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脱口秀演员杨笠与京东合作,闹得沸沸扬扬。
(图源:网络)
看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讨论,闲着没事,上中国知网检索了一下,结果有点意外。
以“脱口秀 杨笠”为“主题”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共有107篇文章,其中硕士论文58篇;
以“脱口秀 杨笠”为“篇关摘”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16篇文章,其中硕士论文8篇。
以性别话语作为表演手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有意思的是,学位论文关注“杨笠现象”,没有一篇是博士论文,全是硕士论文。
至少,“杨笠现象”已经引起更为年轻的研究者的学术兴趣。
2.
脱口秀是舶来品。
一般认为,脱口秀有两种语义,一种是来源于英文“Talk Show”,另一种来源于“Stand-upComedy”,后者也被意译为“单口喜剧”、“立式喜剧”。它发源于18世纪的英国,最早的雏形来源于音乐厅中的一种以单口喜剧演员表演的节目形式。
“Talk Show”同样发源于18世纪的英国,最早在英格兰地区的咖啡吧集会中诞生,受当时政治气氛的影响,英国的贵族们热衷于通过召开集会来对时事进行讨论或发表意见。由于是小范围集会,所以没时间限制,谈论的内容题材也很宽泛不受约束,不过大多数话题来自于社会焦点、政治时事。
脱口秀发展壮大于美国。1930年代至1940年代,脱口秀节目从之前单一的新闻评论类发展出了新类型的脱口秀节目一一娱乐类型脱口秀。之后,进入新闻类、娱乐类并驾齐驱的新时代。
内容如公众熟知的明星八卦、花边新闻、调侃政客等。
人们会认为,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
3.
必须承认,有很多男人认为被杨笠冒犯了。
杨笠的辩护者认为,这恰恰是脱口秀艺术的题中之义,并将它视为是现代女性崛起的性别意识具象化建构的表征。
不过,很遗憾,在我看来,杨笠更多的是在迎合,而不是冒犯。
如同很多女性作家一样,她们树立起性别的对立,并将女性放在一个永远正确的地位,就是让你看了听了,很爽!
冒犯并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只有迎合才能。
4.
这并非说,那些由杨笠现象引申性别话语讨论没有意义。
但有一个问题,杨笠到底算不算女权主义者?
或者说,
女权主义者能不能接受像杨笠这样的女权主义者?
以及,
杨笠自己接受这样的身份定义吗?
讨论这些问题并非无的放矢。
尽管我们说商业活动未必需要以价值立场作为审视前提,但如果一家民营企业聘请宣称必须消灭资本家的网红来代言,那场景未免过于惊心动魄了些。
不知道这一次京东的PR与杨笠合作进行商业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但说实话,场面太过违和。
假设,
我说的是假设:
如果杨笠直面刘强东,她会不会说,
男人就是那么自信,女性挽着你的手,邀请你去她住的公寓,还帮你按电梯,那一定就是想跟你上床。
京东PR内心得有多恨老板,才会邀请杨笠来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