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研究

学术   2024-10-22 22:01   广东  


点击公众号

关注我们

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研究

引用格式:唐建亭, 袁杰, 陈宗颜, 李晓燕, 孙子婷, 2024. 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33(9):1353-1361.


文章亮点

  1  

利用CA-Markov模型和InVEST模型,对复杂的祁连山南坡进行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碳储量格局。

  2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中,结合了野外经验及相关政策对每一地类的转换规则进行限制和约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导读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系统重要的碳库参与全球碳循环,是减缓气候变暖和碳气候反馈的核心。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将会使更多的碳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和与之相关的气候变化,所以量化土地利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将CA-Markov和InVEST模型相结合,模拟祁连山南坡 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碳储量,以期为优化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发挥其生态固碳能力做一些基础参考。


数据图表


结论

(1)2000-2020年,研究区以草地类型为主要优势地类。在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湿地、裸地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均呈增长趋势,草地面积不断减少。各用地类型均在发生相互转化,在空间上具有可逆性。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上,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变化最快。

(2)利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模拟,预测精度Kappa值为88.9%,表明该预测模拟在复杂的西北祁连山区是可行的。预测203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草地、裸地和林地为主。203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除草地呈现减少趋势外,其余用地类型均呈现增加趋势。

(3)估算研究区2000、2010、2020、2030年的碳储量分别为4.03×108、4.13×108、4.22×108、4.49×108 t,呈现稳步增加趋势,固碳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最重要的碳库,是影响研究区碳储量变化最重要的用地类型。



相关文章

[1] 张雯, 郑天, 刘永超, 钟捷, 苏杰, 李加林. 基于电路理论的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9): 1482-1494.

[2] 奥勇, 张龙, 王晓峰, 吴彦芸, 唐冰倩, 张亦恒. 基于“自然-社会”视角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碳核算与演变格局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8): 1306-1317.

[3] 王雯, 侯青青, 裴婷婷. 甘肃河东地区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阈值效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7): 1117-1129.

[4] 李慧, 邓佳伟, 李亚鑫, 母滢琦. 秦岭北麓典型流域径流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灞河流域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5): 802-811.

[5] 刘亚静, 刘明月, 李京, 周帅. 基于ANN-CA的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扩散趋势预测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3): 341-350.

[6] 罗庆, 何清, 吴慧秋, 寇力月, 方旭, 张鑫雨, 李缘, 柴育廷, 张瑞生, 代文举. 辽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环境学报, 2024, 33(3): 333-340.

[7] 宋灯辉, 付迪, 黎建强, 付钇珊, 邢学霞, 田原. 云南松林计划烧除地表碳损失量及碳排放量估算[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8): 1376-1383.

[8] 徐梓津, 张雪松, 陈明曼. 山地岩溶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7): 1196-1206.

[9] 田成诗, 孙瑞欣. 长江经济带市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7): 1173-1184.

[10] 王琳, 卫伟. 黄土高原典型县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6): 1140-1148.

[11] 刘霞, 郭澍, 王琳. 区域一体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以双莱先行区为例[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6): 1163-1172.

[12] 王超, 杨倩楠, 张池, 刘同旭, 张晓龙, 陈静, 刘科学. 丹霞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有效性[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5): 889-897.

[13] 王铁铮, 瞿心悦, 刘春香, 李有志. 东江湖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流域土地利用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4): 722-732.

[14] 李语诗, 夏志业, 张蕾. 基于SSPs多情景目标的2030年成渝经济圈土地利用碳排放预测及其空间优化[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3): 535-544.

[15] 张平江, 党国锋. 基于MCR模型与蚁群算法的洮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生态环境学报, 2023, 32(3): 481-491.


下载pdf版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往期精选 

【F5000领跑者论文】

●  近 50 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和主要威胁

●  宁东基地不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  轮作休耕问题探讨

● 北京地区PM2.5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的研究

● 不同品种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和富集特征研究

● 多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垂向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估

● 基于MOD17A3的中国陆地植被NPP变化特征分析

● 近10年中国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 李世雄副研究员团队:植被重建对黑土滩草地植被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赵俊芳研究员: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农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

● 青海大学王玉琴: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

● 杨兴川研究团队:2016 年京津冀地区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2020年度高被引论文】

● top1 I 靳拓:国内外农用地膜使用政策、执行标准与回收状况

● top2 I 卢乔倩:中国不同植被覆盖类型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

● top3 I 雷金睿: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
● top4 I 葛应兰:马铃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 top5 I 张莎莎等:不同海拔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 top6 I 王秦副教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

● top7 I 张宇鹏:无机硅叶面肥及土壤调理剂对水稻铅、镉吸收的影响

● top8 I 刘红梅副研究员: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 top9 I 雷金睿等: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 top10 I 张子璇等:不同改良模式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2004—2023各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3—2016、2020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2017、2020年)、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等称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进入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区,即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位列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Q1区(4/77),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Q1区(34/141)。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证书、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2020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证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证书

......................................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您将“生态环境学报”列为星标,或每次阅读结束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以便在第一时间接收我们推送的内容噢~

点击“阅读原文”

生态环境学报
学术分享平台,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