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王爱胜老师微信群里,信息科技同行们讨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相关话题,对此王老师还专门在他的公众号”百香果深度思维”写了一篇小文(跨学科学习,会再次动摇信息科技课程之本?)。
我在今年1月份买了一本和跨学科主题相关的书,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华教授编著的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怎么做?》,当初粗粗看完就搁置一旁了。今天大家在讨论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我想要把书重新找出来,再认真读一下。
如果把跨学科主题学习当作新课标的核心概念,我们如何深层次地理解ta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
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三个关键词,即“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主题”是“跨学科”的中介,“跨学科”要基于学科、超越学科、立足学科、主动跨界。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
既然跨学科主题学习都写在各学科的课标中了,说明各学科课标组也是达到了一致的认识,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是分科背景下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实践性的积极稳妥的举措,也是个别地区先行探索进而推广普遍实践的有效路径。
作为读者,我们经常说根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理我们教师首先得具备这项思维。如果我们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疑虑,首先要做的事批判自己,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疑虑,然后通过讨论、请教专家、看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多方循证。
有时我们作为一线信息科技教师总是觉得专家的理念不太接地气,是不是只是理论上的理想国,其它是因为我们个体本身对相关的概念理解不清。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坚持学科立场
四我认为这本书中对我的认知改变起重要作用的一点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坚持学科立场,要基于学科主动跨界,重视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回到我们信息科技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肯定是基于我们信息科技学科本身,是为了突破信息科技学科本身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动去跨其它学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科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不是把信息科技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
例如物联网的传感器是初中信息科技的一个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对传感器有深刻的认识,理解传感器背后的原理是绕不开的一环。在传统的传感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编程并烧录程序到来传感器,以获取其检测到的数据。然而,传感器内部的工作机制往往不易直观理解。传感器最终提供的是数据输出,而教材中提到的原理涉及电信号,为了帮助学生在思维中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鉴于电流的抽象性,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原理成为了一个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信息科技学科,我们可以主动跨初中物理,采用串联电路的设计方法,实现电信号的可视化。具体做法是将万用表以串联方式接入实验板与外接光敏传感器的电路中,以便实时监测电流的强度。同时,预先编程以实时检测光照强度,并使传感器同步工作,将数据展示在实验板上。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两个数据,学生能够推断出电流强度与传感器输出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进而揭开传感器内部工作原理的黑匣子。
纵观最近引起大学关注的2024诺贝奖,物理奖和化学奖都颁给了AI领域的学者,足以所以跨界的重要性。总之,跨学科主题学习将成为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信息科技学科同行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前行。
火马碎碎念:
>>>一直以来我对记录文字是心生向往,又害怕下手,有时脑海里闪现出很多想法,都是碎片化的,经常想我要记下来,可是总是到最后就不了了知了,觉得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太够。今天花了一个小时左右写了上面的文字,有小小的成就感,期待自己能坚持,相信时间的力量,让自己的文字功底会有提升……
公众号封面图片由AI生成。
AI艺术字生成网址:
https://modelscope. cn/studios/WordArt/WordArt/summary