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国务学院研究生会“思德”志愿服务队和23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的4名同学在北区食堂门口对同学们现场捐赠的闲置物品进行统一收集、整理、登记与打包,随后将物品运送至上海市善淘慈善超市静安分店,帮助店铺的残障人士再就业。通过亲身参与志愿活动、访谈店内工作人员和顾客,深入调研慈善超市的运作模式,展现了复旦国务学子的优良精神风貌。
实践小组成员合影
01
回收闲置物品,再造有用资源
11月9日中午,志愿者们早早来到北区食堂门口,对摊位进行精心布置。根据活动规定,将摊位划分为三个区域:爱心捐助区、爱心回收区以及奖品区。随着摊位的布置逐渐完成,志愿者们开始准备迎接第一批捐赠者。他们知道,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捐赠活动,更是一次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的机会。
“这次回收、捐赠闲置物品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对物资的再利用,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们希望向所有人展示慈善的力量——即使是小小的闲置物品,也能在爱心的驱动下,发挥出巨大的社会价值。”胡皓玥同学在活动中深有感触地说。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慈善的重要性,激发更多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闲置物品捐赠摊位现场
不久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摊位前驻足围观,许多同学也亲身参与其中。同学们纷纷从宿舍、从教室、甚至从图书馆带来了自己的闲置物品,这些物品承载着他们的回忆,现在又将被赋予新的意义。捐赠的物品琳琅满目,从厚重的学术书籍、温暖的毛衣到实用的生活用品,再到精美的小饰品,每一件都代表了捐赠者的一份心意。志愿者们忙碌而有序,他们认真地记录下每位同学的捐赠物品,细心地对这些物品进行分拣、筛选和整理。
与此同时,完成捐赠的同学们也被摊位上的小奖品所吸引。这些小奖品并非昂贵的物品,而是志愿者们亲手制作的折纸——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飞翔的小鸟,还有的像精致的小盒子。每一件折纸都凝聚了志愿者们的心血和创意,它们虽然简单,但却承载着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现场捐赠活动圆满落幕。据统计,本次共吸引25名同学以上门回收和现场捐赠的方式捐出了自己的闲置物品,大约收集到了48件旧衣物、59件生活用品和41本书籍。这些物品被一一进行整理打包,并由志愿者们全部无偿捐赠给善淘慈善超市。“善淘旧物收集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热情与爱心,同伴的支持与鼓励,都伴随着此次活动的点点滴滴成为我充满收获与感动的一段珍贵记忆。”周号君同学在整理捐赠物品时感慨道。
02
捐赠闲置物品,传递爱心温暖
善淘慈善超市静安分店
11月9日下午,志愿者们将闲置物资运送至善淘慈善超市静安分店,用于善淘慈善商店的义卖。这些捐赠的物品将在经过彻底的清洁和整理后,上架到善淘慈善商店的货架上,等待着有需要的人来选购。每一件物品的售出,都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易,更是一次爱心的传递。义卖被用于为特殊人士提供可持续性的工作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薛昱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善淘慈善商店,就被这里的氛围感动了,因为不仅仅是因为物品在这里获得了新生,而且每一次捐物和购买都是关于“传递”的爱的故事。
善淘慈善商店是中国第一家O2O(Online to Offline)慈善商店,其使命是帮助那些社会边缘的“奋斗者”们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目前Buy42在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各区拥有多家线下慈善商店,开展慈善商店、残障人士就业培训等多种公益活动。
善淘慈善超市内景
当志愿者们将满载着爱心的闲置物资送达善淘慈善超市时,店长带着温暖的笑容迎接了同学们。尽管她是一位听障人士,但这从未成为她与世界沟通的障碍。她的手中总是拿着那些色彩斑斓的便利贴,上面写满了她想要表达的话语。
与店长沟通的便利贴
志愿者们与店长开始一起清点物资,每一件捐赠的物品都被仔细地检查、分类和记录。店长用她手中的便利贴,快速地写下每件物品的名称和数量,然后贴在相应的箱子上,确保一切都井井有条。她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显然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方式与他人交流,志愿者们也被她的乐观和坚韧所感染。
在这个过程中,店长还为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慈善超市的经营模式。毛文轩同学认为,“这套模式汇集了巧思,撬动起社会多方的力量,不仅促进了闲置物品的再利用,为社会弱势群体创造工作机会,还培育并促进了社区文化与人际信任。”尽管交流方式不同,但店长的热情和专注让大家之间的沟通毫无障碍。随着物资的整理工作逐渐完成,本次回收、捐赠闲置物品的活动也告一段落。
志愿者们与店长合影留念
撰稿丨胡皓玥
排版丨胡彦
审核丨王英豪 何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