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之兴盛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2024年是复旦大学政治学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实施教育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助力复旦版“强国之路”“大思政课”建设,动员广大同学在投身强国建设、复兴伟业中锤炼本领、挺膺担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持续打磨“中国之治”国情育人项目,推出重点社会实践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采取跨院系组队模式,定向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带队,组织师生发挥多学科优势,前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治理实践点,感受火热的治理实践。
边境口岸城市是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窗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相关区域发展政策的提出和深入推进,具有独特地缘、族缘优势的边境地区及边境口岸城市,逐渐成经济发展的边陲末梢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依托和龙头。本次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成立的“中国之治”实践队将以“边境口岸治理与发展”为主题,围绕边境口岸城市的卫生、经贸、文化发展开展调研。
“
第四站:新疆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有着密切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有着许多传统的商道和口岸。随着沿边开放战略的实施,新疆己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截止2007年底,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具有重要考察价值。2024年8月25日至8月30日,实践队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世平教授带领下,前往红其拉甫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活动。
01
风雪高原通贸易,卫国戍边写忠诚
8月26日,实践队首先前往红其拉甫口岸调研。红其拉甫口岸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西南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毗邻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是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唯一陆路口岸,紧扼中巴经济走廊咽喉。实践队先来到红其拉甫海关监控指挥中心,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查看沙盘,了解红其拉甫口岸通关模式及过货流程。眼下中巴经贸、人文等方面交流日益密切,实践队看到口岸有不少来自巴基斯坦的外国商人和旅客经由红其拉甫口岸出境和入境,经介绍,口岸进口货物以松子、草药、铜器、挂毯、木制工艺品等为主,出口货物以日用百货、服装鞋帽、五金建材、汽车配件等为主。
实践队在工作人员介绍下了解通关情况
唐世平老师与巴基斯坦人民亲切交流
实践队调研红其拉甫国门
接下来实践队驱车由红其拉甫口岸前往国门,瞻仰雪山之下的巍峨国门。红其拉甫国门地处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帕米尔高原,所在口岸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唯一陆路进出境通道,海拔高达5100米。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回信,强调要筑牢国门安全屏障,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站在国门前,实践队员不仅对红其拉甫口岸的重要战略意义有了更深体会,更对边防官兵们始终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产生了深深的感触。在稀薄的空气与刺骨的低温中,仅仅是站立片刻就足以令人呼吸困难,而戍边官兵们就是在这样险象环生、环境恶劣的高原上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守护,以高原雪域为画卷,用青春和生命为笔墨,在茫茫雪域忘我付出、无私奉献,履行戍边卫国神圣使命,铸就了时代精神丰碑,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02
六代国门展雄风,边民互市焕新颜
8月28日,实践队前往霍尔果斯口岸进行实地调研,第六代国门巍巍矗立,雄伟壮观。实践队员首先在调度中心听取口岸运行情况介绍,现场学习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属地直通”(集中查验)口岸管理模式,据介绍该模式极大提高了公路口岸货物通关效率。“霍尔果斯”在蒙古语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霍尔果斯口岸集公路、铁路、管道、航空、光缆、邮件于一体,既是我国向中亚地区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塞。
实践队在调度中心了解口岸运行情况
驶离霍尔果斯第六代国门,实践队员来到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调研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运行情况,了解到目前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外向型加工产业,规划建设了跨境电商产业园,设立跨境电商分拨中心、监管查验中心及国际邮件交换站(互换局)等功能场所,开发上线了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了多家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
实践队在第六代国门前合影
随后,实践队来到霍尔果斯边民互市,考察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情况和边民互市进口商品交易流程。霍尔果斯边民互市于2022年9月16日正式运营,总占地面积122亩,分为一线海关监管区和二级交易市场,一线海关监管区现有六座商品仓库,用于进口企业暂存商品,二级交易市场设置六座商品集散仓库。边民每人每日可购买8000元以下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进口商品,边民交易及结算信息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管理。
实践队考察边民互市贸易区
03
边境走廊连中亚,一带一路谱华章
下午,实践队首先来到霍尔果斯公铁联运国际物流园,调研物流园建设情况,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占地面积3360亩,建筑面积65.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海关监管区、综合配套区、物流仓储区、铁路作业区等建筑及配套道路,将成为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的重要一环。接着来到霍尔果斯农业科技产业园,了解当地“霍尔果柿”等本土品牌的经营发展情况,实地观摩智慧农业在西红柿种植中的应用,加深了队员们对于现代化农业的认识与了解。
实践队调研霍尔果斯农业科技产业园
傍晚,实践队前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考察调研。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哈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不用签证,可凭有效证件进入,在合作中心开展洽谈和贸易。实践队员分别前往中哈两国免税店进行考察调研,在金雕中央广场实地感受“一步跨两国”的边境体验,在园区内即可进入哈萨克斯坦界内,实践队员还参观了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领略两国文化碰撞与交融。最后,实践队员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参观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加油站和上客点。
实践队员在中哈两国边境线上合影
04
将军府内忆往昔,民族聚居情意浓
实践队集体合照
8月29日,实践队前往伊宁市,第一站来到惠远古城伊犁将军府。《清实录》记载,清政府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是天山南北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官。实践队员认真参观伊犁将军府历史陈列室,府内各项展品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作为多民族国家对于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的重视,了解伊犁将军在历史上对于治理边疆地区、抵御外敌入侵、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作用。
下午,实践队前往伊犁老城喀赞其文化旅游区,感受多民族聚居的民俗街区。“喀赞其”源自维吾尔语,意为“铸锅为业的人”,街区拥有2万多户居民、12万多人口,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3个不同的民族。实践队员深入街区小巷,与当地居民进行亲切交流,在伊犁赛乃姆演艺广场,实践队员途遇塔什科瑞克乡吉格迪力克村小学学生,实践队一行师生向她们了解了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情况,最后交换礼物,寄语她们刻苦学习,期待未来在复旦相见。
实践队员与维吾尔族小学生交换礼物
晚上,实践队来到伊宁六星街,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六星街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典型街区,不到50公顷的六星街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实践队员途经伊宁东正教堂感受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在六星街中心广场驻足欣赏各民族人民共跳一舞。
8月30日,实践队前往乌鲁木齐,参观了新疆国际大巴扎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巴扎”在维语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乌鲁木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中亚地区最大的集市。在新疆国际大巴扎,实践队员感受了其丰富的异域风情、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新疆博物馆,实践队员参观了《共有的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陈列展》《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疆革命文物展》,深入全面地了解了新疆的历史文化与建设成就。
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从帕米尔高原到伊犁河谷,从喀什噶尔到霍尔果斯,从中巴边境到中哈边境,在为期六天的调研中,实践队登上红其拉甫岗哨一览天际雄关,迈出霍尔果斯国门领略哈萨克风情,不仅切身理解了边防工作人员的艰辛与不易,更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新疆连接中亚南亚的通道上谱写出崭新篇章。中欧班列络绎不绝,往来边民车马不息,新疆作为本次“中国之治”边境口岸实践调研的最后一站,展现出边境口岸治理的全方位图景。
边疆的治理不仅是“中国之治”的课题,更涉及周边外交与“全球之治”,辐射民族、国家与世界。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关注边疆治理,为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和谐的边境地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文丨边境口岸实践队
排版丨吴莉莉
审核丨王英豪 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