排放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8): 1449-1456.
[6] 王薇, 程歆玥. 合肥市不同功能街道峡谷PM2.5和PM10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31(3): 524-534.
[7] 李颖慧, 郭前进, 闫雨龙, 胡冬梅, 邓萌杰, 彭林. 晋城市环境空气中BTEX变化特征及来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31(3): 504-511.
[8] 廖彤, 熊鑫, 王在华, 杨夏捷, 黄映楠, 冯嘉颖. 世界三大湾区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J].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31(11): 2242-2250.
[9] 王一荃, 周璋, 李意德, 陈德祥, 张涛, 杨繁. 不同热带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评价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5): 898-906.
[10] 白建辉. 亚热带森林BVOCs排放和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5): 889-897.
[11] 王薇, 程歆玥, 胡春, 夏斯涵, 王甜. 城市街道峡谷PM2.5时空分布特征与空气质量评价——以合肥市长淮街道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11): 2157-2164.
下载pdf版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