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01
项目简介
作为新时代政治学子,生逢其时,更应发挥奋进精神,担当青年使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箴务实”讲师团依托于国务学院的大政治学专业,建设政治学特色党课,讲述中国之治的故事。复旦大学政治学作为教育部A+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具有强大的学科基础,立志建立一个守正创新的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
2024年春季学期,“国箴务实”讲师团讲师与志愿者共同组成了一支实践队伍,运用政治学专业知识,结合基层群众需求,以“一流标准”打造“红色课堂”,前往静安区彭浦镇党群服务中心,对党的政策进行广泛宣讲,用青言青语传播党的声音,实现学生与群众的双向成长。累计服务310人左右,总计流程持续1个月有余。
02
前期准备
项目开展前期,项目成员积极与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党群社区服务中心取得联络,根据社区现有需求与讲师团课程更新安排,达成长期共建合作意向,于2024年3月在静安区彭浦镇基层开展“红色学习主题月”系列活动,由“国箴务实”讲师团向彭浦镇定期供课,助力打造“彭聚学堂”系列品牌党课。结合社区群众的需求,团队成员纳入了四门不同的课程,每周开展一次党课宣讲,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和旗帜鲜明的主题为基层群众带来好的学习体验。
一方面,宣讲主题立足政治学专业,坚定强党性目标。课程以《共产党宣言》入手,从伟大建党精神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带领群众体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理论与实践之维。
教授课程分别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历程、伟大意义及实践经验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解读》、《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以民主促进治理,以治理实践民主》和《红色地标,红色记忆与建党精神——祖国的心房天安门广场》。
这些课程从政治学视角解读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政治学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以实际行动强化思想的引领力。
另一方面,宣讲形式以线下宣讲为主,具有互动性强、情感共鸣、效果直观、信任建立和倡导实践等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宣讲的目的和效果。同时,团队成员还能通过现场与群众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需求、听取建议、精进课程,实现讲课与建课的良性循环。
03
项目回顾
胡睿扬讲师讲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共产党宣言》为工人阶级和社会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力量,将无产阶级解放的目标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紧密结合,为社会变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胡睿扬讲师讲课场景
李淼讲师讲授《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历程、伟大意义及实践经验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解读》。二十大报告强调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而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李淼讲师认真回顾总结这一探索历程,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宝贵经验。
李淼讲师授课课件
李淼讲师讲课场景
沈珂涵讲师讲授《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以民主促进治理,以治理实践民主》。她从上海市长宁区老旧弄堂旧貌换新颜的案例引入,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相互促进的关系,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来加强和优化基层治理,确保民主原则在日常治理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沈珂涵讲师讲课场景
沈珂涵讲师授课现场
蒋绍澄讲师讲授《红色地标,红色记忆与建党精神——祖国的心房天安门广场》。他回顾了天安门广场的历史沿革与角色转变,选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三个重要片段,强调了历史建筑在承载重要历史记忆中的现实价值,阐释了什么是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代人的启示。
蒋绍澄讲师授课课件
蒋绍澄讲师讲课场景
团队成员在课堂中运用了纵向与横向维度上的多个生动例子,深入浅出,并注意与群众进行问答互动,授课反响较好。现场气氛热烈,群众反响极佳,静安区彭浦镇的群众纷纷表示,宣讲内容丰富、贴近实际,让人受益匪浅,对团队成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04
收获展望
知识普及,提升道路自信
对基层群众而言,家门口的青言青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好政策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政策、青年、群众三者互动交流频率提高,基层群众知识普及度和参与度显著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明显增加。
打磨课程,提升服务能力
对青年学生而言,“党课+实践”方式让同学在现实与理论的对照下,进一步提升政治学理论和专业水平,打磨精进课程。同时,讲授活动也促进了青年积极学习先进思想,拓宽社会视野,提升服务能力,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带动作用。
05
成员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青年讲师,我走出校门,走进基层,以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基础,向群众宣讲“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治理”主题的课程。在一次次的宣讲活动中,通过课后与居民群众、村居委干部们交流,我了解到了更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案例,以及实践中的痛点难点。我逐渐明白,单纯的书本知识难以完全解答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想为复杂的基层治理与民主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办法,就必须积极学习基层的鲜活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理论与现实的对照。在这段实践过程中,我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成长、收获的一方。我坚信,只有不断躬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并服务于基层群众,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在这个春天,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全程。站在这座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上,我深刻感受到,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语言,激发出听众对时事的兴趣与思考,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与基层群众交流与打交道,也让我学到更多书斋外的知识,认识到当下的国情、社情和民情。这次经历,不仅是对我的一次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认识到,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我们能够以微小之力,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
在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政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性,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党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使基层群众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通过与群众的双向互动,我们不仅向他们传播了党的声音,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对党的政策和工作提出了独到见解,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文案 | 赵晨汐 沈珂涵
图片 | 复旦大学“国箴务实”讲师团
排版 | 赵晨汐 沈珂涵
审核 | 王英豪 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